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貓廈要說的這個人,恐怕稍微懂點藝術的都知道那個14年前就驚艷整座鷺島海灘的“紅孩兒”故事。(神馬?那可不是被孫悟空打成雕塑的“紅孩兒”!)據說那些天前來看“紅孩兒”的什么人都有,廈門市長、大學師生甚至乞丐都來了。

沒錯!他就是現今活躍在國際藝壇的當代藝術家陳文令,他是多有名地球人都知道,貓廈才不要多講。今個貓廈只想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陳文令,有血有肉有溫度。您要覺得好玩,那就滑到文末最下端,給貓廈點個zan ;若是覺得說的不好玩,那貓廈也早洗干凈耳朵,等你來我微信大后臺煽瓜子,不要手軟,要用力哦~
一、每一件作品皆故事
翻看陳文令的作品,與其說是一件件雕塑作品,毋寧說是現實社會的寫照,每一件作品都很鮮活,每一件作品都在述說著一段故事。

紅色記憶-羞童 163x40x38 銅 烤漆 2001
小紅人,四肢干瘦,全身修長。陳文令說那是“餓”,小時候,肚子經常很餓,但精神卻是很旺盛,時不時惹出點事。有一天一個小伙伴終于按捺不住,偷偷用刀砍斷了一只綁在鐵柵欄上的豬尾巴,拿來燉湯。
那個年代,豬尾巴堪比鮑魚,一大鍋的水,只有幾節豬尾巴,大家都在湯里搶著撈,豬尾巴卻是跟他們作對似的,就是撈不到。聰明的陳文令靈機一動反著方向撈到了,后來生產隊來調查,說是他偷了豬尾巴,他當然堅決否認,但卻還是保守了和小伙伴的約定。

紅色記憶-秋涼 167x32x30 銅烤漆 2001
“餓”是那代人青少年時期的集體記憶,是當下人們再難經歷的饑荒年代。陳文令通過“小紅人”記錄了下來,他曾說,他想通過一個特定時代的集體性的痛苦去表現一種對人性中的美好和希望,而不是用痛苦再去表現一種痛苦的生命特征,所以“小紅孩”都餓并快樂著,給人一種很溫暖的感覺。

紅色記憶-海平線 210x280x5500px 銅烤漆 2010年
有一個哲人說過“寧愿做一個痛苦的蘇格拉底,也不愿做一只快樂的小豬”,而當代人恰恰反其道而行之,陳文令敏銳地捕捉到這種生存狀態。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瘦弱的陳文令告別了饑荒年代,身體開始壯實起來,然而肚子不餓,腦子卻開始愈發“餓”了起來,我們的精神似乎缺少了什么?為此,2003年,陳文令形象地做了幸福生活系列。

幸福生活NO. 175X110X1575px 銅著色 2008
豬在中國家喻戶曉,家下面“豕”說的就是豬,豬在傳統民俗文化里是財富的象征,豬很有生產力,陳文令說十多年前在《廈門晚報》曾看到:有一只豬一口氣生了28只豬,當時他還去拜訪這只英雄母豬。

物神 玻璃鋼著色2008
然而,豬太懶又安于享樂了,長得快死得也快。這很像當時中國人的生存面貌,只重視物質的瘋狂攥取,陳文令通過滑稽的豬生動地把這種生存危機暗喻出來。
我們都不愛聽道理,我們都愛聽故事。除了表現當代人的生存狀態,陳文令也在作品里表達了自己的生活態度。《懸案》一如既往很有畫面感,這更像一部懸疑大片,廝殺過后,滿地是血,鱷魚、鯊魚、河馬全都肚皮朝上,最后那個漁夫活下來了嗎?這里面,陳文令想表達的是一個寬恕的命題。

