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趨勢觀察2012:把握博物館未來脈搏》、《趨勢觀察2013:回到未來》、《趨勢觀察2014》年度報告在國際博物館界引發強烈反響后,美國博物館聯盟博物館未來中心又對新一年的動態和變化展開了研究與歸納,預測博物館在2015年最可能出現的六大趨勢:
趨勢一:“開放式”經濟
繼“參與”之后,“開放”已成為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的又一新高頻詞匯。開放意味著透明、可問責及民主參與。開放資源、開放軟件、開放政府——公眾要求原本鎖在“禁宮”里的信息人人可及,并且這種呼聲日益高漲。博物館文化、學術,特別是運營方面的數據往往秘而不宣,而在如今如火如荼的開放數據運動浪潮中,博物館應如何應對?
對博物館而言,不管從道德還是法律層面,博物館都是為公眾托管藏品之所。同理,當今的博物館有義務將數據公開,供所有人使用。因此,構建數據分享平臺與策劃展覽、保管藏品同等重要。然而,博物館一直以來都將一些數據視為努力保護的秘密,而非用于分享的知識。另外,開放運動同時也將推動權威的開放化。博物館的權威正在一點點瓦解,已經不再能操控觀眾的參觀的內容、所學的知識及學習的途徑,而數據開放又進一步加劇了這一趨勢。再如,數據開放會造成博物館收入減少嗎?會降低研究人員出版優勢嗎?
給博物館的建議:
●審計數據,確定開放內容,制作開放時間表和預算表。數據審計中考慮藏品數據的質量如何、是否有法律限制、哪些數據應優先、優先理由是什么、數據公開政策及保密條件。
●將數據視為資產來管理、追蹤和貨幣化(如果合適的話)。數據編輯和設施建設費用巨大,博物館可考慮銷售或授權部分數據。
●邀請用戶做數字游戲。博物館可邀請科學家、藝術家、學生、技術人員及普通公眾任意重組博物館數據并分享結果。
●公開博物館藏品、研究、運營方面的數據,并鼓勵個人、企業、政府等在他們的工作中使用這些信息。這是博物館為城市規劃、社區活動、創業、自學等做出貢獻的唯一方式。
●考慮有哪些可被博物館使用的開放信息,如城市人口分布、交通設施、學校活動等。
趨勢二:道德評判無處不在
正如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所言,“要提供真正的服務,你必須添加金錢無法購買或衡量的東西,那就是真誠和真實。”借助網絡和社交媒體,消費者們團結起來,并獲取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可以讓任何一家跨越道德底線的企業垮臺。據統計,絕大多數的千禧代(指“80、90后”)認為企業有義務解決資源短缺、氣候變化、收入不均等問題;其中,32%表示會終止繼續購買有道德污點的品牌產品。社會公正愈加成為機構的主流判斷標準,非營利機構也未能免于這場“對靈魂的搜索”。
對博物館而言,在這場全世界范圍的道德評判浪潮中,博物館已不能再享受人們的信任了。事實上,博物館很多方面的工作都已經遭受質疑。如動物權益問題,勞動者權益等,再如使用無薪酬實習生/志愿者、工資差距過大、工作效能等等。
給博物館的建議:
●針對出現的問題,重審并修訂相關政策和聲明。如及時更新和加強關于利益沖突、實習生報償、數字信息版權、藏品來源、個人或企業捐贈的制度規范。如果博物館參與了國際項目,請注意在職業道德問題上采取積極的立場。
●確保博物館商店里的所有商品、博物館餐飲服務中所提供的所有食物均符合道德采購標準。
●重新思考關于博物館捐贈資金投資及企業贊助的政策。如今,很多大學和其他非營利機構都加入了“化石燃料撤資”運動,以期“彌補對造成氣候變化的罪惡”。博物館可借此時機,討論其投資是否與機構使命與價值觀一致。
●盡管博物館需要“不同的聲音”,但也需探討是否有必要排除那些在公共事務中,或專業方面有悖于博物館使命的人員。
●重新審視博物館關于報償的政策,針對無償實習生、高低收入比例、生活費等問題進行開誠布公的討論。
趨勢三:私人定制——
一種設計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工業時代批量生產的零售業背景下,手工制造及私人定制迅速成為奢華的代名詞。如今,我們兜兜轉轉又回到原點,借助技術的力量,私人定制的成本不再高昂,抑或“大眾定制”讓每個人都產生了“為我定制”的幻覺。于是,這一潮流迅速席卷了三大領地:制造個性化產品,篩選個性化信息,打造個性化體驗。未來的觀眾勢必會期待博物館能夠根據每個人不同的興趣和需求,為他們設計不同的產品、溝通方式和體驗。
對博物館而言,公眾希望公共機構也能如商業公司一樣,為他們提供量體裁衣的服務。個性化信息也從無數電子垃圾中脫穎而出,有的放矢的郵件或短信更能激發關注和行動。“大眾定制”需要大量數據積累,這對博物館個人和機構而言都是挑戰。博物館如果希望獲取打造個性化推薦項目的技術能力,首先需要觀眾有意愿地貢獻足夠的個人信息。最近,在博物館與圖書館服務協會資助下,達拉斯藝術博物館“博物館之友”模式已經在美國其他3家博物館施行,以期構建觀眾參與信息的合成、分享、分析系統;但大多數博物館才剛剛開始收集公眾與機構互動的基礎信息。
給博物館的建議:
●重構博物館會員項目。根據會員的興趣、愛好、行為習慣重新分組,并為不同組別的會員投其所好,設置不同的會員福利。
●思考如何將博物館服務定制化。正如論壇中“探索你的博物館”話題所討論的那樣:誰是貴館最大的粉絲群體?如果吸引他們參與?私人定制會以怎樣的形式出現在博物館?如何平衡“私人”與“共享”之間的關系?
●啟動“推薦項目”。向不同興趣群的觀眾推薦定制化項目需要大量數據,博物館可考慮合作組建數據庫,或聘請有相關經驗的公司做顧問,提出做法建議。或者,博物館也可簡單行事:挑選出觀眾過去與博物館互動中喜愛的活動或產品。
(本文作者為美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未來中心創建人伊麗莎白·梅里特,李慧君編譯。)
美國博物館聯盟趨勢觀察2015
美國博物館聯盟趨勢觀察2015
美國博物館聯盟趨勢觀察2015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