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t.115 吳湖帆 翠嵐居隱
立軸 設色紙本 1943年作
108.5×53cm. 約5.2平尺
展 覽
“傳統與創新——二十世紀中國繪畫”,香港藝術館,香港市政局、香港藝術館主辦,1995年10月27日至1996年1月14日,并于1996年4月25日至6月15日巡展于新加坡美術館,1996年7月26日至9月29日巡展于(倫敦)大英博物館,1996年10月18日至1997年1月15日巡展于(科隆)東亞美術館“世紀的轉折——二十世紀中國藝術中的傳統與現代性”,(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1998年2月6日至5月24日,并于1998年7月17日至10月15日巡展于(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
出 版
《梅景畫集》圖版40,梅景書屋,1943年
《二十世紀中國繪畫?傳統與創新》第150至151頁,香港市政局,1995年10月A Century in Crisis:Modernity and Tradition in the Art of Twentieth-Century China, pl.42, Guggenheim Museum Publications, New York, 1998(《世紀的轉折:二十世紀中國藝術中的傳統與現代性 》圖版42,古根海姆美術館,1998年)
紀 錄
蘇富比香港,1992年10月29日,編號930
蘇富比香港,2008年10月6日,編號1044
吳湖帆以山水名于世,而青綠山水尤為時所重,上世紀四十年代是其青綠山水發展的盛期,相較于三十年代略顯拘謹的筆墨與之后的疏放,這個時期風格縝密靈秀,最能體現他的藝術成就。此幅《翠嵐居隱》作于1943年夏七月,是月初二正值吳氏五十壽誕,梅景書屋弟子乃擇“其作品之殊尤者以為壽”,付梓為《梅景畫集》,本幅即為入選作品之一,堪稱其四十年代山水的扛鼎巨制。

此作取高遠布局,危峰佇立,狀如屏障,有北宋山巒奇雄之勢,左側主峰聳入云霄,杉林雜樹逶迤分布在堆疊的重巖之間,一道山澗自巔峰裂出,在山腰處直瀉而下,激起的氤氳水霧與浮蕩的煙嵐交融,渲染出一片空濛幽渺之境。前方坡石上兩株伴生的老松,枝干夭矯,將前后連接成有機的整體,其后低矮的叢樹掩蔽著數椽房舍,只見兩位文士正憑窗對晤,呼應畫題。近前巖石間奔涌而來的山泉與隱約的遠山,則將畫意延伸至無限。
眾所周知,吳湖帆遍習傳統,山水自四王祖祧宋元,并能打破董其昌南北宗之壁壘,博采眾家之長。此作自題擬唐寅筆法,唐寅繪畫既有南宋院體的嚴謹,又有文人畫的清逸瀟灑,與吳湖帆江南雅士的精神頗為契合,有學者甚至認為他師法古人最有成就的便是唐寅,因此,自三十年代中期開始,唐寅的風格頻繁且深入地融入吳湖帆的創作之中,四十年代尤多托言仿唐寅之作。此作筆法之縝密靈動,有唐寅遺風,但更清朗雋美,細究其淵源所自,實則化用諸家,成就自我面貌。山石輪廓以北宗線條勾出,又以南宗豐富的筆法進行修飾,調和北派巨嶂的剛硬與南方山水之柔媚,其兼宗南北之功,與唐寅倒不謀而合。
題識中所言之王詵《秋林高士圖》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名《秋山圖》,其主峰、遠山與近景叢樹的排布與吳湖帆此作大致相似,中前景為一片澹蕩的湖水,高士在湖心泛舟,山巒平緩,頗有江南情趣。吳湖帆變其湖水為云靄,拉近坡石與主峰的距離,山體更結實峻拔,層次細節更豐富。青山、綠樹、紅葉的設色,參略王畫,是為此作的一大特點。

對色彩的發揚是吳湖帆對近世山水畫創作最卓著的貢獻,他曾題畫:“松雪青綠變趙伯駒、劉松年,參合于董源者也。王叔明承其家風,為水墨,為淺絳,實皆趙氏青綠法耳。”一語道出其青綠山水的取法門徑,他反復渲染的賦色方式便是受趙千里啟發,而與王詵《秋山圖》一致的是,吳湖帆此作將水、墨、色適當調和,復以寫意之筆層層敷染,色彩顯得沉穩而清凈,不僅參與山石結構的塑造,亦烘托出濕潤含蓄的整體氛圍,使畫面在豐腴飽滿中有洗盡鉛華的韻味,散發出濃郁的文人氣息,這也與畫家深厚的學養修為密不可分。惲壽平曾說:“青綠重色,為濃厚易,為淺淡難。為淺淡易,而愈見濃厚為尤難……運以虛和,出之妍雅,濃纖得中,靈氣惝恍,愈淺淡愈見濃厚,所謂絢爛之極,仍歸自然。”挪用于評此作設色,可謂的論。
抗戰期間,吳湖帆幽居滬上,與友朋賞畫往來之外,唯寄情于筆端,以求內心片刻平靜。觀此畫中長松謖謖,紅葉染霜,時光似乎在清泉湍流間倏忽流轉,超然塵世,正是“相對翠嵐”、“榮枯閱盡”,也便更能體會畫家渴望“蔽隱居深”的心境。
此作民國年間為滬上收藏家王乃龢舊藏,后經香港著名 收藏機構梅潔樓遞藏。

Lot.112 吳湖帆 云山蕭寺
立軸 水墨紙本 1957年作
47.5×26cm. 約1.1平尺

Lot.121 潘靜淑畫、吳湖帆題 桃花 水仙
鏡心(二幀) 設色紙本
28×37cm.(2) 約0.93平尺(每幅)
拍品為1935年潘靜淑繪桃花、群仙圖二幀及吳湖帆書法一幀,系自潘氏摹古花鳥冊頁中散出。據吳湖帆題,原冊十開,拍品為首尾兩幀,并保留梅景書屋原裱式及吳湖帆題簽。
“桃花”臨惲壽平仿趙昌本,以沒骨法為之,“群仙”則以雙鉤摹趙子固水仙三株,惲、趙原本吳大澂亦曾臨一過。畫中桃花鮮嫩可人,水仙清雅婀娜,用筆敷色皆 細膩優雅,誠潘氏之大家風范也。

吳湖帆、潘靜淑伉儷均出身蘇州詩禮簪纓之族,家世門第相若,藝術修養俱深。二人婚后琴瑟和諧,常共同商略書畫,校訂金石。吳為近代海上畫壇之宗,潘亦擅花卉蔬果,上追宋元,“抉崔、趙之精華”,其畫作,吳湖帆每為之補景題簽,時人比之趙明誠、李清照,趙孟頫、管道升。1939年,潘氏因病去世,吳湖帆悲痛不已,乃至更名為“倩”,示奉倩傷神之意;還編印《梅景書屋畫集》,收潘靜淑作品九幅;更以潘氏《千秋歲詞》中“綠遍池塘草”句為題,廣征圖詠,編印成書,作為對亡妻的悼念。因潘氏早亡,故畫作流傳不多,洵為珍貴。
中國書畫
地點:北京昆侖飯店
北京市朝陽區新源南路2號
預展
2015年5月14日至15日
上午9:00至晚上8:00
2015年5月16日
上午9:00至下午6:00
拍賣
中國書畫(一)
2015年5月18日(星期一)上午9:30
中國書畫(二)
2015年5月18日(星期一)下午2:00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