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刷印出的經文
很多舊物如果不是相信它值錢,無疑就是垃圾,但值錢的垃圾在人們眼中就有了金光,實際是人們幻想的光芒對垃圾進行了美化孔祥東(南京) 作家、收藏家。江蘇省作協書畫聯誼會副秘書長,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文/ 孔祥東
吾友好收藏,凡字畫、瓷器、玉器,青銅、石雕,家具、農具,金銀銅紙各種材質的貨幣及徽章,招貼、海報、宣傳畫,地圖、地契,老照片、留聲機、老唱片、收音機、錄音機、黑白電視機、電影放映機和膠片,還有美酒,除碑版、古籍有些深奧,他未收,市面上流行的收藏幾乎都涉獵了。近得一塊光緒二十二年雕版《大藏正教血盆經》,問余何處買朱砂、鬃刷?又如何拓???余告知:術有專攻,傳統手藝均為絕活。恰逢余返揚州故里掃墓,允諾做好事者,請廣陵古籍刻印社印工刷印百份。為了少付工錢,余自帶上好云母宣。友為何癡迷此事?不外以刷印經文討當代書畫家即書即畫之利耳!此為會玩,何嘗不可。于是余囑印工不惜耗材,將經文置于寬闊余紙之中。朱紅白地,隱約貝粉熒光,真是十分可人。
我有時也戲謔這位朋友,除了不讀書,什么都喜歡。確實這塊雕版對于多數人只是一件古董,因為收藏熱,遇到舊物都當寶貝,以為值錢。過去雕版一般選梨樹、棗樹木材,因為其材質細密,縱向木紋不明顯,且硬度適中,便于雕刻,但果木易生蛀蟲,也非硬木,刷印多了字口會模糊,年代久了版子會開裂、蟲蝕。雖然在刷印前對版子已作專業清理,但印出的經文只是字形清楚,實際辨讀已很不暢。其實多數人面對經文并不在乎能否誦讀,也不需要明白它的意思,包括當今許多寫經的書家,我相信他們都不是為了經文的內容。我有意促使朋友真的去讀一遍經文,也想遂其愿幫他做成一件藏品,擬將經文工楷抄錄一遍在側。
百度搜索,得知:《血盆經》“舊時在民間流傳甚廣,但不載于《大藏經》。謂婦女生育過多,會觸污神佛,死后下地獄,將在血盆池中受苦。若生前延僧誦此經,則可消災受福。”《佛學大辭典》說:“本經未見記載于諸經錄中,而被疑為偽經。”明清以來諸多學者、佛學人士考證,其確實是一部偽經,不是佛教的經典,而是中國的特產,是古代某些別有用心的人騙取錢財而偽托佛祖所傳。如印光法師開示:此為利用女人家每疑生產有罪,而無知劣僧偽造。
出于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自我要求,仍將經文通讀一遍,并逐句對照雕版刷印本,發現第九行中間“是以”下漏刻約100字,而全文不足500字。“是以女人受此災難”連貫上下文,一點破綻沒有。這也是晚清民國坊間刻書印書的惡習,常見一些話本小說,有的是書局故意簡編,降低印制成本;有的是刻板、寫版者以文本字數計酬,實際作業中故意偷工減料。這塊雕版從內容到刻制,都是偽劣產品,完全沒有收藏價值。
很懊惱,自己為何不在幫朋友刷印前檢索一下這東西值得與否呢?枉花了我的錢,糟蹋了我幾十張宣紙,關鍵是幫助制造了收藏垃圾。傳世文物和藝術品的財富效應,催生了收藏熱,調動了人們積攢財富的積極性,很多舊物如果不是相信它值錢,無疑就是垃圾,但值錢的垃圾在人們眼中就有了金光,實際是人們幻想的光芒對垃圾進行了美化。我打電話給這位朋友,勸他不要拿這劣質經文去作踐不明真相的書畫家,應該銷毀這種垃圾。我將原委認真寫在經文旁,給他作一件收藏,并共同吸取教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