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下樓梯的裸女》
當代藝術與現代藝術是觀念的革命和美學的革命的區別。當代藝術與現代藝術的線路走向是相背離的。現代藝術是以自由為口號反對傳統藝術的各種藝術流派和思潮,如野獸派、表現主義、立體主義、抽象主義等。現代藝術打破古典秩序,追求藝術的純粹。相對于古典藝術的種種規范,現代藝術的確給藝術家帶來了自由。但是反觀現代藝術本身,其內部又存在著各種新的規矩——擺脫一切與繪畫無關的因素。在美國當代藝術發生和發展之前的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文化大潮與政治現實相呼應,那是一個思想混亂而又開放的年代,太空人、性革命、避孕藥、搖滾樂、嬉皮士、柏林墻、冷戰、古巴導彈危機、中國文革、越南戰爭,等等,這一切都影響了美國的知識階層,也影響了普通的美國人,讓他們迷惘、困惑,使他們對現存秩序產生了懷疑。藝術家作為其中敏感的一員,受到時代風潮的影響和感染,自覺或不自覺地在自己的作品中涉及了這思想的迷惘和困惑。
到70式年代末,知識界在迷惘和困惑中漸漸有了新的認識和探索,這就是反對現存秩序,關注過去被忽略了的邊緣文化,例如女性文化、少數族裔文化、不同性傾向的亞文化之類。這一新現象的主旨,是反對中心主義,因為中心的存在是現存秩序得以建立和維持的基礎。在60年代70年代,歐洲哲學界和思想界出現了最初的解構主義,它反對羅各斯中心主義,反對結構主義所津津樂道的秩序。解構主義理論很快傳入美國,與美國的非中心主義思想不謀而合,于是,后現代主義思想開始萌芽。美國當代藝術開始于80年代,其主要思想基礎便是解構主義,其文化大環境則是與之相應的后現代主義。到了90年代和21世紀,來自歐洲的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的馬克思主義社會批判思想在美國大行其道,而英國的文化唯物主義思想和法國的當代現象學思想,對美國當代文化也影響極大,并催生了美國本土的新歷史主義學派。
在往日的繪畫、雕塑、建筑三大藝術樣式中,雕塑與裝置比較接近,可以說是雕塑理念啟示了裝置的樣式。到20世紀末,裝置已成為當代藝術的主流,但進入21世紀,裝置在觀念藝術中的主導地位卻受到了行為藝術的挑戰。于是,裝置便走向大型化與綜合化以尋求出路。大型與綜合是相輔相成的,在這類作品中,繪畫不僅是裝置的背景,而且成為裝置的一部分,而作為建筑的展廳,也與裝置發生互動,并成為一體。接著,攝影、影像、行為等式樣也加入進來,不僅使裝置規模龐大,而且打破了藝術樣式的界線。進一步說,裝置一旦走向室外,便與地景藝術結合,更利用影像而打破了空間藝術與時間藝術的界線??偫ㄖ?,當代藝術:多元,差異化、地域性、民族、本土意識、個人身份、尊重傳統、折衷意識、追問哲學,重新解讀經典、大眾文化與民間文化、懷疑論、不確定性、非理性、人文關懷…….
早期的自由在現代藝術的形式形成之后,就不復存在了。各個流派之間界限分明,各個組織之間相互排斥,都認為自己的藝術是最先鋒、最前衛的,相互爭奪領導地位。杜尚《下樓梯的裸女》因為帶有未來派因素而不被立體主義接受,就充分證明了現代藝術對藝術家的束縛。當代藝術反對現代藝術,正是因為發現了現代藝術與古典藝術一樣,都束縛著藝術家的創作。當代藝術沒有對手,沒有權威,沒有誰是更加前衛的,藝術家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東西。環境藝術、偶發藝術、表演藝術、行為藝術、大地藝術……這些都是傳統藝術所不能概括的。已有的藝術概念不會制約藝術家的創作,而且,藝術的概念根據新作品的創作而不斷擴大化。只要有好的觀念,任何媒介、任何形式都可以成為當代藝術?,F代藝術追求藝術純粹化,擺脫一切與繪畫無關的因素,只考慮藝術本體?,F代藝術強調表現藝術家的主觀精神,藝術作品中多表現失落、狂躁、扭曲、悲觀的情感,這是社會進入現代之后的工業化給人們心理上帶來的影響的寫照。大色域、硬邊繪畫等充滿理性。這些現代藝術逐漸擺脫了人的因素。當代藝術家以平等、平常的心,來面對藝術本身以及藝術與生活,試圖改變藝術中的等級觀念。現代藝術高高在上的地位自然引起當代藝術家的不滿,他們要取消藝術與生活的界限。現成品、生活中的俗物,成為了藝術家利用的媒介和描繪的對象,具有了藝術價值。甚至,有些藝術家——如博伊斯等——將生活搬進藝術,將生活視為藝術。
