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家簡介
李璋:江蘇南京人,1982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南京書畫院終身榮譽畫家

彌漫(1) 86X86cm 紙本設色 2010
乍一看李璋的作品是工筆花卉,細看,卻發現她的世界原來是一個超現實的存在。李璋喜畫雜花亂草,即使畫名貴之花,也不畫其茂盛之態,而多畫略顯頹唐之姿。這里有一種無言的悲劇感,夾雜著藝術家長年累月的默觀與靜思。我想,大概正是因為這一原因,李璋會在其花卉世界中安放一兩只她的寵物形象。這些形象往往來自她的插圖,造型獨特,表情別致。有人對李璋的這一風格持有異議,認為她的手法多少破壞了原有的雅致。在我看來,李璋這樣做是有意的,同時又是無意的。有意,是因為她真的希望對原有格局有所顛覆;無意,是因為她不是為顛覆而顛覆,而是,在她眼中,世界本來就是這樣的!這是她的世界,也是她對視覺悲劇的一種微妙體認。其實,嚴格來說,那并不是一種悲劇,而是一種情緒,無法抑制,又無法外露。
——楊小彥

彌漫(2) 120X120cm 紙本設色 2011
她迷戀青花,因為她知道青花的單純與名貴。童書業把青花形容為瓷器中的“文人畫”,是切中瓷藝傳統的關鍵。李璋天然切合這份關鍵,說明典雅在她心目的根基。李璋除了畫青花外,就只畫白瓷。她喜愛那份獨一,那份素潔,那份空白。在這獨一、素潔和空白中加上花卉,那就一定不是現實,而是自白。
——楊小彥

草本系列(1) 66X33CM 紙本設色 2014
雖然畫的都是一些來自寫生或原本嫻熟于心的元素,但這些元素經過她精心截取、拆選和重新組合之后更呈現出一種文人的意趣。明代典型文人陳繼儒在《小窗幽記》中寫道:“插花著瓶中,令俯仰高下,斜正疏密,皆有意態,得畫家寫生之趣,方佳。”在李璋亦工亦妙的畫面中,這種中國傳統文人追求的意態與情致自然是不言而喻。“若非得趣,個中布置,何能生致。”
——夏蔚

草本系列(6) 66X66cm 紙本設色 2014
在我理解中,當傳統作為一個名詞使用時,它應該是中性的,僅代表一種存在、一種時間留下的痕跡、一種在不斷衍變中保持相對穩定的格式與品位。它與保守或進步等概念沒有關系。對李璋而言,她的傳統可能是與生俱來的,是家族的,是某一特定文化地域的,同時又是經過她的一番出走后重新被自己認同,從而算得上是真正個人的……
——夏蔚

枝意(2) 65X60cm 紙本設色 2014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