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堪稱一位打通古今與中外的傳奇人物。他的繪畫經歷了“師古”、“師自然”、“師心”三個主要階段:早、中歲遍臨古代劇跡,從石濤、八大到徐渭以至宋元諸家乃至敦煌壁畫,使其創作能“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在57歲時,他又自創潑彩畫法,將西畫的色光關系融入中國畫,創造出一種半抽象墨彩交輝的意境,使他的繪畫藝術在深厚的古典藝術底蘊中獨具氣息。
張大千于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采,亦精于篆刻,是一位全能型的畫家。他30歲以前的畫風可謂“清新俊逸”,50歲始入 “瑰麗雄奇”,60歲以后達“蒼深淵穆”之境,80歲后氣質淳化,筆簡墨淡,其獨創潑墨山水,奇偉瑰麗,與天地融合。
崇正15年春拍張大千精品一覽

張大千 于非廠 《茶花仕女》
鏡片 設色紙本 64×23cm
敦煌之行是張大千仕女畫的一大分水嶺,“敦煌前”清麗柔媚,設色淡雅,有明清遺韻,“敦煌后”畫風大變,轉為富麗高華、設色濃艷。此幅中張大千所繪仕女,作于1935年,是“敦煌前”的典型風貌。是年12月,張大千在北平舉辦“張大千關洛紀游畫展”,并出版《張大千畫集》四大冊,傅增湘、齊白石、陳半丁、溥儒、于非廠等十二位名家為其作序,以張大千好交游之性情,此時張大千與京城“朋友圈”該是詩畫酬應雅集不少。而正是此年,于非廠開始專攻工筆花鳥,有著廟堂氣象的“于氏”工筆花鳥始成京華一絕。此幀于非廠在張大千仕女之上補寫茶花一枝,真正是“紅袖添香”之妙品。而值得一提的是,此幅上款人“子林三兄”即民國名醫陳子林,清末維新派代表人物、大名醫陳虬(1851-1904)之子。陳子林繼家學,亦是民國時杏林高手,齊白石、蔡元培、張大千、徐悲鴻、于非廠等都與之往來密切,故收藏亦頗豐。

張大千 《背臨華新羅筆意》
立軸 設色紙本 142×78cm
新羅山人華巖之作,張大千可謂情有獨鐘,不僅庋藏頗富多有臨摹,故多爛熟于胸。1941年至1943年間,張大千一行遠赴敦煌,大規模臨摹壁畫。敦煌黃沙漫漫,石室燈光昏暗,條件十分艱苦。在石室臨摹壁畫的間隙,背臨新羅山人山澤高士圖,畫中高士斜躺樹蔭之下倚石歇息,伺立小童持杖俯視山澤游魚,一幅悠然自得的情態。大風堂所藏華巖《徐訐行山圖》原作現存上海博物館,以之對證,兩高士神情畢肖,背景樹木略有增刪,所謂遺貌取神者也。

張大千《秋林覓句》
立軸 水墨紙本 114×66.5cm
出版:《張大千精品集》下卷 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7月1947年被公認為張大千臨古創作的高峰,此幅《秋林覓句》即作于是年。其林壑景致之美,既靜雅工巧,精心布置,又氣息高古,畫中兩位高士沉思覓句之情狀躍然紙上,而畫中山水,可觀、可游、可居,又令人有瀟灑出塵之念,是張大千此一時期的精品無疑。此作曾于民國36年(1947年)參加于上海成都中路畫苑舉辦的“張大千近作展覽”,此為編號第十八號作品。同時展覽的名作還有金碧青綠山水《仿趙大年湖山清夏圖》《煮茶圖》《太乙觀泉圖》等那個時期的代表作,先后于拍場覓得善價。