古典藝術是追求技術的高超,現代藝術就是追求形式和風格的創造。紛繁的現代藝術史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野獸派、立體主義、未來主義、達達、超現實主義、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們窮其一生,都在試圖找到一種別人沒有用過的新的藝術樣式。因為,對于現代藝術來說,沒有創造,就等于沒有存在。當代藝術則是觀念性的。技法、媒介、形式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以智慧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念。當代藝術是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環境污染、民主自由、種族歧視、性別歧視……都是當代藝術家關心的問題。所以,如謝德慶、張洹等具有自省能力的優秀當代藝術家,他們用自己的作品所表達的觀念,向社會和人們提出問題,從而改變人的生命,是生活更加美好,使人的身心向更有利的方向發展?,F代藝術的發展基本上是以一個流派以更加“前衛”的名義取代前一個流派在藝術界的統治地位的模式發展的,而當代藝術的發展則不再是以這樣的線性模式發展了。對當代藝術來講,沒有哪個流派是主流、是更加先鋒的,也沒有哪個藝術家是權威性的大師。甚至可以說,藝術家沒有對手可以比較,因為所有的形式都被接受。當代藝術在時間上指的是今天的藝術,在內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現代精神和具備現代語言的藝術。當代藝術在形式語言上以開放、多元與強調實驗性為特征,當代藝術不僅表現當代人對當代現實的感受和思考,還應當試圖探討某種超越與建構的可能性。當代藝術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是從現代藝術的異化現象中脫胎而來的,其表現方式也多種多樣。它有非常雄厚的理論支撐,例如德里達的解構主義、賽義德的后殖民主義、波伏娃以來的女性主義、??聦?ldquo;文明”的顛覆、利奧塔德對“宏大敘事”的消解……它們一起構成一部交響曲,批判、超越近現代西方哲學。其中解釋學借助知識本原的揭示,為知識建立一個新的基礎,這個基礎不是現代藝術的理性和秩序,而是人的生活。
當代藝術家們努力著去創作新觀念的藝術,呈現了完成之后的崇高和升華的藝術美,超越現代主義藝術純粹、精美、崇高,等嚴格美學律令的那種藝術耀眼的外在輝煌。英國的文化唯物主義思想和法國的當代現象學思想對于藝術的當代化有重要影響。當代文化開始于上世紀末,當代思維在哲學上抱持一種對于邏輯性觀念與結構性闡釋 Hermeneutics 的態度,其主要思想基礎便是解構主義。解構主義為解開迷思提供方法論其基礎。解構主義對于任何形式透過語言傳達的思想都進行解構,既不肯定歷史的經驗,也不相信歷史的來源及其真實性,而是把哲學論說作為解構主義語言,這種態度導致解構主義本身思想基于事物基礎的薄弱。這并不是虛無主義或反智論,只是在策略上能夠解讀文字所包含的理念。在后現代主義者看來,他們懷疑未來,只是對現代作啟蒙。然而幾十年之后,這種思潮卻啟發了眾多的文化運動。先有法蘭克福學派對知識異化的進一步闡釋,繼而導致馬克思主義者左派激進革命家馬爾庫塞 Herbert Marcuse(德國,1898-1979)反對科技進步的資本主義工業化社會,后有伽達默爾 Hans-Georg Gadamer,(德國,1900-2002)重新詮釋歷史和語言中的真理經驗 ;再有哈貝馬斯 Jürgen Habermas,(德國,1929-)的“公共領域” publicsphere “再封建化” refeudalization,對當代資本主義加以批判提出走折衷路線的新理性。《后現代狀況》作者,“后現代主義”的定名者利奧塔Jean-Fran?ois Lyotard(法國,1924–1998) 完全不同意,認為現代科學的特點是排斥或壓抑建立于敘事之上的合法性形式,強調敘事的節奏形式能夠固定和容納自然時間的無規律性。從對尼采的非理性主義的繼承來說,德勒茲(Gilles Deleuzu,1925-1995),在20世紀60年代以“差異”為基調,提出文藝蘊涵原創性的概念,必須充滿思想的多樣性 。以及福柯Michel Foucault,(法國,1926-1984)的新尼采主義。對福柯來說,“真理”是運用權力的結果,而人只不過是使用權力的工具。??抡J為,依靠一個真理系統建立的權力可以通過討論、知識、歷史等來被質疑,通過強調身體,貶低思考,或通過藝術創造也可以對這樣的權力挑戰。
現代藝術:國際性、反傳統、實驗性、風格化、形式美、同一性、標準化、經典化、永恒性、精英性、理想主義、烏托邦、崇尚科學技術、追求完美,秩序,規則……。當代藝術,觀念至上。藝術的創造得到解放,多元文化的并存,被消解的精英化意識,多媒體的發展,給藝術的表達給予了更多的可能性?,F代藝術,始終走在藝術本體的框架內,就如同在雪地了滾雪球、泥地打滾,藝術的創造始終是一個本體、形式完善的過程。當代藝術是一個多元共存的充滿活力的發展方向,當代藝術與現代藝術之間不存在硬性的區別。當藝術進入當代以后,現在藝術依然存在并發展,這些藝術形式同行為藝術、裝置藝術等當代藝術形式一樣被觀眾接受,連古典藝術的樣式也被大眾認可,它們同時共存并各自發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