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場主題為《把藝術品市場推向質量時代——關于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的探索與實踐》的講座在南京藝術學院圖書館報告廳舉行。主講人是“藝術品鑒證”和“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的首倡者——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質檢總局原副局長、中國檢驗檢疫學會會長魏傳忠先生。
據介紹,在今年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魏傳忠同7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構建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 促進藝術品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提案,并作大會發言,建議“構建一個以科技鑒定為基礎、以經驗鑒定為借鑒、以標準計量為依據、以認證認可為手段、以檢驗檢測為依托、以信息化為平臺、并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該提案發言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中央領導同志做出重要批示,并被列入經全國政協第六次主席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的49個重點提案之一,由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負責督辦落實。
在此次演講中,魏傳忠圍繞《構建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 促進藝術品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提案,結合藝術品市場現狀,聯系質檢工作實際,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角度論述了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成就,分析了藝術品市場的種種亂象,解析了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的內涵,介紹了質檢部門產品質量監管的工作模式。他指出,藝術品是一種商品,藝術品的真偽優劣,實質是一個質量問題。而導致藝術品市場亂象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藝術品鑒定領域“四大國家質量基礎”的缺失。因此,為有效遏制藝術品市場畸形發展態勢,扭轉藝術品市場亂局,必須要強化計量的基礎作用、標準的規則作用、認證認可的橋梁作用、檢驗檢測的服務作用,進而實現藝術品市場的正本清源,還藝術品以圣潔。
魏傳忠在演講中說,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指出,“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習總書記此番講話切中時弊,擊中要害。試想,如果鑒定機構匍匐于金錢,鑒定師附庸于銅臭,市場交易充斥假貨贗品,還有什么公平、公正、秩序、誠信可言?倘若人們對此熟視無睹,類似“漢代玉凳”和“金縷玉衣”那樣的鬧劇還會不斷上演;倘若不能盡快終結藝術品鑒定無標準、無規則的歷史,其公信力就如同沙漏之沙被漸漸耗盡,對藝術品市場發展帶來更大的“負能量”。他指出,文化消費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切實利益,關系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文化消費品安全是個民生問題,政府相關部門理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強化責任擔當,相互支持,主動作為,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努力把我國藝術品市場推向質量時代。
魏傳忠的演講引起師生和專家們的熱烈反響,大家一致認為構建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的提出,為促進藝術品市場健康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徑,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魏傳忠還回答了聽眾的提問,并向南京藝術學院贈送了《國學墨韻》叢書和書法作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