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中立 周春芽 何多苓 劉野作品(從左到右)
作為成都地區文化老字號品牌,成都詩婢家多年專注于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市場。在2015年成都詩婢家95周年之際,老字號品牌也將全新起航,密切關注和把握中國文化藝術發展及藝術品市場動向,積極適應新時期、新局面,特于本次春季藝術品拍賣會推出當代油畫名家作品。油畫在中國當代藝術整體語境中的分量最重,其面貌多義、多元,狀態活躍而多變,雖然目前仍難以整體敘述或評價,但已出現了一批具有穩定藝術高度和價值判斷的藝術家,其中更不乏出自四川地區的藝術家,甚至已經形成備受關注的“現象級”川籍藝術家群體。本次拍賣會上亮相的當代油畫名家作品均頗具代表性:王廣義的“政治波普”創作《信仰的面孔》;何多苓現實主義的抒情筆觸描繪女性形象的《梨花》;羅中立以粗獷筆觸、厚重基調創作的具有“原始”的粗拙生命力和濃烈鄉土情結的人物意象;龐茂琨獨特的色粉材質創作的少數民族少女;以及近年來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有搶眼表現的,當代油畫中堅力量屠宏濤的作品《你和老樹》等等……
中國當代藝術重量級”明星”
本次上拍的“油畫”作品,幾乎囊括了川渝地區最主要的藝術大家——程叢林、龐茂琨、何多苓、周春芽、羅中立等;在80年代初期他們以“川美現象”震動了整個中國藝術圈,創造了川美神話,也確立了四川在中國當代藝術領域中無可比擬的位置。除了一大批川籍大家外,拍品中也不乏王廣義、劉小東、劉野這些重量級大咖;他們三位代表著不同的藝術形態,在中國當代藝術30多年中,在不同時段、不同社會背景下用著獨特的藝術語言去闡述著自己的感受和觀念:
何多苓(338拍品):

《梨花》 布面油畫 鏡框 79×59cm (估價:900000-1500000)
何多苓被稱為“傷痕美術”的代表人物,當今中國畫壇杰出的現實主義油畫家。他的藝術造型功底堅實而全面,落筆之處,人物、景象充滿生命活力。他在形式語言上所推崇的單純感與中國傳統水墨畫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洗練中見細致,于單純中現復雜,表現出一種超然的精神境界和深層次的藝術追求。
羅中立(356拍品):

《抱》 設色紙本 鏡框 54×40cm (估價:180000-300000)
羅中立,1948年出生于重慶郊區,1968年從四川美院附中畢業后主動到大巴山農村生活10年。1980年,尚在四川美院學畫的羅中立以一幅超級寫實主義作品《父親》而一舉成名,該作品以紀念碑式的宏偉構圖,飽含深情地刻畫出了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深深的打動了無數中國心。
周春芽(391拍品):

《桃花紅了》 版畫 78×100cm (估價:15000-32000)
周春芽被認為是中國當代藝術界中對色彩把握最好的畫家之一,反自然色彩的運用是他作品中的典型風格. 1997年,一向主張反自然方式色彩運用的周春芽,決定把黑根”畫成綠色。2013年4月24日下午,《2013胡潤藝術榜》在北京發布。數據顯示,周春芽以4.7億元的總成交額首次成為最貴在世藝術家,是近三年來最年輕的在世藝術家“狀元”。
王廣義(353拍品):

《信仰的面孔》 布面油畫 鏡框 40×50cm (估價:260000-520000)
王廣義在中國當代藝術中一直占有某種特殊的位置,這種位置是由他自身的矛盾性構成的。雖然那些以“大批判”命名的作品幾乎再也喚不起我們的視覺驚奇,但無可否認,這些圖像的處理方式,曾經十分準確地傳達出我們這個時代各種矛盾的經驗:從莫名的信仰到憤怒的解構,從英雄主義的氣概到消費主義的時尚噱頭,從對國際政治關系的嚴肅批判到民族主義的情緒發泄……。王廣義喜歡不斷創造一個個視覺懸念,但在人們還來不及猜到謎底時又將它們打破,對于藝術史而言,他屬于那種充滿力量但又無法捉摸的藝術家。
劉小東(390拍品):

