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朱屺瞻《妙品集》作品
上海朱屺瞻藝術館自1995年成立以后,至今整整二十年,應該說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前十年的摸索實踐期和后十年的文化自覺期。
作為一個美術館,要完善和建立收藏、學術研究、展覽、公共教育和對外交流基本功能,同時,每個美術館又要有自己的學術定位和方向,即明確的文化態度和立場。2004年為了迎接建館十周年,朱屺瞻藝術館進行了整體改建,并于2005年完工。通過這次改建工程,朱屺瞻藝術館不僅在物理空間展示上完成了由原先相對封閉式的書畫名家個人紀念館形式向開放式的中小型公共美術館的轉變,并且明確了“傳統創新、現代經典與當代視覺”的學術定位,并把“傳承歷史文脈、創新現代經典、培養藝術新銳”作為辦館理念。作為對學術定位的踐行,朱屺瞻藝術館開始有意識地從藝術本體的形式自律和審美旨趣,從展覽作為知識生產的情境邏輯來考慮展覽和邀請藝術家,并且根據對不同藝術家的選擇,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整合,在藝術館的整體學術方向和展覽定位上提出了三個板塊的發展和設想,一是朱屺瞻的藝術研究和展覽展示;二是原創性,或者叫學術展覽;三是藝術交流展覽。
2004年下半年,作為一種文化自覺和內在需要,藝術館開始主動地策劃和邀請一些比較優秀的“新文人”藝術家前來舉辦展覽,這些藝術家包括劉二剛、朱新建、靳衛紅、雷子人、丁立人等,這些展覽活動的舉辦不僅活躍了藝術館的學術氛圍,還構建了一個進行藝術對話和交流的學術空間,雖然這些展覽最后沒有以系列形式出現,但是這些學術積淀對我們后來舉辦上海新水墨大展起到了酵素的作用,水墨話題之所以成立,源于中國文人畫傳統的存在,這也隱顯出文人畫和水墨之間內在審美結構的線脈性;另一個有意識引進并對朱屺瞻藝術館日后學術品牌的創建起了推動作用的,是由范迪安先生策劃的“畫妝——中國戲曲主題藝術大展”,以林風眠、關良、韓羽、高馬得、尚揚、申亮等老中青三代藝術家以“戲曲”為主題的綜合性藝術展。值得一提的是和上海京劇院的兩次合作,一次是于2014年舉辦的《梅韻蘭芳——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20周年扇面畫展》,另外一次是2015年的《戲畫麒芳——周信芳誕辰120周年戲曲人物畫名家邀請展》,藝術館又根據朱屺瞻早期油畫實踐這條線索,自2012年開始關注近現代油畫的梳理,并且舉辦了“架上寫意”和“歸一·分流”兩屆原創性展覽活動。這三個學術原創展覽標志著朱屺瞻藝術館具有自身特色的學術方向的確立,也代表了朱屺瞻藝術館在上海的美術館生態中特色中小型公共美術館的發展定位的確立。
今年5月朱屺瞻藝術館迎來開館二十周年的時刻,為此,朱屺瞻藝術館組織策劃了一系列的展覽、編輯出版活動。包括“大匠不鑿:朱屺瞻藝術作品展”、“續寫:上海新水墨邀請展”、“梅花草堂春常在·館藏作品展”、“譜系:朱屺瞻藝術館建館20周年文獻展”等。
如何把朱屺瞻藝術館從名家紀念館變成一個公共美術館。從縱向看,大多數名家紀念館主要是在宣傳館主的藝術精神以及藏品和文獻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也有個別紀念館逐漸向美術館轉型,朱屺瞻藝術館早走了一步。其實,如果把名家紀念館的館主本身研究透了,研究這些藝術家如何成為一個大家、名家的社會生態,既是美術館的責任,更會領悟到美術館功能之必要,否則的話,名家紀念館的作用不會很大,就像申遺的東西只保留了一個遺存,而不好好利用的話,它無非就是一個活的標本,甚至有些名家紀念館靠國家的補貼,不參與社會的互動,不體現美術館的功能,往往會越走越窄。從中小型美術館的長遠發展來看,作為一家具有政府和名家館雙重屬性的藝術館,朱屺瞻藝術館已經走出了這一步,已經有了這樣的名家館和中小型美術館功能相結合的發展探索,有了這樣的學術力量和學術積累,這條路還是要堅定地走下去。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