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簡歷
徐光福
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副教授。
中國雕塑學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全國城市雕塑設計資格獲得者。
1959年出生于中國四川省雅安市
1977年參加工作
1984年考入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1989年畢業,學士學位,畢業后留校,任教于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
展覽、獲獎,及其他主要經歷
個展:
1992年 雕塑作品個展《徐光福雕塑個展》
2009 年 雕塑作品個展《凍酷》
參展:
1985年 作品《兩個人體》(與人合作),發表于《中國高等美術學院雕塑集》
1987年 作品《貓頭鷹》,重慶市委收藏
1989年 作品《歡樂》,獲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銅獎
1989年 作品《歡樂》,獲重慶市美協頒發的金獎,中共四川省委收藏
1989年 作品《歡樂》,獲得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周年四川美術作品展覽優秀作品獎
1991年 作品《馬背春秋》,獲四川省委“紀念建黨70周年”美展優秀獎
1992年 作品《夫妻雙雙把家還》,參加“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50周年”美術作品展
1992年 作品《合家歡》,參加第一屆中國青年雕塑家邀請展
1992年 參加四川美術學院赴京雕塑作品展
1993年 作品《氣、韻、功》,入選第三屆全國體育美術作品展 ,現由中國奧委會收藏
1993年 作品《嗨》,獲1993中國威海國際雕刻藝術大賽最佳獎
1993年 作品《氣韻功》,獲一九九三年四川省美術作品展覽優秀作品獎
1994年 作品《明日的太陽》,參加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1994年 作品《明日的太陽》,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5周年四川省美術作品展覽優秀作品獎
1995年 作品《將軍情》,獲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赤子情”書畫展二等獎
1997年 作品《北方的星空》,參加97’香港回歸全國藝術大展
1997年 作品《流金歲月》、《荊棘鳥》、《白云蒼狗謠》,參加深圳南山香港回歸展
1997年 作品《擁抱勝利》,參加四川省體育美展
1999年 作品《世紀星空》,參加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1999年 作品《世紀星空》,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四川省美術作品展覽優秀作品獎
2000年 作品《天地之間》,參加福建惠安中國雕塑藝術節并獲二等獎
2000年 作品《空間——關于壓力的話語》,參加第二屆中國青年雕塑家邀請展
2000年 作品《天地之間》,參加福建惠安中國雕塑藝術節并獲二等獎
2001年 作品《擠壓》,參加浙江杭州第二屆西湖美展
2001年 作品《擠壓》,參加中國西部雕塑藝術巡回展
2004年 作品《黃色空間的記憶》,參加第十屆全國美展
2004年 作品《黃色記憶的空間》,獲《第三屆重慶市美術作品展覽》三等獎
2006年 作品《遺韻》,參加成都及北京“合而不同”雕塑展
2006年 作品《天地之間》,論文《塞透尼拉——塞巴斯蒂安的精神蒼穹》,獲得“四川美術學院2000-2004創作、科研成果獎”
2007年 作品《大衛的空間》,參加“從西南出發”廣州藝術大展并被廣東美術館收藏
2007年 作品《馬蹋飛燕》,參加“”雕塑與城市對話”上海雕塑藝術中心國際雕塑年度展并被上海城雕中心
2007年 作品《空間——關于壓力的話語2#》,參加上海2007青年博覽會推薦展
2007年 作品《話語——孔子與基督》,參加香港“后先鋒”藝術展
2007年 作品《空間——關于壓力的話語2#》,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2008年 作品《收租院新解》,參加北京798“藝術不是什么”主題展
2008年 作品《解凍》,參加中國姿態首屆雕塑大展
2008年 參加上海藝術博覽會青年雕塑家推薦展
2008年參加成都“素像時代的繪畫與雕塑展”
2009年 參加日本東京美術館第35屆AJAC展
2009年 作品《話語-孔子與基督》,參加第十一屆全國美展
2010年 獲得“2010國粹雕塑藝術展”金手指獎
2010年 參加[穿越] 宋莊藝術節
2011年 參加成都川流不息雕塑文獻展
2011年 作品《解凍》,參加大同雕塑國際雙年展
2013年 作品《浮云》,獲得《慶祝2013國慶-重慶市美術作品展覽》優秀獎
2013年 作品《收租院新解》,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現的聲音]
其他重要背景:
2005年 參加重慶市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參與指導作品《人間-戲劇系列》,獲得專業組雕塑類指導教師一等獎
2008年9月-- 2009年1月, 應法國尼斯美術學院院長特邀,作為中國四川美術學院與法國尼斯美術學院兩校交流合作協議框架下的客座教授,前往法國尼斯美術學院授課一學期
重要的是藝術方法
—— 徐光福雕塑作品
王 林
記得還是住在四川美院桃花山上,徐光福辟出兩居室后的空地做雕塑,工棚也就兼作客廳。一日,茶飲正酣,我們忽然談起人生所受之壓迫,總覺得應該有什么雕塑語言來加以體現。數月之后,我再去他的工作室,便見到了徐光福“擠壓”出來的作品。

