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羽——行走五臺山”這個項目的啟動始于今年二月,動因首先源于策展人商長松、媒體人王杰明及我們的泰谷永道藝術(shù)機構(gòu)對藝術(shù)家張羽的采訪,關(guān)于“水墨重陣——天津”,撞擊生成了“張羽五臺山計劃”。工作籌劃已經(jīng)幾個月了,今天我們終于行動了,我們將陸續(xù)報道我們團隊行走的動態(tài)!也可以這樣理解“張羽——行走五臺山及五臺山計劃”從今天就開始了!也許朋友們覺得我們太不鄭重其事,如何都應(yīng)該有個發(fā)布儀式,我們想還是隨緣!我們有非常給力的主辦單位,籌備委員會等也會近日公布。
無論是“水墨不等于水墨畫”,還是“終結(jié)水墨畫”及“書寫現(xiàn)代主義終結(jié)”,還是承載著“實驗水墨”教父的責任,亦或是在極限上行走的藝術(shù)家張羽,在剛剛參加完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回國沒兩天,便又再次行走了。這要歸結(jié)于張羽藝術(shù)的語言方式以及他經(jīng)歷了對西方藝術(shù)語言和中國傳統(tǒng)繪畫語言的深入研究、吸收過程之后,實現(xiàn)了他個人藝術(shù)語言的轉(zhuǎn)換和升華,這次的行走是藝術(shù)家張羽再次超越極限,由此我們的整體團隊拉開了“張羽——行走五臺山”的序幕。
清楚的記得我們與藝術(shù)家的第一次交談,張羽說——我在路上。
這句話很具想象力,我們在路上......
張羽——行走五臺山
我們在路上(之三)佛母洞
文:王杰明 攝影:文章 王杰明 制作:王增光 監(jiān)制:張羽 商長松

藝術(shù)家張羽

批評家朱其

策劃人商長松

佛事顧問高德祥

運營總監(jiān)魯寧

活動總籌王杰明

我們一行人住在殊像寺,吃過早餐,便在寺門前廣場的望佛亭集合,今天行程是佛母洞。這是早上8點在殊像寺望佛亭前拍的照片,這是一張神秘的照片,照片上佛光彩影,那彩影像是“指印”一般,點點清晰,猶如藝術(shù)家張羽“指印”空中再現(xiàn),奇妙無比。這是奇跡,還是天意?還是佛緣?不管怎樣,世上的因果總是有的,愿佛光照耀著我們的行走。

從殊像寺到佛母洞的路程雖然不太遠,但是到佛母洞山腳下并不等于到了寺廟,從山角下拾級而上共一千六百八十級臺階,有些地方還是比較險陡。

出于全面考察,我們選擇從后山登頂。山勢險峻,這是一條原本村民放羊的小道,右邊是山體,左邊是懸崖,路面碎石,坡陡路滑。

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爬山,終于到達近千米高的山上,放眼望去,真有些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佛母洞又稱千佛洞,它是一個石灰?guī)r洞,坐落在山西省南臺東南支脈接近山頂?shù)牡胤健呐_懷寺廟集群區(qū)沿公路南下二十里到白云寺,轉(zhuǎn)向西入溝登山路五里,就到了佛母洞。一座屏障似的山崖,在接近山頂處有一段巖壁,右側(cè)有天然大山洞。

佛門圣地,有大法師親迎我們,還真有些受寵若驚啊。

跟隨寂如大法師,我們來到了前殿,此時已是中午時分,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

顧不上吃飯,藝術(shù)家張羽登上佛母洞最佳觀景平臺,極目遠望,俯視群山,縱覽五臺風韻。

畫面中停車的地方就是佛母洞的后門。山上修建的寶塔也是有來歷的,由于佛母洞寺廟三面環(huán)山,一面落空,因此在空面修此寶塔,以正風水。

寂如大法師誠邀我們跟隨眾僧中午共進齋飯,這就是平時僧眾們吃齋的齋堂。

吃齋之前寂如法師詠經(jīng),眾僧隨詠。

詠頌完經(jīng)后,僧人們依次排隊取食,吃多少取多少,不允許浪費。

我們一行人坐在后排準備取食物,取食不能浪費,吃飯不許講話這是齋堂的嚴格的佛規(guī)。

吃完齋飯,寂如法師又邀請我們到客堂休息。寂如法師與佛事顧問高德祥交談。

上得佛母洞所觀所聞,藝術(shù)家張羽似乎又“悟”出了什么。

一個“悟”字充滿了禪意,充滿了哲學(xué),又看似平常,又深不可測。

如影相隨的藝術(shù)家和批評家,又對同一事物產(chǎn)生了興趣,仔細觀看。

五臺山佛母洞靈跡,與佛教經(jīng)典所載佛誕生情形十分吻合。洞腔顯示為人體母腹,右側(cè)乳白色脊椎骨、肋骨形樣石色,說明洞口恰好處于右肋部位。這與佛教故事中的菩薩乘白象從右肋下入胎,太子從右肋下誕生完全巧合。可以說,佛母洞在中外佛教靈跡中是獨一無二的。

佛經(jīng)記載,佛母不僅是指生育釋迦牟尼的摩耶夫人,還指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原本早已多世成佛,且為諸佛之母,但為方便教化,利益眾生,乃化作菩薩,協(xié)助釋迦牟尼佛弘法利生

五臺山作為文殊菩薩的度化道場,山色景觀都是文殊菩薩發(fā)大愿力之所持,觸類而彰,隨緣而顯。佛母洞即為大圣文殊師利菩薩三世佛母隨緣教化顯應(yīng)之處。

世人入洞即為“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出洞即為“佛母重生”,脫胎換骨。朝拜五臺山的善信和游客,絡(luò)繹不絕登臨佛母洞,虔誠發(fā)心,把入洞出洞示為大因緣,懇請佛母加持,獲得重生,消除業(yè)障,福慧雙增。

佛母洞寂如法師與“張羽——行走五臺山我們在路上”全體成員在新建大殿前合影。

寺里來進香朝拜的人很多,來五臺山朝拜的西藏喇嘛也隨處可見。

祥云滾滾,該是下山的時候了,我們決定沿前山的臺階走下去,據(jù)說,上山需要近一個小時,那下山可以快一點了。

下山走臺階看似輕松,其實不然。下山對雙腿膝蓋的沖擊力很大,對于腿部肌肉(尤其是不常鍛煉的人)是個考驗。看圖中的這位虔誠的佛教徒,他可是行著大禮上山的。

行走到半山腰了,駐足欣賞一下五臺山的藍天翔云吧。這般景色只有行走才能看得到。

道路越來越平緩,,看似要到山下了。此時,兩條腿開始有些異樣了,肌肉開始發(fā)緊了,疼痛只是時間問題了。

我們用了四十分鐘走完了一千六百八十級臺階。道路兩旁的諸佛好像在歡迎我們呢。

山下廟宇是白云寺,據(jù)說,歌手李娜就出家于此,修行念佛。

看看,誰來了,一條祥云之龍從藍天上飛騰下來,迎接我們了。
今日佛母洞之行走,雖然沒有親身入洞“投胎佛母”,出洞“佛母重生”,但脫胎換骨的滋味似乎也嘗到了些許,雙腿開始微微酸痛,明天會怎樣?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