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白石
齊白石在《齊白石繪畫選集》的前言中說:“國內(nèi)外競言齊白石畫,予不知其究何所取也。印與詩則知者稍稀,予不知知之者之為真知否,不知者之有可知者否。將以問天下后世。”這表明,齊白石對“知者”是有所懷疑的。然而在老人的藝術(shù)道路上,有兩人可謂真“知者”——陳師曾和須磨彌吉郎。
20世紀(jì)20-30年代,海外對齊白石作品的追購、收藏與研究現(xiàn)象是中國畫在國際上占有地位、產(chǎn)生影響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結(jié)點。在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齊白石的藝術(shù)大放異彩,也正是通過日本畫壇,其國際聲譽大增,進而影響到國人對其作品的多愛與追捧,故老人的畫作在日本存量較大。這一方面顯示出白石老人藝術(shù)魅力之強勁,藝術(shù)成就之高遠,后人幾無超越,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日本當(dāng)是海外民間保有齊白石作品數(shù)量較大,或許當(dāng)是最大處,同時也是海外研究齊白石藝術(shù)較為深入的國度之一。
從日本曾保有的齊白石作品創(chuàng)作時期、藝術(shù)風(fēng)格上看,結(jié)合老人生平,可知其作品流往日本的時間主要集中在1922年中日繪畫聯(lián)合展覽第二回于東京舉行,白石作品大放異彩至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老人閉門謝客,建國后雖亦有流出,數(shù)量上當(dāng)不及前。齊白石作品大量售往日本這十幾年的時間恰好是老人衰年變法時期,所以日本曾保有的齊白石作品以老人變法時期的作品數(shù)量最多,從藝術(shù)成就上論,格調(diào)也是較高的。

須磨彌吉郎

1938年須磨彌吉郎與美國大使同在某外交活動
如果說陳師曾的慧眼識珠讓海外對齊白石作品奉若圭臬,那么在陳師曾之后,使齊白石作品繼續(xù)在日本推廣并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的另一個推介人便是日本人須磨彌吉郎。須磨彌吉郎(1892-1970),號升龍山人,室號梅花草堂,日本昭和時期著名外交官,歷任日本駐華公使館二等參贊、駐廣州總領(lǐng)事、住南京總領(lǐng)事兼使館一等秘書等職位。1937年轉(zhuǎn)任駐美大使館參事。在以外交官派駐中國期間,借助其特殊身份的便利,須磨氏多有接觸中國畫家的機會,憑借良好的藝術(shù)素養(yǎng)和對中國近現(xiàn)代繪畫的深入認(rèn)識,僅十年之功,便建立了十分完備的中國書畫收藏體系。與偏重于古代書畫收藏的其它日本收藏家不同,須磨氏的收藏以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為主,其中又以齊白石的作品占據(jù)了重要的分量。甚至可以說,須磨是以齊白石為中心,奠定其收藏近現(xiàn)代中國畫的基礎(chǔ)。
在須磨彌吉郎的筆記中,記載著二人交游的點點滴滴。齊白石與須磨彌吉郎的交往始于須磨彌吉郎收藏《松堂朝日圖》之后的第三年(1929 年)。 這年正月一日,須磨彌吉郎招待齊白石到其家中敘談。須磨彌吉郎得聞齊白石對姚華極為推崇,這一點對他影響頗深。日后的收藏中,姚華作品成為他的又一重要選擇。
1933 年,須磨彌吉郎到齊白石畫室中與其敘談,并談及齊白石早年的山水畫巨制《宋法山水圖》。之后,須磨彌吉郎先后赴上海、南京任職,并回國任職和出使西班牙,正好避過了北平淪陷、齊白石“閉門謝客”的非常時期,從而也就避免了與齊白石見面的尷尬與不快。這段交游中斷十余年后,于1954 年再次“復(fù)交”。此年秋冬之交,須磨彌吉郎再次訪華,先后游歷廣州、武漢和北京,并在北京重會時已 94歲高齡的齊白石。齊白石將其所珍藏的姚華的《四君子圖》相贈,不難看出齊白石和須磨彌吉郎的深厚交情。此后,須磨彌吉郎在其書的自序中寫到“在中國畫領(lǐng)域中,我絕大部分精力放在收藏齊白石的繪畫上。”“我對他(齊白石)的多次造訪至今記憶猶新,他和他的繪畫將永遠活在我心中。”

