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高偉明紙上作品賞析

先后就讀于東北師范大學美術系、
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
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油畫系。
北京市藝術教育學會理事、
北京市美術教育學會理事、
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北京市順義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成都西部書畫藝術院副院長、
北京市順義區教育研究考試中心教研員、
北京市骨干教師、
美術中國網、北京印象畫廊和成都E畫廊簽約畫家。
藝術活動:
1991年油畫《青年男子》入選長春市青年美展 吉林美術館;
1992年油畫《十月》入選吉林省紀念《講話》50周年美術作品展 吉林美術館;
1994年油畫《紅云》獲“94中國畫油畫精品展”優秀作品獎 中國美術館;
1994年設計北京燕京啤酒節徽標被采用;
1995年設計北京牛欄山酒標識被采用;
1996年油畫《殘雪》被日本村上美術館收藏;
2003年招貼畫《禁止溺棄女嬰》被國家計生委收藏;
2005年油畫《西照》獲北京市美術教師作品展金獎 中華世紀壇;
2006年油畫《秋塘》入選北京市美協第五屆新作年展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2007年油畫《?!吩诿绹~約州立大學中美交流展中展出;
油畫《征途》獲文化部全國第十四屆“群星獎”北京選區二等獎;
油畫《冬韻》被西部書畫藝術院收藏;
油畫《06秋塘》入選藝術中國全國畫展 清華美術學院美術館;
油畫《詩人》入選順義美協學術經典油畫提名展;
油畫《女人體》獲中央美院第四屆畫室作品展藝術探索獎 中央美院展覽館;
高偉明油畫個展——《荷塘清韻》 北京大山子環鐵國際藝術城印象畫廊;
2008年速寫《自畫像》入選中央美院生活速寫展 中央美院展覽館;
油畫《擁擠》中央美院“熱身”作品展 中央美院主樓展廳;
論文《寫生感悟》發表于《美術向導》雜志;
散文《父親的柔弱》發表于《啟迪》雜志;
2009年油畫《方向系列》2009屆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班畢業展 中央美院地下展廳
油畫《方向系列》參加“生長的空間”藝術展 北京今日美術館
油畫《方向no4》被北京今日美術館收藏
油畫《方向系列》發表于《中國油畫》、《新視覺》等媒體雜志
2011年色粉花《花兒》系列發表于《吉林日報》
2012年色粉花《塬上》系列發表于《今天》雜志

塬上系列 3 34CM× 26CM

花兒系列 4 34CM× 26CM

靜物系列 6 26CM× 26CM

花兒系列 1 34CM× 26CM

靜物系列 5 26CM× 26CM
枕邊散記
心空才可讀書,心素方許做畫。
當心里一點事兒都沒有的時候,讀書、寫字、賞花、看月、畫畫、睡覺……日子就變成月子了。
很羨慕古人于林中煎茶,茶后弄琴。
我老了,回老家置十畝良田,五畝播糧,三畝種菜,一畝育花,半畝造蓮池,所余一畝半筑草屋,房前再植一梅,養一鶴,屋后必有風竹.余月下弄琴,茶余舞墨,虛度時光,別無所求矣。
良朋好友,素心知己,不僅能品茶,還可談詩論畫話桑麻。
看落日恰好遇見炊煙,聽清泉正逢一輪明月
人生就像一壺茶,越喝越淡。
四季之美_____春天能見桃花初開,夏天能于樹下乘涼,秋天可腳踏楓葉,冬天偶遇故鄉之雪。
讀元曲,白日消磨一句斷腸。
聽昆曲,黑夜魂繞三生遺夢。
人底俗時接近魔鬼,人高雅時接近上帝,我每天來回于魔鬼和上帝之間。

