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嘉禾2015春季拍賣會將于5月8日在浦西洲際酒店舉槌,5月6-7日預展。目前電子圖錄已全部上線,敬請關注。以下為《明清憶韻》中國古代書畫作品專場之清代書畫部分作品,供諸藏家先睹為快。

余?省(1692-1767)?松壽圖
水墨絹本?立軸?壬子?1732年作
132×60cm?約7.1平尺
RMB:200,000-280,000

李?鱓(1686-1762)?竹石圖
水墨紙本?立軸
出版:1.《翰墨丹青》中國明清書畫品鑒P114,山東美術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 2.《揚州畫派精品集》P120,廣陵書社出版,2013年1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52×88.5cm?約12.1平尺
RMB: 680,000-980,000
賞析:李鱓于康熙五十年中舉,于康熙五十三年以繪畫召為內廷供奉,其自幼喜愛繪畫,16歲已經頗有名氣,后入宮廷成為宮廷畫師,但是他的人生并不順坦。李鱓“以忤大吏罷歸”。在“兩革科名一貶官”之后,至揚州賣畫為生。與同鄉人鄭板橋關系最為密切,故鄭板橋有“賣畫揚州,與李同老”之說,并說他是“才雄頗為世所忌,口雖贊嘆心不然”。曲折的人生深深地影響了他的繪畫藝術風格。他早年曾從同鄉魏凌蒼學畫山水,繼承黃公望一路,供奉內廷時曾隨蔣廷學畫,畫法工致,宮廷工筆畫造詣頗深。后又向指畫大師高其佩求教,進而崇尚寫意。在揚州又從石濤筆法中得到啟發,遂以破筆潑墨作畫,風格為之大變,形成自己任意揮灑、“水墨融成奇趣”的獨特風格,其作品對晚清花鳥畫有較大的影響。
此幅作品水墨紙本,尺幅較大,有12.1平尺,為李鱓的精品佳作。李鱓在款文中寫道:蝶夢初回茗捥持,一甌清墨訪天池。蕭蕭幾葉涼生筆,正是搖風帶雨枝”,觀其書法,以顏柳筋骨為托,古樸老辣,錯落參差,于質實中見空靈,使整幅畫面的氣韻更加淋漓酣暢。光緒中無錫秦祖詠著《桐陰論畫》時說他“書法古樸,款題隨意布置,另有別致,殆亦擺脫俗格,自立門庭者也”。今人撫觀昔人畫作,知其不妄言也。此幅作品畫法氣度,奇石靜穆,墨竹斜依,虛實相承,墨色濃淡不一,意蘊不一,卻又相映而生。畫面似為晚秋蕭索之景,卻給人以不媚世俗、君子自持、狂放恣意之感。與同為擅畫竹的鄭燮,雖用筆皆“怪”,但風格迥異,實為自出機杼之作。

邊壽民(1684-1752)?年年有餘
設色絹本?鏡片
出版:1.《翰墨丹青》中國明清書畫品鑒P100,山東美術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 2.《揚州畫派精品集》P168,廣陵書社出版,2013年1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01.5×110.2cm?約10.1平尺
RMB: 300,000-400,000
賞析:此幅《年年有余》從筆墨老到的畫風可以看出,是其精力充沛、學識豐富之時所作。此作是其所擅長的破墨和寫意的結合的典型,畫面中魚簡約不屈,石榴飽滿豐碩,神理俱足,別饒意趣,畫法融水墨與沒骨為一爐,干濕并用,色墨交融,極富韻致。邊壽民筆下的形象符合貴簡不貴繁的原則,也是他心情、境遇的真實寫照——堅韌、高傲的化身。
右上題有“葦間居士”四字,既是壽民世界觀的自然流露,也是其創作心態的本質反映。邊壽民向往閑適的葦間生活,祈望著一個避世紛爭的清靜之所。這樣的處室對他來說是絕佳的。一生清貧,卻愛得深切。
題款具有典型的邊氏書風,由鐘繇、二王、蘇軾演變而來,結體樸茂,出乎自然,介于行、楷之間,點畫多有異趣,增添了畫面的形式美感。“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詩畫相合,演繹出一幅幅帶有韻味的篇章。整個作品做到了詩、書、畫、印俱精,完美無缺。日常平凡之物,在邊壽民的筆下賦予了獨特的情趣,使得這些景語折射出文人特有的書畫品位。