須磨彌吉郎舊藏
Lot805 『澄道-近現(xiàn)代繪畫夜場』 齊白石(1863-1957) 放牛 紙本立軸 1924年作 出版: 1.《白石——須磨舊藏美國舊金山、日本東京展》圖35,1960年。 2.《看齊白石畫》P25,王方宇(美)編,藝術(shù)圖書公司,1979年。 展覽: 1.“須磨收藏齊白石作品展”,De Young 博物館,1960年3月1至6日,舊金山。 2.“須磨收藏齊白石作品展”,亞洲藝術(shù)博物館,1960年,紐約。3.“須磨收藏 齊白石作品展”,亞洲協(xié)會,1960年,紐約。 4.“須磨收藏齊白石作品展”,日本橋白木屋,1960年,東京。 備注:須磨彌吉郎舊藏。須磨彌吉郎(1892-1970),生于日本秋田縣,號昇龍山人, 室名梅花草堂。1919年起任外務(wù)省情報局長,1927年至1937年間于中國任職, 累升至日本駐南京領(lǐng)事館總領(lǐng)事。須磨早年即與白石來往,將齊白石看作“東 方的塞尚”,是日本最重要的齊氏作品收藏家,并積極推動齊派作品在歐美的 影響。 133×33.8cm 約4平尺此幀佳構(gòu)作于1924年,寓意含蓄,題材別致,是畫家不可多得的一幅花鳥畫佳作。畫幅上方繪桃枝穿插于畫面之中,桃花已然盛開,畫家以滿構(gòu)圖的形式描繪桃花,畫幅下方放一板凳,上面放著系牛的繩索。全畫以齊白石所獨特的筆墨形式來表達這一繪畫題材,并沒有直接將牛描繪于畫面之中,而是通過栓牛的繩來含蓄的表達放牛這一繪畫主題,特殊的聯(lián)想手法,恰到好處,遷想妙得可謂與名作《蛙聲十里出山泉》相同,堪稱絕妙之至的構(gòu)思。令人觀后,不禁莞爾一笑,贊嘆其高超的繪畫技巧,更佩服畫家精妙的構(gòu)思與畫面處理。

Lot 806 『澄道-近現(xiàn)代繪畫夜場』 齊白石(1863-1957) 雜畫冊 紙本冊頁 1922年作 出版: 1.《白石》,日本東京日本橋白木屋百貨商店,三彩社制作,1960年。 2.《齊白石畫》中國書畫研究會編輯,(香港)太平洋圖書公司,1971年。 3.《齊白石畫集》何恭上編著,(臺北)藝術(shù)圖書公司,1973年。 4.《二十世紀(jì)中國畫家研究叢書·齊白石》圖版134,天津楊柳青畫社,1997年。 5.《近現(xiàn)代中國畫名家—齊白石》P20,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 展覽: 1.“須磨收藏齊白石作品展”,De Young 博物館,1960年3月1至6日,舊金 山。 2.“須磨收藏齊白石作品展”,亞洲藝術(shù)博物館,1960年,紐約。 3.“須磨收藏齊白石作品展”,亞洲協(xié)會,1960年,紐約。 4.“須磨收藏齊白石作品展”,日本橋白木屋,1960年,東京。 著錄:《齊白石的世界》P134,郎紹君著,羲之堂文化出版事業(yè)有限公司,2002年。 備注:須磨彌吉郎題簽并題跋。 23×13×10 cm 約0.3平尺本冊寫于1922年,正是須磨專事搜藏的特定期間,他自署簽條,兼再三題跋稱許,反映他嗜之甚深!
齊白石這一年在日記中曾寫道:“大墨筆之意,難得形似;纖細筆墨之畫,難得神似。”處在向闊筆大寫意轉(zhuǎn)化時期的畫家,時時感到兩種畫法的矛盾和達到形神俱似的困難。冊中水墨花卉八開,如蓮梗、松枝、水仙、葫蘆、豆莢等,皆出諸大寫意法,筆墨粗放,形似之余更攝神韻,得自然天真之趣。其中兩開綴以水族或草蟲,活潑生動,與花卉呈動靜呼應(yīng),尤以像點睛般在蟋蟀身上略補一點顏色,更見經(jīng)營之神妙!每開題款皆畫家不同之別字或名號,自經(jīng)慎思而非泛泛下筆,想見畫家寫來也自覺愜意,難怪亦得須磨這位知音同賞!