懸案 綜合材料2010
《懸案》作品的原型是他和女友(現在妻子)在鼓浪嶼遭遇歹徒搶劫,這是一起位列當年廈門十大案件之一的兇殺案,彼時陳文令被砍20多刀,僥幸撿回一條命。他很仇恨,然而這就像一個管子連接著你和你仇恨的人,你越仇恨,他的負能量就會一直往你這邊跑。只有寬恕才是切斷這根管子的最佳利器。通過這件相殺相愛、糾結循環的作品,陳文令說:“放下,是為了他人也是為了自己。”
如果說陳文令早期的作品帶有明顯個人印記及地域性在里頭,那么定居北京的十幾年里的作品如“緊急出口”“異度風景”“共同體”等等的系列則是抹除了這種印記,走向了國際化,這時候個人色彩淡化了,而留給觀者參與創建故事的想象力空間變大了。

共同體NO.3 131x96x1375px 2014
在“共同體”這組作品里,他一如既往地通過藝術反映當下人的生存面貌,這一次是走到互聯網端口。經濟一體化及互聯網空前發展,使得地球變成一個村莊,國與國的差異在逐步弱化,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也互相浸染,呈現趨于一致的趨勢。基于這樣一種時代背景,“共同體”系列作品出現了,這一組作品形式架構靈感于趙州橋,他自述:《共同體》是一座橋,一座不可思議的橋,一座審美的橋,一座精神性的橋。

共同體NO.1 242x442x3450px 2014 (2)
這個橋梁式的文明“共同體”隱含著深刻而又復雜的多維元素,它們互相承載、互相依存、互相共生、互相碰撞、相互融合、相互糾結而又相互抵制的關系;同時也暗含某種脆弱和危險,但又必須置身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離不開誰的語境。它是一種古今中外大融合的人文景觀,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全球化現實和人文現狀。
陳文令說,“小紅人”相對本土,那時候多半在閩南、國內跑,看的東西還不是很多。這些年,跑了很多國家,看了很多展覽,對當代藝術有了更深的了解,當代藝術作品應該要強調一種藝術的國際化語言,強調一種藝術最大化的共享性、共通性和普適性。
二、每一寸光陰皆藝術
看陳文令作品,你會驚嘆于一個人怎么可以有如此豐富的想象力。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可染的牛、黃胄的驢,藝術家一生能創造出一種可被人一眼識別的符號并堅持走下去已然了不得,可觀照陳文令作品,小紅孩、幸福豬乃至最近的“共同橋”,可以表現他個人的符號太多,他是如何做到靈感如此源源不斷呢?

相較他作品的時常出新,生活中他和中國大多數男子并無二樣。陳文令說生活中自己是個家庭觀念很重的傳統型男子,鼓浪嶼傳奇故事,成全了他和當時準備分手的女友(現在妻子)結為伉儷并育有二女一兒。
現在生活中,他不抽煙,也難得喝一次酒,最享受的時光是朋友聊聊天還有旅游。除了標志性的中長發,你再難找到一般人眼中的藝術家形象——為了靈感甚至不惜吸大麻,花邊新聞不斷,可陳文令是如何保持如此旺盛的靈感呢?
采訪中,貓廈問過他,他坦言這個沒法回答,很抽象,這跟一個人的修養、閱歷、生命力等種種生活方式都有關系,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然而,貓廈透過他日均一條的朋友圈還是尋找了些許端倪。
這是飯后和女兒玩的小游戲。
餐后利用剩菜剩飯擺出來的。



書房酒杯投影像一個時尚修行女孩!
有點生活小樂趣


在陳文令的眼里,生活處處皆藝術。我們常習以為常的風景透過他的捕捉就成了一件件我們驚嘆的藝術品。他并沒有刻意創造,藝術本來就存在。
藝術是有錢人才能享有的奢侈品嗎?
海邊撿回的樹杈零成本,隨手一刻誰說不藝術?


藝術家難實現嗎?
這件“重生”好玩小品,既沒有任何的雕也沒有任何的塑。


藝術只是陶冶情操的無用品嗎?
他等著實現海邊章魚酒吧建筑實現的一天呢!


