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徳華)
三枝兄:
弟今日心稍安靜,晚飯后獨處茶室,以九仙山之泉水泡一壺梨山極品茶(臺灣高山茶之一種),品茗賞畫,不亦樂乎?九仙山泉水清洌,梨山茶湯滋味甘醇,香氣清幽,飲后口齒留香,今日才發現其真乃茶中極品也,以前竟忽視了它的妙處,虧得老兄作品之神韻讓弟心境得以寧靜片許。
老兄以手機所發圖片,雖因拍攝原因感官遜于原作,然仔細審視每件作品之立意與筆墨,皆出于仁兄之用心經營,乃仁兄氣血與生命之為也。
在這筆與墨、墨與色的交響之中,仿佛看到了兄投身于每件作品創作時的情境:心隨筆運,氣脈連綿,千變萬化,縱橫捭闔。筆鋒使轉,筆筆相生相應,筆力透紙。下筆如有風云驚日月,我行我道,我有我法。用筆之疾、徐、頓、挫,令觀者快心也。三枝兄熟于筆墨,得造化之功,下筆如神在寫真,粗中帶細,細中帶寫,致廣大而盡精微,難度之高,可見一斑。
白石五十歲時有題畫記曰:“古人作畫,不似之似,天趣自然,因曰神品”。天趣自然,何等高妙之境,弟窺視兄之佳作已得此神韻而令眾人擊節贊嘆也。“善寫意者,專言其神;工寫生者,只重其形。要寫生而后寫意,寫意而后復寫生,自能神形俱見,非偶然可得也。”白石此語使吾等得以參透三枝兄大作之神機也。兄能得此神妙,基于兄每年外出寫生,度物象而取其真,胸中有所繪之物,然后下筆有神也。
弟深知兄如此筆墨之功并非僅僅是技術上的修煉,除其獨立審美價值外,筆墨傳遞著兄對中國畫意境的理想與追求。意境者,中國畫高下之根本,也是畫家性情的自然流露。三枝兄熟讀繪畫史同時又精研徐文長、朱雪個、金冬心、李復堂、齊璜、缶翁、壽者……融幾家之長而為己意,畫風追求古、奇、險、崛,立意高古,不睦時俗,未失文人之風骨也;兄又廣開畫路,寓筆下各類寫生對象以大寫意精神,為之開辟了新的大寫意藝術表現形式,功不可沒也。
記得與兄一起拜訪時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今任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先生時,吳先生非常肯定兄的藝術狀態:“筆墨有自己的個性、題材上豐富,‘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又陳傳席曾贊嘆兄之作品“意求高古,境求簡遠,出于神明煥發。”王伯敏評價“筆墨有蒼潤,氣息極高。”馮遠認為“畫有新意,筆墨好,疏朗恬靜。”以上諸家皆當今文藝高足,兄獲此評價,定然不虛也。
兄畢生所求之大寫意畫境,何其難哉,于今日之中國畫壇而言,弟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之感憒也。
愚弟愿畢生追隨身后。
2015.02.17日夜于道邦瓷藝坊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