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雕擺件
中國象牙雕刻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始于新石器時代。早在舊石器時代,居住周口店的山頂洞人,就以象牙雕刻作裝飾品而隨葬。歷代帝王都把象牙作為皇家供品。象牙為本土稀有,需從國外進口。象牙貿易從宋代到明代都很成熟,很多象牙經過海路運到國內。
象牙制作手法多樣,分為圓雕、淺浮雕、高浮雕、鏤雕,其中鏤雕工藝極其復雜,需要藝人有著高超的技術與素質才能完成。制作象牙球工序:先經鋸工開料,次由車工車成圓球,再車成里外自由轉動的若干層,由雕工在“板面”的牙球最外一層雕刻花紋,鑿工把里層逐層鑿成精細的各種圖案,最后轉磨光亮,配上牙球座子,成為成品。
清代,牙雕工藝水平已十分高超,技法已十分完備,但也造就了清代牙雕逐漸走向繁復的趨向。制作裝飾精細而略帶瑣碎,這是清代牙雕工藝的總體趨向,雖雕工精細華麗,但又略帶繁雜,發展至近代尤為突出。
“雖然牙雕的價格漲幅已超過36倍,但仍有巨大的升值空間。一來,由于國內擁有制作現代象牙制品資質的企業僅有少數幾家,外來資金尚未進入這一領域進行炒作。二來,近兩年,國家禁止拍賣公司拍賣象牙制品,限制了牙雕價格上漲。”業內人士透露,具有一定年代的早期象牙作品不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限制,但上拍前需要對象牙制品年代進行鑒定,目前國家標準仍在制定中,一旦出臺相應標準并授予幾家有資質的拍賣行特許經營資格,象牙作品得以重新上拍,價格將會掀起一波高潮。市場上的牙雕精品很早即受到了藏家的關注。1995年4月,在北京翰海拍賣會上,一尊明代象牙雕觀音以高出最高估價12倍的價格成交,當時在竹木牙角雕界乃至整個拍賣市場引起了很大反響。據悉,象牙制品市場從2005年開始逐漸升溫,但遠沒有達到巔峰。
本次澳門金沙國際展出的象牙鏤空雕此擺件以象牙雕琢而成。刀工精巧細致,線條自然流暢。整器人物,人物神態,表情豐富,動作優雅。云層頂部為一鏤雕套球。該套球,由大而小,由里及外層層相套,并逐層鏤空,每層厚薄均勻,每球周身均規整地鏤空數個圓形開光,刻有精細圖案花孔,外層圓球表面以浮雕逐刻圓紋,內層所套各球均以鏤雕密密排列的花紋裝飾,層層都能轉動,均可透觀其內乾坤。球與球之間層層剝離,操作空間受到很大制約,難度極大,因此需要奇特的技巧。制作者無法看到刀具在球內的游刃,全憑感覺和技藝操刀,堪稱鬼斧神工。實屬珍藏之上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