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丹青緣” 萬峰·李雄風公益書畫巡回展在廣州開展

一位畫僧,不遠萬里,走遍世界,這是一種什么精神?
由天津美術學院《中國書畫報》、美國國際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國文化報·美術文化周刊聯合協辦;廣州尚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本善書院聯合承辦。萬峰山人——李雄風將在廣州美術學院延續“傳播文化藝術、倡導公益”的精神,于2015年4月3日,“智慧丹青緣”萬峰·李雄風公益書畫巡回展將于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開幕式。同日,《瀟灑的智慧——詩禪畫意金剛經》新書講座將在廣州美術學院展覽館一樓會議室舉行。此前,該畫展曾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隆重舉辦,在北京三聯書店舉辦了萬峰山人——李雄風的新書《瀟灑的智慧——詩禪畫意金剛經》發布會。
讓我們一同走近這位畫僧,去了解他超凡灑脫的佛教文化藝術世界。
他師從名家,一生鉆研佛教文化藝術
畫僧萬峰山人——李雄風,法名今三。嗣法為臨濟宗第四十五代常一禪師,佛禪畫家、書法家。1946年出生于越南海寧省,祖籍廣東花縣,少年投身佛門修學佛法,先后畢業于臺北圓山戒光佛學院及中國佛教研究院,五十多年來深入佛教教義和研習佛教歷代繪畫書法藝術。曾在曾后希、梁伯譽、趙少昂、張大千等大師門下學習。
其后暢游大江南北,赴各地羅漢堂壁畫寫生臨摹,所作佛像,精細輝煌,莊嚴慈祥。并創辦文淵閣藝苑和中原藝術學院、草堂寺文藝中心,推動佛法藝術與中華文化的發揚。
創作的禪詩禪畫,空靈脫俗,意想清新,走出藝術的新境界。并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日本、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北京、香港、臺灣、天津、山西等地舉辦個人展覽,發表和出版的作品千余幅,書畫作品在等被多地高僧、收藏夾和美術館收藏。
現任中國天津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美國普林頓大學教授、中國書畫報海外發展顧問、美國國際美術家協會會長、美國草堂寺住持、中國西安草堂寺榮譽方丈、越南草堂禪寺原住持。
他心似蓮花,不斷開創藝術與佛法融合的新境界倘若只在深山念經,懂得再多的佛法,也不能普渡眾生,也不算高僧;倘若能背再多的經文原著,卻無法讓更多的人懂得其內在的含義,使聽者獲得人生的智慧,那便是自修自了。學以致用,使眾人得到圣人智慧,超脫于俗世的煩惱,是畫僧萬峰山人——李雄風在學佛普法過程中始終堅持的核心。
如何解開這些密碼,讓小學生也能讀懂受益?在創作過程中作者說“寫這本書要讓有緣看到的大眾都有不同收獲,因為這份責任自己也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后期決定采用書、畫、詩三位一體的方式,用簡潔、通俗的現代漢語,來重新闡釋《金剛經》。
他經過長期潛心參學感悟,出版《瀟灑的智慧——詩禪畫意金剛經》,將藝術與佛法完美集合,使小學生程度也能讀懂,開啟人的智慧密碼。在這本書里,萬峰山人用63首詩、43段原文、88幅書畫以及若干篆刻,完美地對《金剛經》進行了現代闡釋。有了他的闡釋,使《金剛經》這部佛教巨著,讀起來朗朗上口,簡單明了。讓佛經不只停留在佛堂案前,而是走進生活,融入我們的生命、轉變心態、啟迪人生。
這部《瀟灑的智慧——詩禪畫意金剛經》是萬峰山人李雄風結合佛法禪悟智慧與書畫藝術所取得的成就,已被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圖書館編目入藏。在讀這部書的時候,使雜亂的內心會漸漸地安靜下來,并且慢慢地產生一股暖流,對佛教文化、中華文化產生出親近感,覺得書法繪畫藝術距離自己并不遠,覺得佛教經典其實也挺平實。
他關懷世人,懷揣仁慈公益心
他愿走遍世界,巡回展覽,推廣藝術與佛法文化的交流,但他更心懷慈悲,用展覽的善款做盡公益之事,這次廣州展覽,他就向“廣州市匯善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捐贈了他的三幅書畫作品。也許是他的人格魅力、也許是他對藝術的孜孜追求,也許是他的慈悲為懷,他所到一處,便獲得一處的支持、得到一處的鮮花。
本次展覽萬峰山人——李雄風將展出他一百多幅書畫作品。這些書畫大體可以分為五類。

