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我們知道你的主要藝術范疇是油畫系列,相比國畫、水粉,為何對油畫情有獨鐘,油畫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王爽:其實確切的說我應該是對繪畫情有獨鐘。如今這個時代特別是對我們青年人來說,還在堅持平面繪畫的人本來就不容易。現在各個展覽和藝術活動大多更傾向于影像裝置。就我個人而言為什么選擇油畫,這可能和我從小長大的生長環境接受的教育等等有關。我從很小學畫畫開始就是從素描訓練到后來學習油畫,一直是在這個系統里面接受教育學習。
卓克:油畫來源于西方,但油畫作品要在國內得到認可,必然要有中國化的元素在里面,像你的拔罐系列作品中,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平時在個人創作體驗中會有意識地去表現這方面的內容嗎?
王爽:其實我畫拔火罐的題材沒想的那么多,就沒往油畫中國化的方面去想。當時畫這個題材其實是很偶然的,好像是那會兒才大學畢業一年多的樣子。武漢的冬天很冷,經常畫畫頸椎腰有時候會很酸痛。正好我以前的老師說拔罐子人會很舒服,我們就在路邊中醫藥店拔了一次。發現拔罐還很舒服,陸陸續續就經常去。那時候意外中不知道是從哪里看到了胡適寫的文章,里面大致上說的是這個社會出了問題需要治療。而拔罐就是一個很特別的治療手法,它是一種很物理的療法,你哪里痛就拔哪里。這和我們現在很多人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其實是一樣的。所以我就把這個拔火罐記錄了下來,把它做成了作品。
卓克:您的《印象系列》一幅入選藝術學院十周年院慶美術作品展,在這一系列作品中,您想表達的印象是關于什么的?
王爽:那個印象系列是我學生時期畫的,其實我自己個人認為畫的還不夠成熟。
卓克:藝術家在不同的時期他的創作方式和風格都會有所變化,那么在你的創作風格轉變歷程中,有怎樣的心靈或是創作經歷,使你的畫風出現變化呢?
王爽:怎么說呢,以前讀書的時候受過很多大師的影響。那時候的畫應該也談不上什么創作風格。《面對》和《夢中的仙境》系列是我學生時期的作品。那時期的東西,更多的是一些自己對于表現主義的拼湊和組合。經過漫長的積累和沉淀,自己慢慢的已經從一個單純的學習模仿的階段擺脫出來。
而我現在的作品,從形式語言上看,還是屬于表現。表現主義在本質上實質是反形式的,從我的作品中不僅僅能找到這種存在在里面,還能夠找到自己對于一些東西的重塑。實際上,對于語言我反復琢磨,是在反復的重組與破壞中找某種切合點。這些都是我經過對于傳統的理解中提煉而產生的。我經常是以一種生命的狀態在作畫,以某種激昂情緒和狂熱的激動。在某些點上更多的是一種宣泄的方式,這種宣泄的情緒我想與我自己本身的心靈有關。每當我拿起畫筆,自己本身的身體狀態與情緒的波動,隨著顏色線條的本身傳達到畫布上的快感,我想這也是我對于繪畫熱愛的原因之一吧。
卓克:在你的風景系列作品中,所描繪的很多就是幾棵樹而已,不同于一般概念中的秀麗風光,這些光禿禿的樹木所代表的就是你眼中的風景嗎,這和個人的觀察體驗和藝術心境有何關系?
王爽:其實我的風景系列,前期的作品主要畫的就是我身邊的風景。例如:作品《光谷》畫的就是我從小長大的一個地方,其實光谷很早就是個濕地。記得很小的時候那里的草長得比人還高,里面是個很大的湖泊,還有野兔子和穿山甲等很多野生動物。而現在光谷已經成了大武漢發展的中心地段,成了人最多最熱鬧的地方了。這里聚集了幾十萬的大學生和省內各個地方的人,本土的人都已經被巨額拆遷款不知道引去了哪里。而這一切我都看著他們在發生。其實光谷對于這里的人來說就沒有一個確切的歸屬感,就像我畫面中心的人物的腿部的表現與其身后的怪誕枯樹木,正是我想表達的意義。一種空洞想要脫離但又無法脫離絢麗的糾結。后面的風景系列小畫,從內容上也許再不是光谷的風景,有的我甚至就是在臨摹梵高的素描,但我想說的話和想表達的情緒在里面就好了。
以生命的狀態在作畫
以生命的狀態在作畫
以生命的狀態在作畫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