庾澄慶在《命中注定》里唱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孩,特別與純真靠近。貓廈暗自揣想,大約是陳文令心中住著一個好奇心的大男孩,是這樣一種純真讓他永葆靈感吧?
三、每一份苦難皆財富
兩年前,是在廈門國際時尚節上,貓廈第一次見到陳文令。那時候在貓廈看來,他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知名藝術家,高大多金又風趣。年少時,該是有很多女孩追吧?
趁這次采訪時機,貓廈拋出了當年的疑惑。然而,陳文令卻說,當時整個90年代,廈門是個非常商業化的城市,人們忙著搞經濟建設,藝術是處于極邊緣的地位,當年的自己就像“小紅人”一樣,窮困瘦弱渺小,根本不是人們熱衷談論的對象,女孩子追求更是無從談起。

中國風景NO.1 480x665x313cm 不銹鋼 2007
他說那時候的自己就是個流浪漢,沒錢沒名沒朋友沒應酬,成天除了讀書就是做藝術,做出來的作品常常一板車一板車地倒掉,因為實在沒有地方放。更心酸的是,因為沒錢,他時常順手揀來從樹上掉下、沒有人要的栗子剝皮煮粥喝。
彼時有幾個鄰居,一個是考學不成瘋掉的,一個是賭博輸大錢瘋掉的,一個是從因兒子從樹上掉下不幸身亡瘋掉的,“三個瘋子湊在一起閑聊眼中的我竟然是‘這個小陳估計瘋了,整天不上班,在樹底下不知道干什么,成天撿栗子’,一個正常人在三個瘋子眼里竟然成了瘋子”。

混雜的風景 274x215x120cm 綜合材料 2007
陳文令常自我安慰,雖然看起來和瘋子幾無差別,但最起碼是我不用吃藥,并且還有可能成為有價值的人。就是這樣經歷6、7年的低谷期,現在回想起,陳文令很感謝那段無用的艱難歲月,在他看來,這是必經的成長過程,就像西紅柿,該青澀就青澀,不必去羨慕別人的紅,否則會折損福報。“大器晚成”要勝過“成名要趁早”。

英勇奮斗No11 750x480x210cm 2006
對于現今在廈門苦苦追求藝術的年輕人,陳文令也寄語,在今天這個互聯網很發達的時代,哪里都可以看到好的資訊,哪里都能看到心動的作品,廈門這個地方相較北京,藝術氛圍雖沒有那么濃,但是個適合創作的地方,很安靜,空氣又好。“年輕的藝術家可以在廈門好好磨刀,好好做功課,把刀磨好了,總能等到砍到柴的一天,不要著急”。

城市公牛305x258x406cm 不銹鋼 2012
愛講故事,詼諧打趣的背后是深刻的人生感悟;熱愛生活,細碎俯拾的日常皆是靈感來源;面對苦難,從不自怨自艾,那不過是生命的必然階段。這就是陳文令,與其說他是藝術家,毋寧說他是生活家。
正如他所言,對待任何人、事、物,最重要是一顆真心。你真心愛藝術,哪怕才一天,藝術也可能會愛上你。只要具備這份熱愛,人人都有希望,所不同的只是成就大小。

你看到未必是真實的 玻璃鋼著色 1100x600x500cm 2009
采訪手記
采訪之前得知陳先生一下午都在接見外國友人,是在百忙之中接受貓廈的電話專訪,而專訪過程中幾次信號不佳電話中斷,即便如此,先生卻還是對貓廈的提問予以耐心地解答,其敬業精神令貓廈動容。隔著電話交談,雖遠在天涯,卻近在咫尺,透過其對作品的解讀,貓廈感受到的是當代藝術的重量。
近幾年,當代藝術儼然成了一種時髦,所有畫種和藝術樣式都要在自己的領域冠以“當代”二字,而陳文令通過他的作品為我們生動地詮釋了什么是當代藝術。他說以寫實框架為審美的古典藝術是經常讓你動眼睛卻不一定動腦筋,而當代藝術是要讓你腦子也要跟著動起來,真實面對自己當下的生存體驗和感受,以及自己的生存狀態,是當代藝術的首要態度。而這也是他長久以來孜孜不倦追求的。