Lot 807 『澄道-近現(xiàn)代繪畫夜場』 齊白石(1863-1957) 魚蝦蟹 紙本立軸 出版: 1.《散珍集成(二)》P151,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南黃北齊》P51,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0年。 3.《嘉德二十年精品錄·近現(xiàn)代卷(一)》第174號,故宮出版社,2014年。 備注:町田德之助上款。町田德之助,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大股東。 97×33.5 cm約2.9平尺

陳錦濤、黃興、孫中山、正金銀行大股東町田德之助、正金銀行經(jīng)理兒玉謙次。
由題款知此作是白石老人為好友町田先生的精心之作。1922年中日聯(lián)合繪畫展覽會后日本收藏界許多人開始購藏齊白石的作品,其中包括之前提到的“昇龍山人”須磨彌吉郎以及日本橫濱正金銀行高層伊藤為雄。而由伊藤推薦,齊老與橫濱正金銀行高層來往日益密切。本圖上款人町田德之助便是其一。實際上早在同盟會成立之初,正金銀行便通過經(jīng)濟贊助支持革命社團,孫中山、黃興、陳錦濤等人皆與之來往密切,孫還曾書贈町田德之助不少作品。

Lot184『近現(xiàn)代及當(dāng)代書畫專場』 齊白石、朱梅邨、易克臬等 風(fēng)雨樓圖冊 紙本冊頁 一函二冊 1942年作 尺寸不一 備注: 1.胡鄂公、胡曲園、陳高傭、錢納水、吳震修、陶菊隱、王松濤、程仲權(quán)題跋。胡鄂公(1884-1951),字新三,號南湖。湖北江陵人。1910年組建共和會,任干事長。1921年4月加入共和黨,在天津創(chuàng)辦《大中華日報》,反對袁世凱。抗日戰(zhàn)爭后,在上海任《時事新報》發(fā)行人兼總經(jīng)理。伊藤武雄(1895-)1920年來華,在大連滿鐵調(diào)查科服務(wù),1926年,由鈴江言一介紹到廣州采訪第二次香港大罷工,曾與包括劉少奇在內(nèi)的中國革命領(lǐng)導(dǎo)人有過直接的交往與聯(lián)系。伊藤武雄、岡崎嘉平太、松本重治合著《我們生活中的中國》。伊藤武雄二三十年代活動于北京地區(qū),因訂畫與齊白石漸次熟絡(luò)。 2.易克臬題冊首。易克臬(1883-1967),字敦白,號師心,湖南長沙人。清北京譯學(xué)館畢業(yè),欽賜舉人。民國時曾任湖南教育廳長、北京教育部教育司長。解放后任上海文史館館員。能篆刻,著有《師心室印譜》。
此套冊頁是由齊白石摯友胡鄂公于伊藤武雄在1942年離別上海回大連前所贈送, 冊中分別由齊白石繪“風(fēng)雨樓第三圖”,朱梅村作“風(fēng)雨樓話舊圖”、“海上惜別圖”二圖。以及一些志同道合的友人相互間的題贈惜別,其中涵括有胡鄂公、胡曲園、陳高傭、錢納水、吳震修、陶菊隱、王松濤、程仲權(quán)等人題跋。文中所提到的中江丑吉、伊藤武雄、鈴江言一等,也都是馬哲及共產(chǎn)國際的先行者和追隨者,這本冊頁是他們之間友誼的最好見證,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