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簡歷
楊曉奇題畫名楊立奇
1979年生于山東省招遠市。
南京藝術學院花鳥專業研究生,
現在南京藝術學院任教;
展覽:
獲2007當代藝術院校大學生年度提名展銀獎;
參加2007第三屆成都雙年展;
獲2008當代藝術院校大學生年度提名展田黎明獎;2008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中國畫學術邀請展。
2009參加當代美術名家邀請展
2009在養墨堂美術館舉辦楊立奇素履之往個展
2009當代花鳥名家精品集
2011中國畫當代青年名家邀請展
2011全國高校美教聯盟2011年中國畫作品學術邀請展2012中韓交流展
2012廈門全國工筆畫雙年邀請展
2012閎約深美南京藝術學院百年校慶師生美術作品展2013金陵晚報中青年藝術家提名展
2013諸子 癸巳印象70先鋒當代水墨邀請展
2013《守望經典》百年水墨展
2013臺灣藝術大學南京藝術學院書畫聯展
2014首屆“70后”水墨大展
2014《為中國畫》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花鳥畫教學研討會教師、學生作品展2014楊立奇《物語》香港個展
2014墨向非常態 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
2014十竹齋畫院2014年度青年藝術家提名展
出版:
2008出版當代工筆畫唯美新勢力楊立奇工筆畫精品集2009出版 唯美新銳工筆畫家精品集
2011出版《畫境》楊立奇工筆花鳥畫探微
2012出版 東方藝術
2012出版 北京晚報
2012出版 《物語 》國家精品課程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技法課程2013出版現代工筆禽鳥畫法
2013出版《守望經典》
2013出版 《東方收藏》
2013出版 《中國書畫》
2013出版《盛氣青年》2013年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作品集2014出版《為中國畫》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花鳥畫教學研討會教師、學生作品展教師作品集
2014出版《盛氣青年》2014年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作品集

68X32 靜觀(一)

68X32 靜觀(二)
晨光透過相交疊映的竹葉,活像透過篩子似的,斑駁篩落一地。青草沉浸在晨光的沐浴中,猶如籠上了一層薄紗。竹枝搖曳,蟲鳴聲聲,微風中彌散著濕潤的氣息。這一切讓我心曠神怡,久久的站著,聆聽著樹葉的沙動聲,鳥兒的清啼聲,河床的潺流聲,自己仿若也化身音符,完全融匯于其中,我想,這便是天籟之音吧!
對于藝術,我認為創作要契合心靈之感受,將自己對事物獨到的觀察體悟用屬于自己的畫作方式來表達,觸動心靈,感動自己,傳動別人。
68X32 靜觀(三)
68X32 靜觀(四)
齊魯大地,惠我良多。從孩提時代起,受父親的影響,我對于繪畫就甚感興趣。父親是一個對畫癡狂的人,常邀畫友一同交流品鑒,而我則是經常在他的畫桌前玩弄筆墨紙硯,從涂鴉鄰家白鵝,到臨畫齊大爺的作品,不亦樂乎!似乎只有用線條和色彩來表達這份稚拙的情感,只有筆,才能做到。雖不成形,但對于筆墨紙性有了極好的控悟,這也與我偏好在生宣上繪工筆有著些許情愫與獨鐘。憑著對筆墨紙硯天生具有的獨特的敏感和擺脫不了的依附,在藝術風格度多元化的今天,探求屬于自己的、個性化的藝術表現方式,將蘊含的思想感情完全融入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中去,呈現出一種默默的詩情。
68X32 靜觀(五)
27X95 靜觀(六)
藝術是一種生命狀態的文化暗喻。我是一個喜歡清靜的人,我愿意在午后獨享一份陽光與寧靜,品陳宣弄舊墨,一杯清茶道漢唐,素筆丹青畫心緒。置身于當下如此熙攘喧鬧,信息網絡發達迅猛,當代藝術非凡盛行的時代,我們的思想和價值觀都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手中的花鳥畫的意象也應當始終充滿創造活力。此時的花鳥畫意象已大不同于古代花鳥式樣與筆墨表現,它成為我理念表達的橋梁載體,通過這座橋梁去抵達理想彼岸。對前人花鳥畫意象符號、形式語言、表現手法的研究、學習,進而推知表象意象,使作品中的意象符號,不斷泛化、豐富化,給表象增染情緒的色彩,注入主觀內容,并與一定的情韻相結合,于是筆下自然產生飽含思想、感情、審美意趣而表現精神境界的花鳥意象。以古人為師,以傳統為法,以生活為營養,以修養為底蘊,體現出冷靜的審美追求與執著的生命意態。從某種意義上說,或許這樣的精神尋找,才是我們民族文化藝術興盛發達的希望。
2013 孤飛一片雪 150x80.5
2014 生宣 152X78 聽得休竹聲
此時此刻,畫隨心愿,愈見之深、愈見之奇,以中國山水畫的景觀意識去觀察花草樹木,以佛家的靜心去品大自然的空靈雅逸之結果。我仿若化身為一只悠閑自在的白鵝,漫步在清晨的河灘邊,眺望對岸的風景,呼吸著夾雜些許青草味的空氣,獨享這份清靜,遠離世間煩擾。又猶如一只白鷺,無憂無慮與同伴戲水。亦或變成一只大雁,在無垠的天空高飛,盡享我的自由自在。我愿化成一片晨霧,彌漫在清晨的竹林中,與自然融為一體,與鳥兒相伴,與花兒為友。自然的花鳥世界一旦進入了人的情感范圍,便不再是單純的自然物象了,而被賦予了“人化”的意義,成為凝聚著感情的意象,不再是蒼白的圖式摹寫與簡單的對景寫物,而是創造出具有人文意蘊與價值的審美對象。這樣的意象,成為畫作生命的內在部分,并始終接受心靈的作用,進而轉化成情感形式,顯示出個人性與獨創性。
2014 夏 140X39
2014 春 140X39
只有融入自然才能切身體悟到那份寧靜的美,那片博大與寬容。萬物也只有回到大自然的包容里,才能盡顯其自在的外相。從中,我們感受到只有中國畫這門藝術所獨具的“無絲之弦”、“無聲之樂”。這樣的虛空與靜默,用語言、用理性都無以言表,任何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而只能用整個身心去體悟。黑格爾說“詩能夠最深刻地表達全部豐滿的精神內在意蘊”,而對于長于抒情的花鳥畫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藝術在返照自然中,依據著自然與生命的規律,它傳達的是我的內心世界、品格與情調。《記禽集》是我對自然的體會和對自然的向往,也是我心靈的遨游,亦是內心的詮釋,畫作間呈現出自然的瞬間永恒與大千世界的變化萬端。希望它能帶給這喧囂世界片刻的寧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