《飛逝》.樹脂.

《解凍NO.1》尺寸:206cm.150cm.84cm.材質:樹脂油彩.創作年代:2008年.作者:徐光福。作者自藏。

《空間——關于壓力的對話》1 .鑄銅.中國美術館收藏

《空間—關于壓力的話語》.不銹鋼.
事情其實沒那么簡單。
徐光福是一位敏感的藝術家,他手下的雕塑即便是寫實作品,也有一種古怪奇特的味道,于視覺心理不無挑釁。采用擠壓作為雕塑手段,需要創造的勇氣,也需要塑造的技藝。其實觀者所見壓扁壓平的部分,不是壓出來而是塑出來的。因為從寫實形體到擠壓形體之間的變化,并非物理壓力可以解決,它只能通過以某種方式重新塑造才能在感覺中成立。

《空間中的大衛》.樹脂烤漆.(230X210X200)CM.2004年.廣東美術館收藏

《空間中的馬踏飛燕》.樹脂烤漆.(200X80X200)CM.2003年.上海城雕中心收藏

《孔子的哀悼 》鑄銅.第十一屆全國美展.130X91X53cm)

《唐風.遺韻》NO.1 石膏 110x105x28 cm
對于徐光福的雕塑,我們可以說出許多東西,諸如寫實與抽象的關系、經典與波普的意識、西方與東方的糾葛、歷史與當下的鏈接以及壓迫與反抗的象征等等。但最根本的一點,乃是他找到了一種屬于自己的塑造方式、一種與眾不同的雕塑語言。在當代藝術中,我們經常談論觀念性,而關鍵之所在,乃是個體化的藝術方法。只有在藝術方法中,才能真正集結問題意識和思維智慧,才能真正揭示那些壓迫我們的異化力量和習慣勢力。從某種意義上講,藝術生存就是從藝術方法到藝術體驗的生存。只有在這樣的生存方式中,精神才可能是個體的、獨立的和不斷生長的。

《唐風.遺韻》NO.2 石膏 146x50x35 cm

《唐風.遺韻》NO.3 石膏106x35x28cm

《唐風.遺韻》NO.4 石膏 136x40x40 cm

《唐風.遺韻》NO.5石膏

《唐風.遺韻》NO.16石膏
作為一位極有個人特點的藝術家,徐光福的生活方式如其創作一般果斷而決絕。前段時間,他突然剃成光頭笑嘻嘻地走到面前,讓我大吃一驚。我才發現這家伙怎么長得很像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難怪他總是生活在奇思怪想的念頭里。對他而言,不僅藝如其人,而且人如其藝。但愿他對自己的創作和生活好好梳理梳理,再做出點驚世駭俗的作品——我想他應該是有這個實力的。
2008年8月14日
四川美院桃花山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