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洪郡
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書畫市場的跟進,以及帶來的激烈競爭,“包裝、炒作、急功近利”已是普遍現象。然而也有甘于寂寞、甘于沉潛的畫家,他們志承高遠,不斤斤于眼前,對中國畫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和激情,并以自已的堅定執著、腳踏實地踐行著中國畫的繼承和發展,以一種延續文脈、傳承經典、正大氣象的筆墨精神作為追求,青年畫家蕭泉山便是這樣一個范例!也因此,他所呈現的格調純正、樸厚淋漓的中國畫面貌受到越來越多同道們的關注和贊賞。
在中國畫領域,從古至今人們最為熱愛的還是山水畫,熱愛山水精神。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不單單是指繪畫,更是一種崇尚自然、陶養性靈,一種品德與境界的比喻。山水畫不但可賞可憩,并可從中傳達出作者的思想、學問、品格、修養等諸多信息。故一代又一代的畫家寄情于此,泉山也酷愛畫山水,并以此作為自已畢生修業奮斗的方向。
畫山水首先涉及到取法的問題,前人有“取法乎上”之哲言,即定位準確乃是一個成功的開始。泉山憑著他之前所學和自已的心性,選擇了近代大師黃賓虹作為重點學習研究的對象。黃賓虹是一位舉世公認、承前啟后的山水畫大師,是集傳統文化之大成者,其在畫學、畫史、畫論、古文字、經史、詩詞等諸多方面的成就光耀古今,因此學習黃賓虹難度也極大,泉山便下了很大苦功來學習。他的學習方法比較獨特,他從黃賓虹入化境之前的六七十歲時學起,從一樹、一石、一山、一水、筆法、墨法,包括題款都認真練習、對比,參照理論反復實踐。每畫完一幅便懸于墻上遠觀近察,遇到始終畫不好難于突破的,他就把畫懸于就寢的床頭對面,朝夕相對、分析原因,同時溯本求源,把黃賓虹曾經研習過的唐宋元明清等歷代畫家的風格認真梳理分析、探究來龍去脈;再結合自已的理解,從理論和實踐經驗當中去驗證,從局部到整體、從形到意考其優劣、用長舍短;而且他還在讀書的過程中,隨時在書頁的空隙處記下理論與實踐中對比總結的心得體會。泉山的這些學習方法和狀態一直保持至今,為不讓時光虛度,他出門坐車也要帶本書,稍有閑暇即品讀思考。
然而也有些朋友不贊成泉山學習黃賓虹,認為黃賓虹能入不能出,以后很難有自已的風格。的確,黃賓虹的高深、經典,幾乎是近代中國繪畫難以跨越的巔峰,觀幾十年來學者無數,有成就者卻鳳毛麟角。不過泉山有著自已的見解,他認為這樣的擔心可以理解但不夠辯證,這些年他學習黃賓虹后感覺到:“真正讀懂黃賓虹后,其不但可學,而且學習黃賓虹恰恰可能是一條深入傳統而又最有機會創新的捷徑,感覺學得越好越有機會創新。只要順應中國畫繼承發展的規律,找對方法,特別是先要從黃賓虹金石書法上下大力氣,再以書入畫,不但學其形跡,更須感通其精神,感悟他那繪畫中求內美、骨子里求精神之美、人藝合一的品格之美,以及他那渾厚華滋的筆墨所蘊含的哲學思想等。同時也不能只宗黃賓虹一家,另需參照歷代風格突出的大家,吸收長處。待功力日深之后重在多從生活中感悟,以生動的自然和造化為師,在真山真水中激發自已的創作激情,再說各人的時代、經歷、性靈不一,只要理順思想,不斷實踐,掌握好各個階段研習的重點,長此以往,不求風格而風格必自來。反之,若沒深入傳統就刻意要與前人不一樣,或純以描摹自然形貌而‘為風格而風格者’,未得前人精髓、未與古人精神感通,是談不上真正的創新。表面或形式上的風格,雖可吸引眼球或顯赫一時,但終不被鑒家所重,也難立足畫史。因此,搞清創新風格的意義所在,把經典傳承和發展好,也是我們這一代學畫人應盡的努力。”
泉山正是基于這些深刻的繪畫思想和嚴謹求知,使得他的畫藝格調純正、功力日深。觀泉山作品,骨力雄強,筆筆入紙,元氣淋漓。去年在一次畫展上,著名畫家吳悅石先生見到蕭泉山的畫時眼前一亮,他仔細看了看后連聲稱贊:“這個畫筆墨純正,線條沉實但又畫得很輕松,中國畫一筆見性,很難!能畫到這個水平可見其有靈氣、有才華,很難得。”吳先生這個評價很是中肯。誠然,中國畫以線造形的筆墨線條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筆墨不僅是一種功力和技術,其中蘊含了更多作者的思想、才情、品格和功力等綜合的展現。所以中國畫的難度、高度也多在筆墨上,這是真正的行家才能感受得到的。泉山在山水畫上取得的成績,除了他善學善悟,據我所知也與他之前多年修練的書法、篆刻、花鳥的功夫息息相關。泉山的書法我認真看過他的楷書、行書、行草,大字小字都相當專業。他的字不狂不怪、平中見奇、線條凝練遒勁、巧中見拙很有金石味,即使他恣肆奔放的書法細細品之,也不失法度。泉山的花鳥尤其是他畫的孔雀和蔬果系列作品,用筆簡潔老辣,頗有大家風范。很多同道和老師在見到泉山本人之后都頗感驚訝,很難想象這筆墨沉雄老練的書畫作品是出自一位年輕畫家之手。他的恩師、已故著名畫家袁曉岑先生當年就說:“泉山年少筆老,猶為難得。”泉山正是基于扎實的筆墨功力寄情山水,起點高、路子正,又肯下苦功,所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來與泉山多有接觸,幾次深聊之后,尤感泉山身上諸多優秀的品格,他心地善良、真誠、重友誼,說話做事低調、樸素,特別是對待學問那種追求真理、真知灼見的態度;在他眼里,無論別人有無名氣,只要作品好,他都真誠地向其學習,真誠贊賞,逢人就講,毫無門戶之見。泉山的愛好也很廣泛,他除了對書畫的熱愛也很喜歡文藝,對政治、經濟、軍事、國際形勢也頗為關注,他說:“繪畫是小道。世間萬物息息相通,能融通萬物與人生修為,乃入大道。”泉山是位善于感通、對藝術真心熱愛、勤勉執著的人,他的堅毅、自信、他的激情都深深地打動著我。
如今,泉山客居北京,潛心繪事,2008年入國家畫院以來得眾多名師指點,畫藝日益精進。已受到越來越多關注的他,依然飽醮激情探索著中國畫的學問,追求著心中理想。我深感從他的思想和作品氣象已可映照出他的未來和潛力,他的前途必將一片光明!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