高其佩(1672-1734)?群英會
設色絹本?立軸
121×52cm?約5.7平尺
RMB:200,000-300,000

吳大澂(1835-1902)?仿吳歷湖天春色圖
設色紙本?立軸?
79×27cm?約1.9平尺
RMB:30,000-50,000

張宗蒼(1686-1756)?落紙云煙冊
紙本?冊頁?癸亥?1743年作
28×30cm×12?每幅約0.8平尺
RMB: 600,000-800,000

乾?隆(1711-1799) 行書賜徐文穆宸翰卷
紙本手卷?1744年作
說明:徐本,字立人,浙江錢塘人,尚書徐潮子。康熙五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雍正十二年十月以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乾隆元年十一月遷東閣大學士。
著錄:1.《清高宗御制詩文全集》(二)冊卷二十三P2-379。
??? 2.《傳世藏書》子庫·清稗類鈔(1),恩遇類P105。
RMB: 800,000-1,200,000


顧尊燾(清)?修稧圖
設色絹本?手卷
說明:1.陸慶臻(1613-1693年),清康熙時松江舉人。
??? 2.陸祖修,康熙十八年(1679年)進士,後為山東道御史。
??? 3.侯開國(1647-?),侯岐曾孫,康熙時人。
??? 4.張僧乙,清初人,與王時敏其子侄輩多有交往。
??? 5.張伯謹(1903-1988),從政,歷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門要職。抗戰勝利,北平光復,獲委任副市長。後轉外交部門,擔任駐日公使。他性好書畫,與藝術界素有交往,公余期間,四出搜求。
??? 6.顧尊燾(清),字向臨,江蘇吳江人,寫真神肖。博學工詩,游京師公卿爭相延致,以不樂趨時歸里。——節錄自《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年,第1542頁。
畫心:31.5×58cm?約1.6平尺
跋:33×190cm?約5.7平尺
RMB: 500,000-800,000

張?照(1691-1745)?臨褚遂良枯樹賦
紙本?手卷
陸恢題:張文敏臨褚河南《枯樹賦》真跡,退廬所藏,陸恢題簽。
著錄:中國書畫全書第十二冊,《天瓶齋書畫題跋》P446頁。
24.5×247cm?約5.4平尺
RMB: 200,000-300,000

潘恭壽(1741-1794)?菰蒲寒江圖
設色紙本?立軸
出版:《翰墨丹青》中國明清書畫品鑒P206,山東美術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畫:136×29cm?約3.5平尺
書:32×29cm?約0.8平尺
RMB: 150,000-250,000

蔣?溥(1708-1761)??活色飄香冊
戴?洪(清·乾隆)?
設色紙本?冊頁十二開
13×13cm×12?每幅約0.2平尺
RMB: 300,000-500,000

張?源(清)?七夕圖
設色紙本?立軸?丙戌 1766年作
152.5×57cm?約7.8平尺
RMB: 200,000-300,000


蔣廷錫(1669-1732)?仿趙大年江鄉清夏圖
絹本?手卷?癸未?1703年作
說明:清宮舊藏
27×406.5cm?約9.9平尺
RMB: 1,200,000-1,800,000
賞析:此作仿《趙大年江鄉清夏圖》作于1703年,時作者35歲,正值盛年,全卷描繪江南荷月景色。展開圖卷,遠煙近湖呈現眼前,雜草叢生,豎立岸邊,幾株大樹或立或斜列于陂陀,勁竹中半隱著數間樓房。木板橋與隔岸環繞的大湖塘相連,荷蓮滿塘,數條漁船湖中勞作,岸邊水牛信步閑庭。湖心之半島與大湖南岸之亭臺樓榭相連,瓦屋連楹相連,曲折可觀,是清夏納涼的主要聚集之區,正如董元度所題:“江鄉風景入豪端,首夏清和花未殘。若認桃源無不可,片時聊作臥游觀”。江鄉周圍的垂柳、翠柏,伸枝布葉,若有所思。翠竹叢生屋前屋后,庭院之中還有樹木蔥郁。樓榭之中,有老者研究學問,桌上存放著有關書籍,有婦女在為兒童講故事,有持杖入屋者,還有步行在蜿蜒的林蔭道上,也有在窗臺垂釣者,童仆在打掃庭院及送水送茶,滿湖一片花香,滿屋一片清涼瀟灑休閑之狀。亭榭之外,遠處云煙浩渺,近山樹木叢生,枝葉橫斜,蔥蔥郁郁,湖面開闊深遠,天空大雁展翅飛翔。整個圖卷用筆蒼老勁秀,顯為壯年杰作。

錢?坫(1744-1806)?士冠禮書法四幀
紙本?鏡片
234×113cm×4?每幅約23.8平尺
RMB: 200,000-300,000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