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王孫:身世化筆端 遂成深秀

溥心畬(1896-1963)原名愛新覺羅·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清恭親王奕訢之孫。曾留學德國,講學日本,篤嗜詩文、書畫,皆有成就。畫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書法,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又與吳湖帆并稱“南吳北溥”。
人的出身是人身后長長的影子。
溥儒出身貴胄,卻身處末世,他從榮華富貴處轉身,身后一片蕭淡,他的一生本就是一部長長的劇,足讓人一詠三嘆:出生5個月即蒙賜頭品頂戴,4歲習書法,5歲拜見慈禧太后,從容廷對,獲夸“本朝靈氣都鐘于此童”;6歲受教,9歲能詩,12歲能文,被譽為皇清神童。幼年時得”琴棋書畫詩酒花美學“傳統正脈的滋養,培養了他的鐘靈毓秀,16歲清王朝的大廈轟然坍塌,他隱身北京西山戒臺寺十余年,后又遷頤和園,再遷恭王府。舊時文人貴胄,書畫本是“余事“,對此時的舊王孫來說,“余事”變成“正事”。他先是與溥雪齋、溥毅齋等人發起成立松風畫會,。1925年,他又在北京中山公園水榭,舉辦首次書畫展覽,獲評“出手驚人,儼然馬夏”。1927年應聘赴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執教。兩年后返國與夫人羅清媛合辦畫展,再度名震丹青,被公推為“北宗山水第一人”,自此有”南張北溥“之譽。1932年,溥儀在“滿洲國”當偽皇帝,溥心畬拒任偽職,以《臣篇》痛斥溥儀“九廟不立,宗社不續,祭非其鬼,奉非其朔”,繼而怒罵這位堂弟“作嬪異門,為鬼他族”。1949年,溥儒經吳淞口乘漁船至浙江沈家門,輾轉漂到臺灣。初抵臺北賣文鬻畫以自給。后應臺灣師范大學之聘,任教于該校藝術系,終老于臺。
讀溥儒的字畫,恰如觀一幕華美的劇,于最高潮處幕布緩緩拉上時,我們透過字畫,看到了于華美處轉身的落寞蕭淡和超逸空靈,全是舊王孫將一生故事化于筆端的深秀。
廣東崇正2015年春拍溥儒佳作雅賞

*453 溥儒 楷書“隱霧棲霞”
鏡片 水墨紙本 5.5×19 cm
題識:心畬。
鈐印:溥儒之印、耕煙
釋文:隱霧棲霞。
RMB: 10,000-20,000
專場:國光·中國近現代書畫

*454 溥儒 蚤
鏡片 設色紙本 15×6 cm
1929年作
題識:鴟鵂夜撮,蚤察毫末(莊子)。探懷得蚤(易林)。蚤出于塵土間,或以為蟻化(格物總論)。蚤生積灰,俗呼為瘡蚤,或曰布谷鳥所吐,如蚊母之吐蚊也。故三月蚤多,至四五月漸衰(山堂肆考)。己巳春二月心畬戲作。
鈐印:心畬
RMB: 10,000-20,000
專場:國光·中國近現代書畫

*455 溥儒 行書五言聯
鏡片 水墨紙本 69×362.5px×2
題識:心畬。
鈐印:舊王孫、溥儒
釋文:滌硯松香起,烹茶岳影來。
RMB: 15,000-25,000
專場:國光·中國近現代書畫

*456 溥儒 秋塘夕色
立軸 水墨紙本 56×32 cm
題識:秋塘夕色,心畬。
鈐印:溥儒
RMB: 50,000-80,000
專場:國光·中國近現代書畫

*457 溥儒 青巖觀泉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00×33 cm
題識:青巖有道者,時在碧云端。空若期麋鹿,高歌星斗寒。心畬。
鈐印:舊王孫、溥儒、畫壺
RMB: 100,000-150,000
專場:國光·中國近現代書畫