《天王禮佛圖》
第一類為工筆佛像人物,主要是臨摹壁畫以及佛像的精細莊嚴作品。佛教壁畫最早見于南北朝時期的洞窟,從梁代至唐、五代廣為流行,吳道子、楊庭光、趙公祜父子等,在唐兩京、成都等地都畫過不少釋、梵、諸天王、天眾一的圖像。雖然內容不盡相同,筆法也各異,但主要描繪的不外是佛、菩薩、力士、天王擁護佛法的景象。萬峰山人大量臨摹筆畫和佛像,其作品的精致程度為人贊嘆。其中《天王禮佛圖》和《維摩演教圖》兩部畫作達到了極高的藝術造詣,是萬峰山人李雄風人物畫作生涯的高峰之作。

《巍巍中華 壯志凌云》
第二類為山水畫。中國山水畫簡稱“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形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于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傳統上按畫法風格分為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萬峰山人的山水畫深得中國山水畫的精髓。在創作這些山水畫的過程中,萬峰山人李雄風親身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對自然風光有著深刻的內心感悟。他將這些感悟訴諸筆端,用傳統山水畫的風格,寫實描繪了高原山岳,在作品中呈現出了空靈朦朧的禪意。

《彩荷》
第三部分為荷花專題展。看過張大千先生的荷花作品的人,恐怕都會終生難忘。畫荷,最易也是最難,易者是容易入手,難者是難得神韻。畫荷主要在于畫荷葉及荷梗。傅申教授評價:“大千的墨荷……實際上是兼采八大的荷葉與石濤的荷花。從八大得氣,自石濤取韻,因此而能自成一家的。”萬峰山人曾從游于張大千先生,頗得大千真傳,既繼承了張大千潑彩的荷花表現手法,又有水墨文人畫風,能以多種風格表現荷花的千姿百態。用筆豪放大氣,格調清新典雅。

《無我的超脫》
第四類為禪畫,以純凈的心性與筆墨,抒寫禪悅人生的審美理想,作品畫中有境,境中寓禪,耐人尋味。正是這部分中的一些作品,被萬峰山人自己戲稱為“不像畫”。這些作品無人無房無樹無人間,卻氣勢雄渾,給人的感受是畫家揮毫時感性理性徹底貫通,潑墨毫無滯留,達到了小我化大我,進入一種與宇宙身心合一的星云狀態。有的禪畫作品親切可愛,畫里的人物仿佛就是鄰邊寺中的老和尚,到你家來給你娓娓地講述一個開通人智慧的佛法故事。在這些禪畫里,你能感受到畫家沉浸于畫作中的美好人生境界。

《佛》
第五類為書法。情事不同,書法亦隨而異。作者精通各種書體,在展出的近百幅書法作品中,既有粗獷豪放、行云流水的草書,又有端莊沉靜、圓融自在的隸篆。從這些書法作品中,我們能看到這位幾十年如一日學習佛法的書畫家的修為和素養。
畫僧萬峰山人——李雄風作為中國佛教文化藝術的使者,藝術、佛法、慈善已經融入了他的生命。他筆下以佛教為題材的一張張畫卷、一幅幅書法,昭示著他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熱愛,這是他的作品受到高度評價的基石;他眼中的佛教人物,慈悲祥和,昭示著他內在的一顆慈悲心,這是他對世間圓滿人生的追求。
正如萬峰山人——李雄風說的,“藝術、是我一輩子的事情,每天寫字作畫,就像是我的早餐一樣,多方面呈現,多方面學習,用來弘揚我們的中華文化。”在此也衷心希望更多朋友能夠在4月3日至4月9日積極參與到萬峰山人——李雄風“智慧丹青緣”公益書畫巡回展覽活動中,近距離了解這位畫僧、這位仁者、這位老人,跟隨他佛法文化藝術的步伐,收獲屬于自己的智慧,達成自己心想事成,讓人生達到成功圓滿的境界。
“智慧丹青緣”萬峰·李雄風公益書畫巡回展·廣州站時間:4月3日至4月9日
地點: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1、2號廳
《瀟灑的智慧——詩禪畫意金剛經》新書講座
時間:4月3日11:00
地點: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報告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