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報

封面

吳骎
展覽時間:2015年5月1日-5月15日 開幕式:下午2:00
展出地址:宋莊小堡北街156號(呼吸藝術空間)
主辦單位:北京鴻谷文化投資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中國石齊藝術研究會 卓克藝術網 北京秋雨軒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
承辦單位:北京尚遠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支持媒體:雅昌藝術網/博寶藝術網/中藝書畫網/中國文物網/華夏收藏網/藝術中國/人民美術網/墨寶網/魅藝中國/中國美術家網/書畫圈/美術圈/搜藏網/文化中國/壹號收藏網/競友藝術網/盤古收藏網/丹青海藏網/翰墨千秋網/宋莊365門戶網

個展現場

福建美協副主席莊毓聰老師為畫展題詞

民革中央畫院院長雷甲壽老師為畫展題詞

與恩師石齊老師在一起

與福建美協副主席莊毓聰老師在一起

中國油畫協會副會長王鑫生老師為畫展題詞

中國油畫協會副會長王鑫生老師為畫展題詞
禪心不語藝無聲
文/秋雨
吳骎出生于中國書畫藝術之鄉福建省詔安縣,是我的老鄉,其爺爺是個優秀的高級教師,任教于詔安一中,德高望重,算是地方名人,善于詩詞歌賦,常與一些文人墨客相聚來往,談詩論道。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醫生,小時候的吳骎比較活躍,是個小才子,連續五年被評為三好生。平時喜愛文學,作文比賽全校1、2名。課余時間畫畫。3歲開始涂鴉,6歲獲全國書畫比賽3等獎。。
再說詔安自古書畫文人輩出,書畫藝術氣氛濃厚,常有文人筆會雅集,他周圍的前輩至親皆為當地書畫名家,從小就受之熏陶,點撥,繪畫自然倍加喜愛,從業余慢慢步入專業。他有著扎實的童子功,為后來打下從藝的基礎。“心善自從善,好之自從之”,吳骎有著當畫家的心理暗示,把精力投入于繪畫。
在中學期間,他沉醉于藝術,帶著青春期的他穿著個性,忽略了同學之間交流,被同學誤解,遭受冷漠!很少與別人溝通。吳骎只能用寫日記的方式,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傾瀉于白紙之中,記錄了他每個階段成長歷程和對生活的思考。他自以為這輩子注定要和紙墨打交道,不離不棄,“淡泊人群只觀花”的生活理念,也就習慣了現在沉默寡言的性格。但他內心是積極向上的,就如他日記里寫道:“我要宣布,不再自卑、不再頹廢,吃點苦、受點累,向大家證明,我不是什么都不會的窩囊廢。不必去管他們對我的極差體會,不必去向大家證明逝去的誤會,清者自清,就讓時間證明一切的零零碎碎。”他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善于思考的人,內心是強大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其實,不語并非無語,就像一個正在修禪的高僧,閉關不語、外靜內動、是在凈化那純潔的心靈和對生命價值的思考,使自身的智慧得到升華、慢慢覺悟。
在大學(廈門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期間,他成績優良,還得到學校的獎學金,同時改變了原有的觀念,重新認識到交友的重要性,開始加入大學社團,主動與同學交往,人緣逐漸增多,頗受老師與同學的喜愛。“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不是每個人都能夠讀懂吳骎的,就在他大學畢業后,不知何去何從?這時,他人生的第一個伯樂出現了,廈門華正美術學校校長孟國球先生,慧眼識英才,發現他是個藝術家坯子,想方設法地幫助、鼓勵他學油畫,后又成為他學校的一名美術教師,這也就讓他在行走藝術的道路上找到了方向,找到了自信。他的藝術與人格也受到大家的認可,在藝術圈里已經小有名氣了。即使如此,他并不滿足這種現狀,他對自己的藝術水平并不滿意,想“更上一層樓”就得進京求學。
2014年他決定北上求師學藝,拜讀于著名藝術家石齊先生門下。石齊先生是新中國畫創始人,是當代不可多得的“德藝雙馨”藝術家,他的藝術成就和文化修養在藝術界有口皆碑,也是吳骎第二個伯樂。吳骎以前學過油畫,對豐富的色彩比較敏感。石齊先生因材施教,在他精心的教授下,藝術水平突飛猛進,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吳骎的畫作讓石齊先生刮目相看。在石先生的策劃下,2014年11月25日,“吳骎新中國畫展”在北京宋莊新中國畫畫家基地開幕,展出吳骎20幅原創作品,是石齊先生親自為之挑選的精品之作,也是吳骎剛來北京宋莊入讀石齊先生高研班后,對中國畫風格刷新的新起點。畫作不多,但能夠看出吳骎在短時間的學習中勇猛精進。同時,也得到藝術界、收藏界知名人士的認可。也許石齊先生的“新中國畫”藝術理念就是他要尋找的繪畫語言。
“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中國書畫藝術之鄉這塊文化藝術土壤中成長的吳骎,對繪畫有著先天的敏感性。他很文靜,任何的喧囂都干擾不了他對繪畫的勤奮,整天默默地耕耘著他的一畝三分地,他對藝術的信仰和執著,好像是他生活的全部。有了藝術,他就不會孤獨,繪畫就是他的快樂天堂,藝術也許就是他終生的侶伴。也許他平時不愛說話,而內心卻一直在思考,在求索、在吶喊,他的靈魂與畫面交織在一起。我們只能通過他的日記、作品,品讀他豐富的內心世界,重新認識他陽光的一面。
吳骎對色彩的理解、大膽的筆墨、意象與抽象的結合運用得恰到好處,人物與色彩斑斕的花卉融合,塊面與線條的交錯,繁而不亂,像跌宕起伏的交響曲,讓讀者感受到撲面而來的視覺沖擊力和心靈的震撼。畫里隱藏著多重的神秘面孔,認人浮想聯翩,這也許就是吳骎平時不善言說,卻把內心的語言盡情地抖落在畫面上,用他的色彩和筆墨語言,來訴說他的內心世界。吳骎表面很文靜,而內心語言是豐富多彩的,是動態的,也是矛盾的。
抽象與意象的組合、傳統與當代的碰撞、新穎的構圖、豐富的元素、使我這個幾十年一直探索傳統筆墨的經營者望塵莫及,感嘆不已!這是他與眾不同的繪畫個性和他先天的悟性有著不可分割的元素,這說明藝術的表現形式不能死守陳規,敢于突破傳統,才能走出一條金光大道,只有新的理念才能有新的突破,也證實石齊先生“新中國畫”教學的成功理念。
吳骎還年輕,還有很長的藝術人生路要走,希望他能夠保持這種感覺和信念走向成熟,但愿他的藝術人生健康成長。
2015年4月26日晚于宋莊思逸草堂
展覽作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