《我這一家子》 版畫18/30 鏡框 41×58cm (估價:220000-320000)
劉小東常感到世界上各種“主義”眾多,而“現實主義”對于他來說具有紀實性和直接性,“我依托在這個基點上,心中感到實在。”即使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現代藝術運動一統天下之時,劉小東仍舊堅持本分的寫實主義,將目光聚焦于日常生活與熟悉的人物。在那默默無聞的十多年中,劉小東著力表現普通人生存遭遇的獨立與疏離,遠離潮流與喧嘩。時過境遷,作為藝術界“新生代”的代表人物,如今劉小東不僅成為主流熱點,他的畫作也得到收藏家熱捧。艾未未評價劉小東的作品以極大的力量表現“呈現出一個國家的傷口和一個藝術家的無言的立場”。他對于時代的變遷陣痛如此敏感,拋卻形式的浮華與宏大的敘事之外,將個體的真實與時代的荒謬緊密銜接,每一個普通人物在他的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形成對生命的深意凝視。
劉野(392拍品):

人物版畫 99.5×79.5cm (估價:30000-60000)
美麗、可愛、明亮的畫面,外加圓頭圓腦的小孩,乍看起來像卡通畫,或許會讓人認為這是“70后”或“80后”藝術家的作品。但如果再仔細看,就會發現它不像卡通畫那么簡單,在這些美麗的背后,其實隱藏著一絲“邪性”,例如淚眼欲滴的阮玲玉、自殺的羅密歐、抱著豬的女孩……這就是劉野,一個用“卡通一代”的繪畫語言去描繪“成年人”心里故事的“60后”藝術家。劉野作品中對美好生活極度夸張的美麗贊美,讓人于顛倒消魂之際,另有一種殘山剩水的凄美娓娓尾隨而來,那種“結束”的氛圍裹挾著疾風驟雨的力量,讓人想起王爾德說的“人生因為有悲劇才美”。
在潮流中涌現的“新生代”
20世紀90年代,藝術潮流開始逐漸朝著“都市化”和對“都市人格”的表現方向拓展。由此涌現了何森、鐘綱、羅發輝、屠宏濤等一撥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同都市文明的生存狀態相關、同人際關系的欲望追逐相關、同當代藝術的典范圖式的尋求相關……
屠宏濤(364拍品):

《你和老樹》 布面油畫 鏡框 118×150cm (估價:800000-1200000)
作為中國“70后”最具代表性的青年藝術家之一,屠宏濤深受西方繪畫影響,習慣性地游走于古典主義、社會寫實主義,以及個人化的表現主義之間,對于筆觸、線、面與油彩的運用,主要都是為了塑造形象的體量感和堅實感。2011年之后,屠宏濤似乎降低或壓抑了形象在畫面里的立體性與空間深度,線性的筆觸大量增加,提供了一種與中國傳統線條及筆法對話的聯想。屠宏濤畫中表達的自然,不是靜而是動;而且,呼之欲出的是生命最原始的本能和欲望,以及等待爆發之后的自然動能。
何森(348拍品):

《李世倬的松蒼石古》 布面油畫 鏡框 50×60cm (估價:170000-260000)
2004年底,何森開始以李鱓和徐渭的作品為“草圖”進行創作。何森此時的創作,與其他很多藝術家挪用前人作品“再創作”的“第一眼”不同在于,何森并非借用前人的圖式或內容,或偷換成自己的概念,或加入明顯的現實圖景,或變化敘事角度等等,何森基本上是依樣畫葫蘆,將“前人圖像”當作自己創作時賴以為據的照片,就像他畫模特一樣。表面看上去,“畫還是那張畫”。而且,何森所選擇的“原作”,也不是那么的有名,這樣也就擺脫了借原作之光的嫌疑。
新時代語言的“新星”
近幾年在市場的催化下,更為年輕的藝術家也被推向舞臺。曾楊、鐘偉、牟刪……這群80后藝術家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其中,新表現、新抽象、新卡通等標簽是貼在了這些藝術家身上。他們的作品面貌、成長環境、崛起要素充滿了新時期的特殊性,也與藝術界興起的造星運動相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