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高齡的畫家黃永玉前天下午為新書《沈從文與我》在單向空間書店與讀者交流并簽售,沈從文的兩位公子沈龍朱、沈虎雛到現場為表哥黃永玉捧場。開場前一個小時現場就已經爆滿,后排的讀者甚至站在桌子上。黃永玉很興奮,稱表叔沈從文給他最大的影響就是告訴他要勤奮,“要不停地工作,一刻也不能停”,黃永玉牢記這句話,“我現在連做夢都在寫小說。”
剛剛開始臨摹清明上河圖
現場,黃永玉好友透露他生活中像個頑童,對一切新潮事物感興趣,他還向朋友發邀請,“6日晚上歐冠決賽,來我家看球啊。”黃永玉多年來每周末堅持看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期期不落,還把自己的書給主持人孟非和嘉賓樂嘉寄過去。“我的年輕時代遠了,我要通過看這個節目,了解現在年輕人在想什么。我們年輕的時候就沒有這種節目,浪費了很多時間。”黃永玉說著也“怨念”了起來,作為忠實觀眾,他覺得節目“現在沒有以前那么精彩了”,所以上周他看了一半就換臺了,“這么多年還是第一次。”
92歲的他今年開始了一項大工程——臨摹清明上河圖。“我給自己找了個題目,我拿了一卷印刷品《清明上河圖》,局部一點一點地臨摹。”黃永玉說,作為練習,他一個人一個人地去臨摹,別人問他在忙什么,他就說自己在學畫畫。本就是畫家的他此舉讓身邊親友不解:你還學什么,你什么都會畫。“這么大的規模,從漁村到小人物,甚至是小人物往前走的腳后跟、腳底板怎么翻怎么走,每一筆都不是凡人能夠做得到,況且是這么大的一個墻面。”黃永玉說,自己正在一點一點體會,臨摹之后還會做心得體會的筆記。
表叔沈從文沒看過我的文章
沈黃兩家交往密切,沈從文的兒子沈龍朱已經年過八旬,當天騎著電動車趕到書店。沈龍朱回憶自己年輕時常常去表哥黃永玉家玩,印象最深的就是“表嫂做的飯太好吃了”,喜愛的除了表嫂的美食,每次去還要聽黃永玉講故事,講他豐富的人生經歷和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做法。提起表叔沈從文,黃永玉忍不住贊嘆:“感覺不是我們今天這些人能夠做得到的,這樣一代人,在今天也沒有了。”
《沈從文與我》這本書嚴格意義上是沈從文與黃永玉先生的共同作品。前半部分是黃永玉寫沈從文,是這本書的重頭。黃永玉最早的文章是1979年寫的《太陽下的風景》,文章副標題就是“沈從文與我”,受這篇文章的啟發,黃永玉將自己和表叔沈從文的故事編成一本書。沈從文也寫過黃家的故事,也寫過一些書信給黃家,書的后半部分是比較完整地介紹來自于鳳凰的沈黃兩家人的感情和交往。
沈從文的《邊城》中描寫的湘西讓很多人向往,黃永玉正在寫的《無愁河的浪蕩漢子》也是一個發生在湘西的故事,但因為時代背景不同,叔侄二人性格迥異,筆下的湘西故事也全然不同。
“可惜我的文章表叔沒有看,要是給他看了,那可就麻煩了,他一定會給我改的比我本身寫的多兩三倍,他就是這么個認真的老人家。”黃永玉說,沈從文的妻子,也就是他的嬸嬸看過,說,你的文章撒開了,就是不知道怎么收回來。“表叔沒有看過我的文章,不知道他會怎么說。他要是說我好,我就會很開心。”
陳夢溪J226
來源:北京晚報
92歲黃永玉:愛看非誠勿擾 正臨摹清明上河圖
92歲黃永玉:愛看非誠勿擾 正臨摹清明上河圖
92歲黃永玉:愛看非誠勿擾 正臨摹清明上河圖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