塬上系列 9 34CM× 26CM

花兒系列 2 34CM× 26CM

塬上系列 9 34CM× 26CM

花兒系列 11 34CM× 26CM
生活是葡萄,藝術是葡萄酒。把葡萄釀成酒的人便是藝術家。
藝術是天堂,不努力攀不上去,太努力就錯過了。
主觀和客觀交融的那一部分是你自己的。
我開始是畫的那座山,可畫到最后感覺和那座山關系不大了。
如果我的手沒經過專業訓練,畫出的畫可能比現在更純樸。
好畫都是搶救出來的,當我覺得這張畫要不行了的時候,再努力畫一下往往就是精品了。
琴彈給自己聽,畫畫給自己看,方能真正入境。
畫畫應該是一件特別自由的事兒,就象寫日記,想寫什么是自己的事兒。
不能把畫畫當事業,不能把夢想放在畫畫上,當畫畫這件事兒遠離了期望的時候,它就變得很純粹和自由了。
畫到最后亮出的最后一張牌應是畫里所含的品質與格調,什么風格趣味等都是表面的。
讀黃休復《益州名畫錄》后方知什么叫品位,什么叫逸品,神品,妙品,能品讀謝赫《古畫品錄》后才有一點明白中國畫的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
我努力讓自己的畫逼近生活,逼近靈魂,逼近精神的至高點.
好畫應該是婀娜之中寓剛健,壯里有韻,秀中有骨,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情理于豪放之外。
高者從不顯示出它的高度,所以也不給你任何比較的機會

塬上系列 5 34CM× 26CM

老匣子 34CM× 26CM

花兒系列 4 34CM× 26CM

塬上系列 11 34CM× 26CM
減法
數學里的減法,我是在幼兒時知道的。
人生里的減法,我大概是從40歲開始的。
我40歲以前的人生基本上是做加法,如取妻生子,吸煙飲酒,結交朋友,還有物質上的需求覺得總是越多越好,而40歲以后的我漸漸地是在做減法,煙戒了,酒很少喝了,交朋友越來越謹慎,生活變得越來越清淡了。
我在藝術里真正做減法的時候,亦是不惑之年了。但我覺得人生的減法要比藝術上的減法大得多,重要得多。所以我的減法是先從對生活態度開始的,然后才在藝術里不知不覺地顯露了出來。
從“減法”的人生到“減法”的藝術,并不是一般的思維認識過程,而是一種特別的對人生源道的感悟,是一種升華。
所以是先有了“減法”的人生然后方有了“減法”的藝術。
藝術上的減法并不是越減越少。往往減去一個形象,卻增加了精神內涵。
中國繪畫自唐宋以來,由重形象轉向重意趣,由以形寫神到以神寫趣,由傳神論轉向寫意觀。中國畫尚簡的思想源泉應該是道家思想,因為儒家重“禮”,喜歡“繁”;而道家重“逸”,崇尚簡。“簡”的生活態度是任其自然虛靜空靈的,是對“禮”的一種反抗,是對世俗,名教的超越,所以必然要求簡。“簡”是道家的精神,表現在生活態度上就是減法,表現在藝術手法上也是減法。
清代的惲壽平指出: “畫以簡約為尚,簡之入微,則洗盡塵滓,獨存孤迥,煙鬟翠黛,斂容而退矣。”這里也道出了中國畫“減法”的美學特征。體現出的是精神的超越,筆墨表現的簡約,境界的深靜。

花兒系列 3 34CM× 26CM

塬上系列 10 34CM× 26CM

靜物系列 7 26CM× 26CM
“減法”是藝術獨特的“有意味的形式”,它有筆墨的“減法”;有構圖形式的“減法”;更有意境形式的“減法”。藝術家的靈感才思,往往就醞釀和迸發于減法之中。減法,既是對“虛靜”境界的維系,又是一種順應自然、對自然規律的尊重。
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藝術家面對的一山一水都是面對的整個世界,從片段的、局部的形象中觀照出完整的自我。以“減法”的筆墨表達物象的形質和精神,不拘常法,將情志、思想、趣味自然而然地注入高度提煉的物象之中,是一種以小觀大的大美之境,是一種“虛靜空靈”的精神境象。
不管是人生的減法還是藝術的減法都是一種修煉過程,值得慶幸的是我已在這個過程里了,不管這個世界會是怎樣的繁,我都會堅持不懈地做我人生和藝術上的減法,不斷地修煉自己,以求得我精神境地的潔凈。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