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浙江杭州西湖大道修建,位于杭州涌金路238號的南宋錢幣博物館被一紙拆遷令遷出原址。15年過去了,暫居在杭州湖州同鄉會館的南宋錢幣博物館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固定的“家”。日前,第659號國務院令公布的《博物館條例》正式實施,條例中提出了在各項政策方面要公平對待國有和非國有博物館。南宋錢幣博物館的窘境也因此再度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杭州首家民辦博物館
據了解,歷史上,南宋皇朝在杭州建都達152年,但是到今天,所有地上建筑物和遺物幾乎蕩然無存,惟獨各個皇帝鑄造的錢幣,得以保存。
作為杭州第一家民辦博物館,杭州南宋錢幣博物館于1995年開始籌建,現有藏品近10萬件,其中包括西湖出水歷代錢幣3萬余件以及大量的文獻資料;藏品從年代最久遠的自良渚文化玉壁起,到近現代的金、銀、銅、鐵和紙質的歷朝歷代貨幣,時間跨度長達5000余年,其中尤以南宋錢幣最為齊全,著名地理學家陳橋驛稱其“承載著杭州西湖數千年的歷史”。
土地被征用
南宋錢幣博物館原址位于杭州西湖邊涌金池南側,現立有“世界遺產”標志。
2000年西湖大道修建,杭州南宋錢幣博物館被暫移至杭州市級文保單位——湖州同鄉會館過渡,并由杭州市政府正式下文,作為城市重點建設項目,移址重建。
湖州同鄉會館位于杭州小營巷醬園弄12號,這是一處藏身于清吟街的小院落,院外熙熙攘攘,還有一個停車場,小院有些蕭條,并不適合用作博物館。作為一處市級文保單位,湖州同鄉會館由于房屋年代久遠,濕氣很重,安全性也比較差,并不適合保存文物。就在這樣一個并不適合作為博物館的臨時場所,南宋錢幣博物館一過渡就是15年。
“鑒于文物保護和安全性雙重考慮,大部分藏品都被存放在銀行里。”南宋錢幣博物館館長屠燕治說。
雖然涌金路238號的房屋已被拆遷,但是屠燕治手中持有的土地使用證并沒有被注銷,他還一直在為原址繳納著每年1136.85元的城鎮土地使用稅。而事實上在目前各個版本的地圖中,這個地址已經是查無此地了。
選項立址未能落實
1999年,因市政府環湖綠化整治涉及到涌金路238號的南宋錢幣博物館,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園文局)專門召開了關于建設項目立項審查的聯席會議。根據(1999)年聯席字第030號文件,當時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園文局)是通過了南宋錢幣博物館的建設項目立項的。文件中明確了項目的建設地點在伍公山,用地數量為1.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6879平方米,其中一期為1320平方米。
在南宋錢幣博物館搬離涌金路238號后,事情卻發生了變化。為了選址重建一事,屠燕治奔走了15年,歷屆杭州市政府領導也都做過相應的批示,南宋博物館選址重建。然而此事的推進難度恰恰出在“選址”上。
2013年12月,白塔公園建設項目部分完成。杭州市園文局提出可將南宋錢幣博物館安置在白塔區塊,作為臨時過渡館舍,并承諾可以長期無償使用。但屠燕治表示,他不同意搬遷到白塔區塊:“我在原址加層建館辦展廳是經過政府部門批準同意的,博物館本來有自己的場館,現在卻變得要寄人籬下,這樣的方案我不能接受”。
2014年12月,杭州市市政府再次召集市建委、西湖名勝風景區管委會(園文局)、信訪局、發改委、旅委國土局、規劃局、房管局、上城區政府、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中心就南宋錢幣博物館的問題開了一次會議,在會議的有關文件上,杭州市政府對于此事的批示是:“南宋錢幣博物館主辦者若有意選址建設館舍,請西湖名勝區管委會(園文局)作為文物工作主管部門積極幫助推介合適地塊。”
一位知情人士認為,只要園文局落實了選址建設的地塊,后面一系列的立項和建設程序并沒有什么難點。但園文局方面也表示,目前西湖景區內不可能騰出這么大的面積來建造一個民間博物館,而西湖景區外的場地不屬于園文局的管理范圍,也很難作推介。
浙江大學教授周復多認為,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杭州也一直致力于營造南宋古都的文化氛圍,然而一個收藏了大量南宋文物的南宋錢幣博物館,卻遲遲沒有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場館,這恐怕是有負于南宋古都的名號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