*458 溥儒 松蔭高士
立軸 設色紙本 116.5×44 cm
題識:松陰高士詠,空谷幽人居。深澗流泉靜,臨水羨溪魚。心畬畫并題于湖上山房。
鈐印:舊王孫、溥儒、荒寒
藏印:灤齋鑒賞
說明:“灤齋鑒賞”為劉灤的收藏印,劉灤是著名收藏家劉少旅的長子。
RMB: 120,000-160,000
專場:國光·中國近現代書畫

*459 溥儒 李香君像
鏡片 設色紙本 83×37 cm
1931年作
題識:(一)甲午冬日,南昌內史葉蓁繪像。辛未十月,心畬摹。鈐印:溥儒之印、玉壺
(二)大千居士傅色。 鈐印:大千居士
題: 一、長板橋邊第幾樓,溪聲淮水盡西流。將軍白馬沉瓜步,義士黃冠哭石頭。當日寡人能好色,古來天子慣無愁。中原三百年陵寢,祗下孱王一酒籌。彩云仙隊化為塵,一曲清詩一美人。燕子演成亡國恨,桃枝曾唱過江春。中興戰鼓留名士,南郡煙花葬主臣。今古繁華舊明月,照誰哀怨向誰親。題李香君小影。蕭云從。
二、俊臉勻紅,修蛾暈碧,內家妝束輕盈。長板橋頭,最憐謌酒逢迎。無端鼙鼓驚鴛夢,悵倉皇,云鬢瓢零。黯銷凝。舊院春風,芳草還生。桃花扇子藏羅袖,問天涯何處,寄與多情。廿四樓空,白門明月凄清。江山半壁成何事?但蒼茫一片蕪城。莫傷心,金粉南朝,猶剩娉婷。右調高陽臺。高士奇。
三、南朝剩粉。 甲午花朝鹿原林佶題于樸學書舍。
四、秦淮猶憶舊箏琶,誰惜傾城在狹邪。 寶帳漫留才子筆,珠樓難見美人家。 歌聲未了三生夢,扇影虛傳一捻花。 北海詞章描不得,憑將周昉繪空華。乙未長至,一云山人姚公綬題于夏氏知止堂。
五、長板橋頭幾度春,丹青留得舊豐神。獨憐懷抱無同調,金粉南朝第一人。天涯地角兩悠悠,一片云愁扇底收。舊院鶯花南部曲,消魂惟有水東流。己亥伏日香草老人黃任。
吳湖帆題識:秦淮春色久消沉,長板橋邊蔓草深。還憶桃花當日扇,胭脂淚已雨淋淋。鳳簫怨抑情何限,鴉鬢輕盈意又邪。離緒千般秋冷落,新愁舊夢合天涯。心畬先生寫李香君象,謾占感意,不足云詩也。癸酉正月吳湖帆。鈐印:吳、梅景書屋
謝玉岑題識:沈醉江山又苦兵,桃花故國粉痕新。 重溫三百年前夢,墮淚王孫筆有情。心畬先生山水高潔,北地所推,不意其仕女又姚冶如此,才人固無不可也。玉庈居士題。鈐印:謝、韋齋
說明:這是一幅溥儒摹寫南昌內史葉蓁繪《李香君》白描像,由張大千傅色合作的重要歷史繪畫題材。圖中李香君身著青衣羅緞,手執桃花扇,站姿優雅,面眸含羞,若有所思。作品中為之作詩題跋、點校評說,不絕如縷,豈止是“充盈篋司,美且不勝收矣”。如題詩中“還以桃花當日扇”、“桃花扇子藏羅袖”、“扇影虛傳一捻花”、“一片云愁扇底收”,詩中處處點到“扇子”,可見扇子是李香君不離身的重要信物。又從蕭云從的題詩中“將軍、義士”得知李香君的若有所思之人應是贈送“桃花扇”的侯方域。這種人物神情寫照正合乎清代著名戲曲《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女性人物形象。清代著名戲劇家孔尚任以其“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史鑒精神,“列之案頭,歌之場上”盡皆相宜的藝術形式,使其李香君的傳奇登上了我國古代歷史劇作的頂峰。
RMB: 500,000-800,000
專場:國光·中國近現代書畫

