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羽——行走五臺山”這個項目的啟動始于今年二月,動因首先源于策展人商長松、媒體人王杰明及我們的泰谷永道藝術機構對藝術家張羽的采訪,關于“水墨重陣——天津”,撞擊生成了“張羽五臺山計劃”。工作籌劃已經幾個月了,今天我們終于行動了,我們將陸續報道我們團隊行走的動態!也可以這樣理解“張羽——行走五臺山及五臺山計劃”從今天就開始了!也許朋友們覺得我們太不鄭重其事,如何都應該有個發布儀式,我們想還是隨緣!我們有非常給力的主辦單位,籌備委員會等也會近日公布。
無論是“水墨不等于水墨畫”,還是“終結水墨畫”及“書寫現代主義終結”,還是承載著“實驗水墨”教父的責任,亦或是在極限上行走的藝術家張羽,在剛剛參加完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回國沒兩天,便又再次行走了。這要歸結于張羽藝術的語言方式以及他經歷了對西方藝術語言和中國傳統繪畫語言的深入研究、吸收過程之后,實現了他個人藝術語言的轉換和升華,這次的行走是藝術家張羽再次超越極限,由此我們的整體團隊拉開了“張羽——行走五臺山”的序幕。
清楚的記得我們與藝術家的第一次交談,張羽說——我在路上。
這句話很具想象力,我們在路上......

藝術家張羽

批評家朱其

(左)策劃人商長松(右)佛事顧問高德祥

(左)運營總監魯寧(右)活動總籌王杰明
張羽——行走五臺山
我們在路上(之四)南山寺
文:王杰明 攝影:文章 王杰明
制作:王增光 監制:商長松

▲南山寺
南山寺北距臺懷約2公里,依山勢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窯房300余間,占地6公頃,規模之大在五臺山首屈一指,而且懸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偉氣勢。

▲南山寺寺門
南山寺整個建筑群由七層三大部分組成,下三層名為極樂寺,上三層叫做佑國寺,中間一層稱作善德堂。該寺始創于梁重創建于元代,時稱“大萬圣佑國寺”。
清光緒年間再行修建,稱為極樂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濟和尚募得巨資,將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體,稱為南山寺,連續施工23年,終于形成今天的規模。

▲南山寺牌坊
南山寺的牌坊很氣派,從資料中查到,牌坊寬13米,高8米,三個石劵門洞之上樓檐翼飛,很是壯觀。
普濟死后,寺院修建未停,建筑工程浩大,規模壯觀,連續動工二十三年,后因“七七事變”停工未竣。經過大規模的修建,南山寺建筑樣式別具一格,多以青石和漢白玉石構成,石雕內容兼有佛、道、儒三家的色彩。

▲南山寺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外觀色彩古樸,屋檐畫棟、門窗彩飾以寶石藍、豆綠、深紫為主色調、淡藍、金色點綴其中,莊重、淡雅。
普濟和尚是一代高僧。曾任清六品藍翎守備,二十多歲時,父母相繼去世,使其深感人生無常,又厭惡清宮廷官場的腐敗,25歲時,出家南山寺,法號普濟,開始了“青燈伴黃卷、迦跌可定心、一心念佛號、精進覓菩提”的和尚生涯。普濟和桑禪凈雙休,終成正果,達到“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的立乘菩薩境界,弘法利生,聲名遠揚。一時引眾多善人,從善入流,捐款修廟。連當時的慈禧太后也召他入京,接見他,為他題寫“真如自在”,以示嘉獎。還賜給了他半幅鑾駕、綢緞千匹白銀萬兩。當時,清政府被列強分刮的缺金少銀,慈禧對他還這樣慷慨大方,可見怎樣一份敬重之心,真心實意待他如活佛了。

▲慈禧太后所賜牌匾
那半幅鑾駕,現在珍存于佑國寺的大殿內,慈禧題得字則掛在極樂寺的大雄寶殿門上。

從南山寺下三層極樂寺出大雄殿,從左側拾階而上,穿過善德堂,上行不遠便來到最上三層的南山佑國寺。

進入這座“不二門”便是南山佑國寺——石雕藝術的寶庫

“張羽——行走五臺山,我們在路上”團隊登上南山佑國寺。

▲南山佑國寺
藍天下的佑國寺,更顯得滄桑,古樸,且壯觀。憑欄而望的老僧,正注視著我們這群行走的人。

真正的行走需要腳踏實地,站在這堅實的臺階上,行走者們在佑國寺前,遙望遠方......

▲佑國寺大理石樓臺
步入南山寺佑國寺內,回欄曲徑、亭臺樓閣,應接不暇,甬道深處、院落門首,多有石刻題詞、對聯,特別是各類建筑物上的石雕,題材多樣,內容紛繁。

南山寺佑國寺匯法大法師親自帶領我們行走于佑國寺中,詳細的給我們介紹了佑國寺的歷史和今天。

▲佑國寺的石刻也很精彩
南山寺堪稱石雕藝術的寶庫。行走到此,如同湖覽雕刻藝術的畫廊,使我們的情感飛向天上人間合為一體的浪漫境界,并受到極大的藝術感染和歷史文化知識的教益。
寺內浮雕多達1482幅,步入寺內,仿佛置身于石雕的海洋。這些石雕藝術作品令人目不暇接。由于造型生動,雕刻細膩,技藝精湛,被譽為“石雕藝術寶庫”。

▲大殿外的精美石刻石墩
藝術家也被這些技藝精湛、造型生動、雕刻細膩的石雕所吸引、感染。

策展人也認真仔細地聆聽著匯法大法師講述的南山佑國寺的故事。

第二進院落和大殿前又有一高臺建筑,樣式與第一個高臺建筑相同,有石雕三百六十幅,內容也與第一進院落略同。

登佑國寺的臺階是步步高升啊。

藍天、白云、古剎、石雕,環境和氛圍也在調動著藝術家的情感。

行走其中,有步移景換、多姿多彩的感覺。在寺廟中,象這樣宏觀浩大、微觀精細的群體建筑是很少見的。

此刻的靜止也是為了行走,藝術之路也在于行走。
第三進院落開始,還是同一樣式的高臺建筑,臺壁上,有塊1米見方的“福祿壽三星”浮雕。福星居中,一手握腰帶,一手握羽扇,老壽星在右,拄龍頭拐杖,眉須髯髯,額頭隆起。他們的神態各異,福星矜持,壽星欣喜。這里高臺建筑的石階,上刻294幅浮雕 ,都是各種花卉和鳥獸。

這幅對聯也有故事。
匯法大法師講,這幅對聯是慈禧太后遭八國聯軍入侵北京,赴西安避難路過佑國寺,題了這幅對聯,但沒有橫批,直到今天為止還沒有人能夠寫出合適的橫批來。


▲“張羽——行走五臺山,我們在路上”團隊成員與匯法大法師合影。
南山寺輝煌的建筑風格每每給我們留下深深的印象,佛像的莊嚴,寺廟的清凈,雕刻的精美。

佑國寺下面就是望峰臺,進寺前首先要登望峰臺。

▲南山佑國寺望峰臺
佑國寺前望峰臺是一座石雕經典之作,平臺一圈的圍欄上全部是石刻。每個石刻都是一個故事。

站在佑國寺上,俯看南山極樂寺。

憑欄遠眺,松濤陣陣,夕照滿目,遠望中、西,南、北四臺,如在眼前。
遠望臺懷古鎮,青山綠水環抱其中,美不勝收。

行走繼續,出了山門又是一片新天地。


果然如此。青松翠柏,紅墻灰頂,古剎鐘聲,遠方臺懷......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