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兒
國人皆知,中國畫,是用傳統的中國特有的筆、墨、紙、硯和顏料等媒材所作的畫。中國畫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國畫之美猶如自然之美,春夏秋冬、河海山川、飛禽走獸都能表現,清晰明麗者如一泓山泉叮咚,渾厚朦朧者如萬川煙雨浩渺;小者細如毫發,一葉知秋,墨有盡而意無窮;大者云山霧海,萬馬奔騰,令人嘆而觀止。
國畫融許多學識于一體,處處見哲學之思辨,諸如布局知黑守白、用墨的濃淡枯濕、用線的粗細疏密、用色的淡雅艷麗等等,令多少學國畫者怯步。畫國畫者不僅要有用筆用墨、書法、造型之功,還要有相當的文化修養,可見畫好中國畫不啻是“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說國畫簡單也簡單,會執筆者皆能涂抹。能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也就是了。工筆者,只要掌握程序,制稿、鉤線、上墨、染色、填彩便是,專心入靜者無畫不好的;寫意者,只要掌握生宣紙自身滲化特性,也能筆筆靈動。可以說,國畫的趣味就在這兒,既是畫家的構思也是天然的造化,好的寫意畫既是畫家畫的,也是自然生成的。天人合一,妙不可言。畫家筆下的流露往往是發乎內心情理又出乎意料之外,這恰恰是最美妙的表現,看河流山川就知道其自然形成之美。吾等未曾目睹人為裁剪之花木超乎自然生長之花木美;未曾目睹人造山川河流超越自然沖擊形成之山川美;未曾目睹人工養殖之禽魚草蟲超過自然野生之鮮活美。故高超之國畫既見畫家用筆之跡又見自然之態。如今學畫者眾多,懂此中消息者少,大多數,人云亦云,一輩子模仿抄襲為主業。太慘了!
藝術之價值還在其區別于他人,國畫之價值也在其有別于他畫。潘天壽即有別于他的老師吳昌碩啊!臨摹古人在于探究其觀察事物之思悟,鍛煉筆墨造型之功夫,進而領悟內在之精神實質,而非拘泥于具體形式,終極目的是要感受和傳承古人的思想與境界。臨摹同時也是一種再創造,要敢于立足自我、勇于否定自我,既能與古為徒,又能汲古為新,在實踐中真正形成屬于自己的一種思想、認知體系和審美取向,并通過水墨把這一獨特的思想和審美趣味形諸于筆端,實現自我思想與審美的外化。所以要想真正取法前人又能超越前人,真正創作出屬于自己的好作品,關鍵還是要有自己獨特深邃的思想。人們常說“筆墨當隨時代”,但我認為筆墨更應該引領時代。黃賓虹一句“五十年后識吾畫”,就說明他的筆墨已經超越了他當時的那個時代。事實正如其所料,他的筆墨縱橫,他的奇山搜盡,他的渾厚華滋,他的積墨點染,確實超越了一個舊的時代,也引領了一個新的時代。但在精到、自由而獨特的筆墨背后是作者精到、自由而獨特的思想與審美感悟。這是黃賓虹之所以成為黃賓虹的關鍵所在。
吾輩能否亦如此……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