*460 溥儒 楷書四屏
立軸 水墨紙本 129.5×40 cm×4
1962年作
題識:尹母石太夫八秩進九壽頌,歲次壬寅春正月十六日,徐恩曾、吳仲亞、陳振國拜祝,溥儒譔并書。
鈐印:溥儒、心畬翰墨
說明:溥儒撰并書《尹母石太夫人八秩晉九壽頌》,書作中石太夫人是指石守箴,石守箴(1874—1964),字漱林,號陵生,湖南邵陽人。光緒十三年(1906年)創辦正蒙女學,時年33歲。1949年去臺灣,曾自撰年譜《憶萱錄》。祝壽頌中有提到“臺灣經濟之富”尹仲容(1903—1963)之孝悌。另在祝壽人中徐恩曾身份最為顯赫,徐恩曾(1896—1985),字均,曾任國民黨中統局局長。
釋文:尹母石太夫人八秩晉九壽頌:夫坤稱厚德,報忠惠之慈幃,母訓義方,揚五原之善政。故冠帔旌德,紡績昭勤。紹令則于青蒲,振風徽于彤管。將求賢彥,必繇教先范,是攸謨女宗。維典詩云:中溫且惠,淑慎其身。尹君仲容之母石太夫人有焉。太夫人禮順內則,德黃裳。婉娩事親,頻繁展敬。年十八歸同邑壽珊先生。孝彰于鄉黨,德宜于室家。光緒戊戌,先生筮仕西江,有善政,以禮化民,以學成俗。太夫人勗相夫子,數進箴猷,興正蒙女校于南昌,建其四德,修其五至。樹之風聲,巽敷厥敘。夫以義方教子,能延世澤者,若古之賢母,止矣。至于充其善教,濟眾博文,則閨范所稀,聞史冊所未有也。宜天之報善。大耋康強,嘉謀燕翼,子孫丕顯。壬寅孟春為太夫人八旬晉九景壽,敬述懿德,以獻頌曰:稽古韋母,錫號宣文。講堂紗幔,多士如云。泰瑛有子,四珍紹德,孝友宜家,文章華國。巍巍尹母,秉憲前型。丸熊助讀,鄉校傳經。司馬勛名,榮公德器。仕學則優,協風喻義。敬姜效績,織紝為勤。天錫純嘏,常保善人。有茂其松,有苞其竹,永集千祥,攸同百福。孝子錫類,文孫繼賢。螽斯揖揖,瓜瓞綿綿。無閭之美,有珣與琪,維孝能格,錫祚延釐。
RMB: 600,000-800,000
專場:國光·中國近現代書畫

*461 溥儒 行吟圖
鏡片 水墨紙本 37×35 cm
1948年作
題識: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戊子五月湖上雨中作此。溥儒。
鈐印:溥儒
RMB: 80,000-120,000
專場:國光·中國近現代書畫

*462 溥儒 秋色斜陽
鏡片 設色紙本 92×28 cm
題識:秋色巖前樹,斜陽溪上山。林基、珊瑚伉儷,心畬。
鈐印:溥儒、天籟
RMB: 80,000-120,000
專場:國光·中國近現代書畫

*463 溥儒 朱影清聲
鏡片 設色紙本 60×32 cm
題識:朱影鳴瓊佩,清聲響碧虛。心畬。
鈐印:溥儒之印、舊王孫、省心齋
RMB: 60,000-80,000
專場:國光·中國近現代書畫

*464 溥儒 花卉
成扇 設色紙本 18×51 cm
題識:庭院熏風集,花開滿玉墀。非關能銜足,望日意堪思。明王醴畫卷中寫其一枝,風格全非,信古人之不可致及也,心畬并識。
鈐印:溥儒之印、心畬、玉壺、夢輕難記
RMB: 50,000-70,000
專場:國光·中國近現代書畫

*465 溥儒 行書
鏡片 水墨紙本 103×35 cm
題識:少園先生正,心畬。
鈐印:溥儒之印、心畬翰墨
釋文:能令扶解說法,果出妙衣。鹿苑豈殊,祇林何遠。
RMB: 40,000-60,000
專場:國光·中國近現代書畫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