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景舟制吳湖帆書江寒汀畫大石瓢壺”以2817.5萬元成交。小小供圖“顧景舟制吳湖帆書江寒汀畫大石瓢壺”以2817.5萬元成交。小小供圖 5月19日,北京東正2015春拍落下帷幕,總成交額2.99億元。拍前備受矚目的“顧景舟制吳湖帆書江寒汀畫大石瓢壺”以2817.5萬元成交,創下顧景舟紫砂壺單件標的拍賣的第二高價。該系列作品僅5件,創作于1948年,由吳湖帆各題詩句,分別由吳湖帆、江寒汀等畫竹、梅圖案,意義非凡。
成功易主
特造江浙庭院展示拍品
預展時,北京東正拍賣在酒店展臨時廳搭建了一座江浙風格的庭院,看得出拍賣行對這件作品的重視,北京東正拍賣董事長鄭健生認為,每一個細節都應做好,“這是對精品的尊重”。當天,大石瓢壺前排起了長隊,有些甚至從外地特意趕來,僅為一睹這件紫砂精品的真容。
拍賣當天,這件拍品現身“茶與茶道具專場”,以1500萬元人民幣起拍后,經過幾輪激烈爭奪,最終以2817.5萬元成交,創下顧景舟紫砂壺單件標的拍賣的第二高價。而當前顧景舟作品拍賣價格最高的是“九頭詠梅茶具”,于2014年嘉德春拍以2875萬元易主。據了解,該系列5把壺中已有3把現身拍場:“寒汀壺”于2013年在保利春拍上以1495萬元成交;“相明壺”于2010年現身嘉德春拍,以1232萬元成交;“唐云壺”于2008年出現在上海工美秋拍上,以318萬元成交,這3件拍品均曾創下當時紫砂的拍賣紀錄。
征集之路
紀念顧景舟誕辰100周年
據了解,本次上拍的這把壺曾于去年出現在上海龍美術館展出的“梅景書屋師生畫展”上,該展覽是為了紀念吳湖帆誕辰120周年,吳湖帆曾孫吳亦深故將其家藏的“顧景舟制吳湖帆書江寒汀畫大石瓢壺”拿來展出。
據業內人士介紹,拍行最初向吳亦深提出征集這件作品的意圖時,他一口拒絕了,“因為這是他曾祖父的舊藏,此壺對吳亦深意義重大”。之后,經過多次溝通,并向其傳達了當前釋出藏品的重要意義:“今年是顧景舟誕辰100周年,在這樣的契機下,如果能夠拿出‘顧景舟制吳湖帆書江寒汀畫大石瓢壺’,必將會提振當前中國紫砂藝術市場的士氣,也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吳湖帆與顧景舟兩位宗師當年珠聯璧合的往事。”
最終,吳亦深松了口,并就此事請教了一位與這把大石瓢壺頗有淵源的長者——臺灣清翫雅集的林木和。林先生認為拿出吳湖帆與顧景舟合作的這件傳世大石瓢壺,作為顧景舟誕辰一百周年的紀念,很有意義,最終在林先生的支持下促成了拍賣這件事情。
創作歷程
見證顧景舟與“海派”的友誼
顧景舟被譽為“壺藝泰斗”,其作品整體造型古樸典雅。上世紀40年代末期,他常往來于宜興、上海之間,經鐵畫軒主人戴相明介紹認識了江寒汀、唐云、吳湖帆、王仁輔、來楚生等著名書畫篆刻家。而朋友之間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他的藝術格調提供了新的養分。
1948年,顧景舟精心制作了五把大石瓢壺,壺坯輕舟運滬,由戴相明攜壺坯,隨江寒汀到吳湖帆家中,請他為五壺做書畫裝飾。吳湖帆欣然應允,在五把壺坯上各自題詩兩句,四把壺上各畫“風動疏竹”,第五把則由江寒汀題“孤雀寒梅”。
之后,由戴相明交貨船帶至顧家,并由顧景舟親自鐫刻。五把石瓢壺燒成后顧景舟自留一把,其余四把分贈江寒汀、吳湖帆、唐云、戴相明。這五把壺被業內認為是“陶藝一絕、書畫一絕、篆刻一絕,可謂陶、書、畫、刻的珠聯璧合”,也見證了顧景舟與“海派”書畫名家之間的深厚友誼。而顧景舟之“舟”字款也自此始用,同樣意義非凡。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