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 秋光菊石 設色紙本 鏡片 139×71 cm
說明:直接得自上款后代。作品至今未托裱,保存完好。
今年是朵云軒成立115周年。朵云軒2015春拍將于6月18日-19日在上海四季酒店舉槌,前兩日預展。此次朵云軒聚焦優(yōu)勢門類,呈現(xiàn)出注重拍品品質(zhì)、注重專場策劃、注重服務規(guī)范的三大特征。
二十世紀初的海上畫壇,吳昌碩以濃墨重彩的金石寫意畫風創(chuàng)造了海派畫壇的一派新風,雄風遺韻,流衍至今。
吳昌碩多選擇花木竹石等便于筆墨線條發(fā)揮的題材為主要畫材,其畫中多見梅蘭竹菊四君子,以及荷花、薔薇、荔枝、水仙等名花奇卉常收入筆端,畫家把篆籀書法的雄渾筆力和刻印布局的空間處理運用到繪畫之中,在他酣暢淋漓的大筆揮灑中呈現(xiàn)出交錯縱橫的空間架構(gòu)和斑斕繽紛的色墨交響。
此幅《菊石圖》是吳昌碩晚年的大寫意精品,圖中如中流砥柱般聳立著一方巨石,畫家把這塊巨石的位置擺放在畫面的黃金分割點上,從而把畫面分為左右兩側(cè)。一叢秋菊從右上角穿過巨石披掛下來,在畫面左邊繽紛綻放,菊花有紅、黃、白三色,斑斕雜陳,繁而不亂,使得整個畫面節(jié)奏控制張弛有度,顯得極有氣勢。畫面左下方大片盛放的各色菊花,與右上角小片黃白菊花相互呼應,既有關(guān)聯(lián)又有對比。整個畫面用筆墨渾厚沉穩(wěn)而又酣暢淋漓,構(gòu)圖不拘陳法,巧于設陳布勢。畫中秋菊自上而垂,風姿綽約,矯健婀娜。菊花是吳昌碩喜歡的題材,因為菊花迎霜傲寒,能于眾芳凋謝后盛開,五色繽紛。菊花枝干用筆融草篆二體于一爐,渾勁老辣,雜而不亂,線條的“篆籀之氣”最能體現(xiàn)其書印功底之優(yōu)長。老干挺拔,新枝矯健,花團錦簇,馥郁芬芳之氣撲人眉宇。
通觀整幅畫面,吳昌碩對畫面位置經(jīng)營別具匠心,善于制造險局,更善化險為夷,疏密俯仰,穿插虛實,氣韻乃生。此幅《菊石圖》他采用了虛實相生,平險相濟的表現(xiàn)方式,一方面實破前人畫菊的窠臼,自成格局;另一方面在筆意墨色上,以他獨有的掌控能力和嫻熟的表現(xiàn)手法使畫面形成了筆、墨、色、水的相滲相融,達到了豐富變化與多種對應的統(tǒng)一和諧,不僅體現(xiàn)了菊花的生機煥發(fā)之貌,更表達了物我兩忘、形神兼?zhèn)涞脑娗橐馊?。他尤擅長在畫作上作自作詩文,通常能根據(jù)畫面的需要而生發(fā)出深有意義的詩句,與畫面內(nèi)容產(chǎn)生共鳴,此幅《菊石圖》亦如此。畫中左上角題詩云:“幾番沉醉怨顏紅,為有東籬菊尚存。亂插滿頭歸未晚,且開笑口對西風。子英先生正畫,癸丑九月望,吳昌碩時年政七十。”
這首題畫詩不但豐富了整幅畫面的完整性,同時兼?zhèn)洚孆堻c睛的妙用與魅力,以花喻人,使得畫意主旨油然而發(fā)。吳昌碩通過畫菊和題詩表達了隱逸超脫的高傲精神,同時老缶筆下的菊花不只是表現(xiàn)陶淵明式的超脫,而是來祝頌人們的健康長壽。畫中上款“子英先生” ,名施則敬,子英為其號,江蘇吳江震澤人,光緒乙亥年恩科舉人。施氏為中國紅十字會創(chuàng)始人,對水利賑災亦多有貢獻。此畫為施家舊藏,可謂出自名門,因而更具紀念意義。
吳昌碩所作菊石,筆力老辣能力透紙背,縱橫恣肆,氣勢雄強,且布局新穎,構(gòu)圖也近印章的章法布白,作對角斜勢,虛實相生,菊石主體突出。此幅《菊石圖》用色上用濃麗對比的顏色,尤善用西洋紅、藤黃等艷色,用墨濃淡相宜,雅妍相兼,襯托出菊花的獨特風韻。畫中配以白石,調(diào)節(jié)疏密,極盡穿插之妙。此幅《菊石圖》,用筆老辣,設色濃麗,兩相互補,相得益彰,比之青藤、八大亦不遑多讓。整個畫面雄渾恣肆,淋漓盡致。無論是用筆、施墨、敷彩、題款、鈴印皆極為融合統(tǒng)一,可謂神品也!此畫將在2015年朵云春拍和大家見面,相信定會引起廣大藏家的共鳴。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