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天壽 孤梅圖軸
水墨紙本 鏡片 92 x 34cm
1800,000-2200,000
出版:《潘天壽畫集·下編》P234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潘天壽全集》卷四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說明:當年浙江美院曾以此原本作木版水印數件,預展同時展出當年木版水印件。
作者簡介:潘天壽(1897~1971),字大頤,自署阿壽、壽者。現代畫家、教育家。浙江寧海人。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受教于經亨頤、李叔同等人。其寫意花鳥初學吳昌碩,后取法石濤、八大,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美術學院院長等職。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委員;1958年被聘為蘇聯藝術科學院名譽院士。著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等。
按語:本作品為潘天壽晚年作品。他在藝術博采眾長,尤于石濤、八大、吳昌碩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個人獨特風格。不僅筆墨蒼古、凝煉老辣,而且大氣磅礴,雄渾奇崛,具有懾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現代結構美。墨韻濃、重、焦、淡相滲疊,線條中顯出用筆凝煉和沉健。落筆大膽,點染細心。墨彩縱橫交錯,構圖清新蒼秀,氣勢磅礴,趣韻無窮。畫面靈動 ,引人入勝。潘天壽作畫時,每畫一筆,都要精心推敲,一絲不茍。他在“有常必有變”的思想指導下,取諸家之長,成自家之體,他的畫材為平凡題材,但經他入手的畫,卻能產生出不平凡的藝術感染力。
卷一 扇畫情緣
扇畫這種形式,文人氣比較濃,扇中有清趣,何勞扇底風,本主題下的扇畫多以清代民國為多,方寸之間,極富美學內涵和人文親和力。所謂雅扇,基本乃文人墨客把玩之物,自然追求格調的高雅,意趣的高潔。今人觀之,收藏之,托物寄情,追思前人,豈非樂事!

錢杜(1764~1845) 山水
設色紙本 扇片
51 x 18cm
RMB: 55,000-65,000
作者簡介:錢杜(1764~1845),初名榆,字叔枚,更名杜,字叔美,號松壺小隱,亦號松壺,亦稱壺公,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錢樹弟。出身仕宦,嘉慶五年(1800)進士,官主事。性閑曠灑脫拔俗,好游,一生遍歷云南、四川、湖北、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嘉慶九年(1804)曾客居嘉定(今屬上海),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軍攻略浙江,避地揚州,遂卒于客鄉。
卷二 近現代書畫
中國近現代美術史已近百年,波瀾水闊精彩粉呈。民國藝術大師都是經過歷史沉淀下來的,堪稱經典,海派文化注入了當時的許多新元素,中西結合,舊新給化,形成了一種多元、正面的力量。本主題涵蓋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溥儒、潘天壽、陸儼少這些大師的閃亮作品,當然,蒲華、王一亭、趙之廉、丁寶書等海派名家的作品也是精彩不斷。幾十件名人信札彌足珍貴。

陸抑非(1908~1997) 玉簪螳螂
設色紙本 鏡片
33 x 26cm
RMB: 120,000-150,000
出版:《陸抑非百年華誕作品集系列叢書,臨摹寫生稿》p46,西泠印社出版社。《中國畫名師課徒稿陸抑非禽鳥蔬果卷》p37,人民美術出版社。
說明:陸抑非家屬舊藏。
作者簡介:陸抑非(1908~1997),杰出的中國花鳥畫大家和卓越的美術教育家。江蘇常熟人。名翀,初字一飛。1937年后,改字抑非。花甲后自號非翁。古稀之年沉屙獲痊,又號蘇叟。曾任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西泠書畫院副院長,常熟書畫院名譽院長,西泠印社顧問,并曾任浙江省第四、第五屆政協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浙江省委顧問。
卷三 古代書畫
古人書畫多自娛兼寄托,故心態不急不燎,兼有文才,能書善畫。本場多為清代字畫,如李鱔、陳繼儒、王福庵……名頭雖然不是很大,但觀者亦可從中拾得遺珍。