張大千《杜甫詩意圖》
鏡片 設色紙本 67×32.5cm
大約在1940年代中期,原被溥儀攜往東北的清宮舊藏歷代書畫珍品流入市場,張大千不惜重金羅致,多幅名跡始藏大風堂,張大千得以與之朝夕相對。大約從1946年起,張大千山水進入其一生藝事的最高潮。自此,張大千的山水畫日臻化境,出品頗豐,且多上乘佳作,市場追捧者亦眾,到1948年,更有“畫中李白”“今日畫仙”之譽。此為1948年張大千以小青綠寫杜詩,設色明快古雅,畫中青山、綠樹、房舍、人物布置精心,將“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的古雅意境描摹得十分傳神。常引發觀者畫中一游之想。

張大千《春江獨釣》
鏡片 設色紙本 137×47cm
“漁父”是張大千鐘愛的題材之一。此幅垂釣圖,采用三段論布局,大片的留白,既表現水天之遼闊,亦妙在以虛勝實,寫出高士內心的孤高冷逸。“釣竿七尺玉,夕陽千疊山”,畫題亦是畫眼之所在。江平如練,孤舟獨釣,畫面意境高古,耐人尋昧。遠山嶙峋,近景一片濃蔭之側,高士獨釣寒江,中景的山石與L形長堤,形成一種寥廓江天之上,畫意浮動、超塵脫俗的意境。從筆墨韻味看,應是1960年前后作品。

張大千《白蓮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37×47cm
出版:《張大千精品集》下卷 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7月
張大千自1950年初去印度,后又輾轉香港、日本,1953年舉家自阿根廷遷往巴西,買下了總面積270畝的園林,苦心營造3年,建成了一座中國庭園格局的優美園林,取名“八德園”,又將自己的居住之地稱為“摩詰山園”,在這里居住了17年。此幅即作于“摩詰山園”。整幅以潑墨寫就,花瓣雙勾,只以藤黃和大紅點出花蕊,而兩朵含苞欲放的花苞一上一下,清新淡雅,而荷葉則以潑墨法寫出,水墨淋漓,濃淡對比強烈,頗有八大之趣,十分耐人尋味,是張大千荷花題材精品無疑。

張大千《潑墨荷花》
立軸 設色紙本 121.5×67.5cm
出版:《張大千精品集》下卷 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7月
張大千一生愛荷,種荷,也畫荷無數,“畫荷圣手”之稱謂應是當之無愧,徐悲鴻亦稱:“張大千的荷花為國人臉上增色。”觀此《白蓮圖》,整幅有著頗為濃厚的書寫趣味,他在潑彩之上以干濕濃淡變化豐富的破筆寫就兩片頂天立地的大荷葉,直見墨氣淋漓,有婀娜飛舞之姿,而始展之小葉則以濕筆濃墨寫出,盛放之荷雙勾花瓣,其奔放與雍容令人過目難忘,而才露尖尖角的小荷與將謝之荷在其左側一上一下與之呼應。有人點評,張大千的荷花是楊貴妃,謝稚柳的荷花是李清照,楊貴妃能歌尚舞雍容華貴而又風情萬種,韻味無窮,比之張大千此幅《白蓮圖》,應是十分貼切。
廣東崇正2015年春季拍賣會
預展:2015年6月16-18日
拍賣:2015年6月18-19日
地點:廣州市東方賓館會展中心A/B/C廳
專場設置:
一、“九藤書屋”藏書畫
二、古歡·中國古代書畫
三、國光·中國近現代書畫
四、嶺南雙擘·關山月、黎雄才書畫
五、粵雅·嶺南名家書畫
六、抗心希古·廣東國畫研究會名家書畫
七、百年翰芬·近代名人法書
八、文緣墨誼·香港老出版人舊藏書畫
九、吉祥止止室藏中國書畫
十、古逸清芬·古籍、善本、信札
十一、薈萃·中國油畫、雕塑
十二、雕刻時光·中國版畫
十三、佳釀·中外名酒
歡迎藏家朋友們垂注咨詢!
郵箱:
gdczpm@163.com(書畫)
gdczpmyh@163.com(油畫、雕塑、版畫專用)
熱線:
020-83344380,020-83394856
國畫組:何向民先生、麥杰先生
油畫、雕塑、版畫組:徐嘉麗小姐
古籍信札文獻組:譚樹正13929521961
新聞媒體:戴朝暉小姐020-83344380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