程顯好 記者李允
夏天以來,一本集合了我市著名書法家徐可大家族四代11人書法作品的專輯《徐來清風--徐振山書法作品集、徐魁斗、徐一大、徐可大等作品選》,讓有緣見識到它的人耳目一新。徐振山、徐魁斗、徐一大分別是徐可大的祖父、父親和兄長。來風,是徐振山老人的字。徐來清風——這一用祖父名字命名的專輯,讓人感受到了一個家族對書法藝術的傳承,感受到一個家族特有的儒雅家風。
該書主編徐可大作為功力雄厚的書法家,早已聲名遠播,自不待說。翻開這本集子,隨著閱讀的深入,你會接連不斷地發出驚嘆:徐氏族人在書法藝術上有著驚人的天賦!
占據本書一半篇幅的,是徐可大祖父徐振山老人的作品。關于老人,書前有于泉多先生的《徐振山小傳》:徐振山(1907.11_1982.5)生于遼寧省撫順縣后安鎮下古村一個中等家境的農民家庭,依“清風徐來”之意,取字來風,壯年后別號五髯叟、山野村夫等。少時曾入讀私塾四年,系統地接受了儒學教育。他興趣廣泛,聰慧過人,除廣泛涉獵文史方面的經典作品外,在書法藝術上尤顯極高的天賦,十余歲即以善書而名聞鄉里……解放后,徐振山成為露天區編制廠一名職工。當時區里的會標等公共文字多出于他的手筆,慕名求字的人越來越多。兩個孫子在他的指導下,也成為遠近知名的“小書法家”。與筆墨相伴七十年,徐振山對書法藝術的追求可謂虔誠、執著,困難時期,他曾以黃泥水代墨書寫大字……
年輕時,徐振山仰慕顏真卿人格上的公忠許國和書法風格的正大肅穆,因而遍臨《顏家廟碑》、《勤禮碑》等顏氏名帖,深得顏書以雄渾吐風神、以姿媚含變化、用筆清勁腴潤、結體勻穩謹嚴之妙。他師古不泥、轉益多師,廣泛臨習了唐宋以來眾多名家的碑版墨跡。楷、行、草兼擅,“入古出新,時見逸趣。”中年以后,他又以近代書法名家華世奎、鄒健鵬的筆意入顏,“形成了古淡閑雅、妙趣疊出的自家面貌”,并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境界。
徐振山一生不事張揚,晚年又處于近似隱居的生活狀態,因而作品傳世不多。專輯中收錄了老人寫在寫過字的草紙上、信紙、報紙、雜志上的筆墨字跡,以及徐可大少時描摹雙勾祖父的作品,還有幾幅字竟來自當年求書者的箱底珍藏。
老人所書內容,或唐詩宋詞,或朱子治家格言,或生活感悟,字里行間滲透出徐振山老人的儒學修養。
徐氏家族的優良風范,正是發端于徐振山老人。老人家不僅在書法技藝上口傳手授,在處事修身上,也是身體力行,諄諄善誘,打造了一門良好家風。在他的影響下,一家人精進向學,蔚然成風。老人胞弟徐中山,兒子徐魁斗、徐文斗,孫子徐一大、徐可大、徐寅大,以及曾孫輩的徐志敏、徐志宏、徐志偉、孫嘉辰,每個人都有著過硬的書法功力。早在1992年,在撫順書協、撫順美協合編的《撫順書畫家》中,作為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徐魁斗、徐一大、徐可大父子三人的作品和小傳就曾被聯袂錄入,一時傳為佳話。徐氏家族的書法作品,在豐厚、雄渾的端莊之美中,有著溫煦儒雅的書卷之氣。這些,無疑與徐家四代傳承的注重傳統文化修養的家風息息相關。
作為老人孫輩的徐一大、徐可大兄弟二人在老人家離世30年之際,特別策劃、編輯、出版了這部以徐振山老人為中心的徐氏家族書法集。他們的仁孝之心,當是徐氏家族注重文化修養的真實體現。文化的傳承,從一個家族開始。徐家的風范與追求,為我們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增添了一抹別樣的亮色。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