沈銓(1682~1762) 鳳凰雙棲圖
設色絹本 立軸
21.5 x 66cm題跋116 x 66cm畫
RMB: 80,000-100,000
備注:程十發詩堂
作者簡介:沈銓(1682~1762),字衡之,號南蘋,浙江湖州市德清縣新市鎮(一作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人。少時家貧,20歲左右,從事繪畫,并以此為生。其畫遠師黃筌畫派,近承明代呂紀,工寫花卉翎毛、走獸,以精密妍麗見長,也擅長畫仕女。創“南蘋派”寫生畫,深受日人推崇,被稱為“舶來畫家第一”。設色妍麗,工致精麗、賦色濃艷,極盡構梁之巧。畫人物得不傳之秘。注重寫實,畫風謹嚴工細,造型準確生。 雍正九年(1731)應日本天皇之聘,偕弟子鄭培、高鈞等東渡日本,歷時3年,形成“南蘋派”寫生畫,深受日人推崇,被稱為“舶來畫家第一”,從習畫者頗多,日本江戶時代長崎畫派即在其影響下形成,尤以圓山應舉最為著名。
沈銓歸國后聲譽大震,傳至京城,朝廷便下旨命沈銓作畫上貢,乾隆7年作《花蕊夫人宮詞意》受到好評,除此,沈銓還陸續為宮廷作吉祥寓意之畫,由此沈銓及弟子童衡在中國畫史上被稱為宮廷畫家,沈銓晚年寄居于蘇州,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書畫藝術之研究,在乾隆27年81歲的沈銓還能作《花鳥圖》。1762年沈銓逝世,沈銓把一生獻給了繪畫事業,在繼承院體派傳統的基礎上,獨創了強大的南頻畫派,在當時的江南獨樹一幟,有詩予以很高的評價“江南高手誰第一,吳興沈生世無匹”。
卷四 同一上款人
沈石如(1910~1996),南下老干部,原浙江省水利電力廳廳長。半個多世紀前的書畫情緣,見證了那個紅火的年代。那時候的人際交往,皆秉承古訓君子之交淡如水,認真作畫、認真寫字、不為名利、不尚虛華。這些先賢的名字有:李苦禪、朱豹卿、顧廷龍、王伯敏……用紙墨記住那一段時光只因揮劍問情的歲月不再。在此特向上款人及其家屬致意。

李苦禪(1899~1983) 蔬魚圖
設色紙本 立軸
89 x 48cm
RMB: 200,000-300,000
作者簡介:李苦禪(1899~1983),現代書畫家、美術教育家。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勵公。山東高唐人。1923年拜齊白石為師。曾任杭州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李苦禪推崇“書至畫為高度,畫至書為書法極則”,大寫意豪放,氣勢磅礴,形象鮮明的風格,樹立了大寫意花鳥畫的新風范。擅畫花鳥和鷹,晚年常作巨幅通屏,為人民大會堂西藏廳作巨幅《墨竹圖》、墨竹《勁節圖》。應邀任全國政協委員。1978年出版《李苦禪畫輯》。
卷五 當代書畫
石濤說過“筆墨當隨時代”,時代有時代的要求,通過對傳統文化價值的發掘,當代畫壇在傳統中作創新,于創新中醒傳統,呈現出了一批優秀畫家和優秀作品。無論是從個人風格,繪畫技法還是精神氣質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陳佩秋、俞繼高、韓美林、林墉、尉曉榕、唐勇力、曾宓、孔仲起、吳山明……近一百幅好畫,代表的是當代超越地域的征服和流通性,無疑具有寶貴的收藏價值。

陳佩秋(1922~) 花鳥中堂一付
設色紙本 立軸
100 x 50cm畫 132 x 33cm x 2對聯
RMB: 200,000-250,000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