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短兩年赴日本達五次之多,先后購得五十余把老鐵壺。這樣的“戰績”在藏界巨子看來,或許稱不上太華麗,但對弘麒堂主周立波來說,已經是一個如癡如醉的經歷,留下了太多讓其難以忘記的故事、難以割舍的情結。在他看來,收藏日本老鐵壺,其實就是在打撈一種日漸彌散的文人情懷與文化回聲。
京都是日本老鐵壺集散地
此周立波非手持話筒的熒屏明星,而是時常帶隊遨游世界的旅游公司掌柜,其經營的品牌旅易已成業界翹楚。訪談地點是他在廣州的辦公室,空間稱不上寬敞與豪氣,且沒有那種商界特有的規整與急促的行政氣息,而是逸動著著文人的格調與閑適的情趣。墻上的多幅名家字畫營造著古雅的氛圍,辦公桌上放著一本杜甫線裝詩集,桌前的一具木箱上放置著各種和田玉掛件與不同材質的手串,便足以說明他的文化情結。但環顧四周,最吸引眼睛的還是兩架紅酸枝櫥架上樣式各異的日本鐵壺,數起來有20把之多,樣式各異,有的是飽肚造型,有的是葫蘆造型,有的則是直筒造型。
“加上家人及朋友借走的,共50來把。都是上了年代的老壺,有的已經有近200年歷史。”周立波興致盎然地介紹著他心愛的寶貝:這是金龍堂的出品,是專門針對高端客戶制造的;這是上田照房的印章,他可是史上著名的釜師……
周立波的第一把鐵壺拜著名鑒藏家樓鋼所賜,而他能走上這條路,也離不開樓鋼的啟發與指導。
他坦言,雖然之前早就去過日本多次,但真正喜愛并收藏鐵壺才不過五年的時間,尤其是前兩年,他赴日本買壺就有五次之多。據其介紹,京都是日本老鐵壺的集散地,數量多,且品相好,每次去日本,都會去那里買壺,縱使游歷的時間再短,也要花上一天去淘寶貝。
老鐵壺是文人把玩對象
為什么會喜歡上日本老鐵壺?周立波表示,這還是源于對茶文化的青睞、對日本茶道的傾慕。他平時有品茶、論茶的習慣,自以為浮生半日頂不過喝茶片刻的消遣。而在一個真正的喝茶人心中,唐宋古風無疑是中國茶文化的宗脈。“但非常遺憾的是,后人并沒有保護好唐代所形成的茶風與茶禮,而近現代以來,在戰火紛飛與急促轉變的社會里,茶的閑情逸致更無從談起了。但是,日本卻很好地延續了中國的茶文化,保存了獨具魅力的茶道。”在周立波看來,鐵壺就是日本借鑒并延續中國茶文化的鐵證,是唐代文化的標本。
在周立波收藏的鐵壺壺身上,可以看到諸多的中國文化元素。裝飾的花紋,既有象征君子品格的梅蘭竹菊,還有鳥雀、古松、葡萄、螃蟹等意蘊豐富的意象,甚至直接呈現山水畫、花鳥畫、書法等藝術樣式,顯然一派中國風格。也正是因為鐵壺帶有如此眾多的文化符號,周立波將鐵壺當做一種文化流傳的載體與文人把玩的對象,文化氣息特別濃郁,而非一具簡單的茶器。工作間隙或者忙碌之后,他都會將眼睛停在架上的鐵壺,靜靜地觀望一會兒,或者直接取下一把壺,細細地品賞一番。
“鐵壺是日本茶文化的象征,是茶道的關鍵元素。”周立波對日本茶道有著切身的感受,每次去日本,他都會體驗一番。“什么時間喝什么茶,什么場合茶藝師穿什么樣的衣服、佩戴什么樣的裝飾,什么季節插什么樣的花,都很有講究。而什么場景、什么茶類用什么的鐵壺,同樣倍加講究。”他由此肯定,假如無鐵壺,日本茶道將黯然失色。
周立波愛讀日本文學,他在諸多名家名作中亦留意到常寫到日本鐵壺,比如川端康成的《雪國》、《睡美人》,夏目漱石的《心》。在他看來,鐵壺之所以能成為作家傾心描繪的意象,還在于鐵壺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買鐵壺最好還是要去日本
周立波酷愛閱讀岡倉天心的《茶之書》,里面有一句話深深打動了他:現在的工業主義使全世界越來越難以得到真正的風雅,難道我們不比以往更需要一間茶室嗎?他則在這句話的后面又加了一句反問:難道我們不比以往更需要一把鐵壺嗎?
現在,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辦公室,周立波都是用日本鐵壺燒茶喝,而書架上也擺放了不少日本鐵壺鑒賞與研究的圖書。這兩年,他雖然沒有再去日本買壺,但只要知道有收藏界朋友去了日本,他都會囑咐代購。
除了自己買壺藏壺,他還以“布道者”身份去勸身邊的朋友去關注鐵壺、欣賞鐵壺、購買鐵壺。“若只看使用價值,買新壺便可以了;若還要注重收藏價值,就只能買老壺,尤其是200至300年前的為優良品類,因為那時是鐵壺的輝煌時期,一時名師璀璨。”雖然目前國內文玩市場也有日本鐵壺,但他建議最好還是去日本購買,一來可以零距離感受那里的鐵壺及茶文化,一方面有更多的購買選擇。
他同時注意到,現在由于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尤其是中國人去日本買鐵壺,導致市場存量減少,價格上漲,以前一兩萬元能買一把高檔老鐵壺,而現在可能要突破十萬元大關。他還了解到,已經有贗品流竄日本市場。“贗品不一定是日本人做的,多是中國人將鐵壺贗品輸送到那里去,再由中國人買回來。”為此,他提醒應掌握鐵壺相關知識,格外留意鐵壺的真假。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