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二十世紀初活躍于國際舞臺的華人畫家,常玉可以說是一個異數,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在藝術上堅持我行我素,1966年在巴黎因煤氣泄漏去世時仍默默無聞、不被賞識。而今,西方公認他為世界級的繪畫大家,中國式的莫迪利阿尼。

畫家常玉
堅持隨心而畫 生前默默無聞
常玉1900年生于四川南充,1919年與徐悲鴻、林鳳眠以留法勤工儉學的方式前往巴黎,自20歲至辭世,大致都生活在巴黎。繪畫對常玉而言是一種情感的自然發泄,他畫畫不講究書法、畫理,而是隨興所至,畫他的好惡、畫他的心情。
豐富的生命歷程及豐盈的創作經驗讓常玉擁有獨特的畫作展現方式,二十世紀初前往法國,時處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以及超現實主義等畫派興盛之時,常玉的畫作在空間、造型上巧妙處理,完成超越現代的美麗畫作,成為獨樹一幟的東方人文畫家。從最熟悉的中國藝術投入另一個嶄新的西洋藝術領域,常玉以中國繪畫的基礎不斷地摸索追求,巴黎藝術派別林立,藝術家各領風騷,終于成就常玉簡練流暢的特殊繪畫風格。
盡管生前舉辦過多次展覽,但至1966年因煤氣泄漏去世,常玉都默默無聞,不被人賞識。直至上世紀80年代,歐洲和中國臺灣的藝術學術界才開始發現其作品的價值。被臺灣畫廊和國際拍賣公司引入后,常玉的作品逐漸開始被中國大陸藏家所認知。2011年5月30日,在香港羅芙奧舉行的“現代與當代藝術”專場拍賣中,常玉的《五裸女》以1.28億港幣的價格刷新了當時華人油畫的最高成交紀錄。

常玉《聚瑞盈馨》
作品價格穩中見漲 靜物花卉受追捧
近幾年來,常玉作品的價格一直穩中見漲,并保持了相當高的成交率。據不完全統計,自2012年起,常玉作品上拍19件,成交率100%,總成交額超過5億元。在這些成交作品中,以常玉鐘愛且具有代表性的花卉題材和裸女題材為主。
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常玉作于上世紀50年代的巔峰之作《聚瑞盈馨》首次亮相拍場,以8076萬港元高價成交,躍居常玉拍賣價格紀錄的第二位。綜觀常玉作品的拍賣情況,靜物花卉題材的作品數量及成交額均占據最高比例,市場認可度頗高。究其原因,靜物花卉題材是常玉最偏愛的主題之一,在其藝術生涯中,他已反覆對這個主題進行不同形式的嘗試,是其作品中較具代表性的畫作。同時,靜物花卉題材藝術格調高雅,市場流通量較少,且多數作品被博物館收藏,因此頗受藏家追捧。

常玉 《藍色辰星(菊花與玻璃瓶)》
重要藍色力作將現身香港佳士得春拍
常玉的畫作經常給予觀者雋永韻長的凈度與純度,猶如瓷瓶上的釉描創作又如質樸的木刻版畫,竭力低限顏色、線條、造型,卻豐盈觀者在視覺及心靈上的感受,忠實反映少即是多,虛實相照的東方哲理。2015年春拍,香港佳士得將再一次呈現常玉創作于1950年代的重要作品《藍色辰星(菊花與玻璃瓶)》。
《藍色辰星(菊花與玻璃瓶)》是常玉為數不多的“藍色”畫作,細究他的創作生涯,藍色時期畫作多創作于1950 年代,作品件數為數不多,彌足珍貴。畫中唯一面對觀者的花朵是常玉刻意留予與觀者的對話橋梁,彷若吸引觀者駐足流連這幅自幽暗中發出光明,如月光下的幽藍湖水,又似布滿星際的暗夜,劃破寂靜天際,閃閃發光。除了恣意暢游于他的油畫技巧外,作品并給予觀者物我共生,天人相應的東方哲思。
有一種說法,常玉的靜物作品是他內心世界的一面鏡子。作為鏡子,既是對于常玉的內心審視,亦是對于觀者對于藏家的一種檢閱吧。至于誰能將這抹“辰星”摘回家,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