更多陳文令詳情看這里哦~
1969年生于中國福建泉州
先后畢業于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
現居中國北京,當代藝術家。
重要個展:
2014 “共同體”——陳文令新作展 表美仙畫廊 首爾 韓國
2012 “異度風景”——陳文令新作展 品畫廊 北京
2012 “中國風景”--- 陳文令個展 金沙濱海會議展覽中心 新加坡
2011“對號入坐”—陳文令個人展覽 安姿當代空間 香港
2010 “懸案”——陳文令新作展 今日美術館 北京
2009 “緊急出口”——陳文令新作展 卓越藝術空間 北京
2007 “蛻變”——陳文令個展? 井畫廊 東京 日本 ??
2006 “幸福生活”——陳文令個展?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上海?
2002 “紅色記憶”——陳文令雕塑展示行動? 珍珠灣海灘 廈門?
重要群展:
2015 “化生”—中國當代藝術展 蒙斯市 比利時
2015 “China8”—大型中國當代藝術展 魯爾區 德國
2015 第十一屆澳大利亞海岸國際雕塑展 科特索海灘 澳大利亞
2015 “歡樂春節· 藝術中國匯”公共藝術大展 林肯中心 紐約 美國
2015 第六屆莫斯科雙年展 穆斯科 俄羅斯
2014 “再雕塑”—2014三官殿1號藝術展 湖北 中國
2014 中國閩籍當代藝術展 吉隆坡 馬來西亞
2014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臺北 中國臺灣
2014“有於上行於下”中日韓新水墨作品展 藝穗會 中國香港
2014 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 首爾 韓國
2014 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專題展覽“絲綢之路與創意城市”展覽
2013 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 威尼斯 意大利
2013 “交互視象”—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 中國美術館、臺灣國立美術館
2013 丹麥海岸國際雕塑展 奧胡斯海岸 丹麥
2013 中國當代藝術新氣象 捷克共和國國家城堡美術館展 捷克
2013 邦迪國際海岸雕塑展 悉尼 澳大利亞
2013 “形態與意識”中國當代藝術實驗第一回展 今日美術館 中國
2013 第三屆登陸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主題展 金沙會展中心
2012 “大道之行---中國當代公共藝術展” 卡塞爾 德國
2011 第七屆澳洲國際海岸雕塑展 佩斯 澳大利亞
2010 “生存的進化”——釜山雙年展 釜山文化中心 釜山 韓國
2010 “The TAO of Now”白兔美術館 悉尼 澳大利亞
2009 “對話芝加哥”——中國當代雕塑藝術展 芝加哥 美國
2008 第三屆塞維利亞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CAAC ? 西班牙
2008 “消費”——釜山雙年展?釜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釜山? 韓國
2007 “聚熱”——今日亞洲?休斯敦美術館 休斯敦? 美國
2006 “超設計”——上海雙年展?上海美術館? 上海? 中國
曾獲獎項
1.2015年獲中澳藝術大使榮譽稱號
2.獲2012年第七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雕塑家前三甲
3.獲2011年丹麥奧胡斯市國際雕塑展最受歡迎大獎
4.獲2011年澳大利亞佩斯國際海岸雕塑展公共藝術大獎
5.獲2010年“報喜鳥”空間藝術大獎
6.2010 年入選“藝術財經”雜志, 中國百名權力人物榜
7.獲2008年雜志“當代藝術”,五四青年藝術杰出貢獻獎
8.獲2004年第十屆全國美展優秀獎
9.獲2003年北京雙年展中國雕塑特展,紅色記憶獲最受歡迎作品獎
公共收藏
中國美術館 北京今日美術館
韓國國立美術館 韓國首爾市美術館
首爾斗山美術館 美國休斯頓美術館
美國丹佛美術館 丹麥Arox 美術館
悉尼白兔美術館 澳大利亞墨爾本雕塑美術館
廣東博物館 福建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 福建省博物館
湖北美術館 廈門集美大學
惠州市當代雕塑公園 大同"中國當代雕塑館”
西澳洲州立美術館 中華慈善博物館
銀川當代美術館 亞龍灣華宇度假酒店
臺中雕塑公園 武漢合美術館
僑福芳草地大廈藝術中心四川美術學院
廈門南湖公園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