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林
葛輝是江蘇人,給我的簡歷非常簡單,就是畫畫、展覽。從2006年到2011年他每年做一次個人展覽,如此專注又如此個體,在所謂80后藝術家中并不多見。很多同齡人投身圖像運動,一卡通全都卡通,如同共青團活動。這一代人名為獨生子女,似乎很個人化,但實際上類似性很強,反而容易被集體意識和無意識所控制。真正的藝術家應該對此保持清醒的頭腦。
葛輝作品通常只有孤獨的對象,或人或馬,即使畫有雙人,也是被社會視為另類的女同性戀者。有時畫重影的人像,仿佛是看不見的自我,是人的另一方面、另一部分。他對自我的思考,很有興致也很有深意。張惶的、急迫的、期待的、無聊與無奈的眼神,總是從內向外死死地盯著你,讓你不能在觀看的愉快中愉快的觀看。這和那些卡通傻瓜蛋兒的圖像狂歡很不一樣。用消費的滿足來掩飾社會的問題和人生的苦難,是80后無力面對歷史的軟弱。只有敢于自我反省的藝術家,才能成為這一撥人中的佼佼者。
葛輝于此有著特殊的敏感。他的畫既有漫畫性質又有浪漫氣質,不憚于寫實,也不憚于裝飾,甚至不憚于把素描和油彩并置在一起。有些畫像素描淡彩,有些畫又強調線條、平涂和局部的肌理。可以想見葛輝創作時相當輕松,不在乎什么圖式,也不在乎一定的技法,甚而至于不在乎非要依照預設的意圖。這是一種可貴的畫家狀態,不是一定要畫畫發財的人。反正就這樣畫下去,憑天分直覺、臨場發揮和隨機應變,在繪制過程中表達人生體悟、美學修養和繪畫技藝等等。其關鍵是把控能力,既不狂躁亦非說教,既不是符號拼接也不會炫技作秀,而是順理成章,畫到到時即可。有時候戛然而止,反而讓人感到意外的驚喜。我喜歡他畫中的線條,女人的頭發,馬脖的鬃毛,還有草地與樹叢等等,或雜亂或齊整,很有表現力。他是很會用線的畫家,照一般情況,肯定會充分運用,成為風格樣式,便于他人辨認,更多商家經營的可能性。但葛輝不,有些畫只畫方塊完全不用線條。色彩處理也是如此,突然從具象人體的完整性跳開,融入環境描繪的色彩之中,沒有理由也沒有原圖,但畫面協調,更為精彩,且變得十分必要。
葛輝的可貴之處在于個體的自由發揮,不是同輩人在非他性符號中標榜的自我,而是在繪畫語言的自由度中具有的獨特性。這對于集體意識和集權意識結合緊密的中國,是藝術個體真正的精神自由和表達權利。而我想對葛輝說的是,心無掛礙乃藝術的最高境界,但所謂“心”,是時時需要反省、需要突破、需要更新的,因為所有的社會力量——資本、權利、國家、文化工業和意識形態、傳統思維和習慣勢力都想奴役人心,都想把人心操控在既得利益的牢籠里。
2011年7月3日
重慶黃桷坪桃花山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