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良(1900——1986)使繪畫與戲曲兩種藝術門類達到了空前的契合,開創了 “戲曲人物畫”這一獨特而嶄新的繪畫領域。
關良戲曲人物畫的成就是由對藝術的廣泛涉獵,深厚積淀而來。他受過良好的美術教育,身處那個一元瓦解、多元待新的獨特年代中,憑借扎實的西畫功底、深厚的本土文化修養,通過對戲曲的借鑒和演繹,探索出一條融合西方表現主義與中國傳神寫意原則的戲曲人物畫新路。程十發先生對此也做過高度而公允的評價,說他“是中國現代畫壇上一位不可或缺的大師,也許他最早將西方現代派的繪畫理念引入到中國傳統的水墨畫中,創造了別具一格的戲曲人物畫。”
關良的作品融合中西理法,而又以中國文藝精神為旨歸,單純、樸素、簡括、傳神、生動、有趣,看似不加雕琢,實則深藏匠心,于造型、構圖、筆墨、傳神、筆勢尤為驚絕獨到。其用線淡如春煙,重若崩云,潤如春雨,蒼若秋林,設色明快大膽而渾成無跡,內中變化豐富,十分耐看。
關良是一位能讓我們靜下心來體悟、品味的藝術大師,他的成就是美術史上的華麗篇章,上海嘉禾2015春拍將榮幸地推出《戲說良緣》關良大師作品專場,以饗廣大的關良作品鑒藏家們,并希望以此為契機,從更為深廣的層面對關良的戲曲畫展開學習與研究。

關 良(1900~1986) 獻壽
設色紙本 冊頁
直徑29cm
說明:本專場20余幅作品由同一藏家潘德侯先生提供。潘德侯先生自幼受祖輩影響,熱衷書畫收藏,并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師從來楚生,并與關良先生交往甚密,得到了關良大師的高度評價和喜愛。潘德侯先生甲申猴年生人,且名中有“矦”字,故良公贈予大圣題材居多,其所收集關良作品近百件。
潘德侯祖父潘祥生(1843-1925)是清末民初上海知名實業家,與諸多早期海派書畫家交往頻密。1883年吳昌碩赴津門在上海逗留數日,下榻潘祥生天津路195號家中,從此結為至交,再由潘祥生介紹與任伯年、虛谷、王震、任阜長等相識。潘祥生收藏吳昌碩贈送書畫百余件。據吳昌碩年譜記載,吳昌碩先后為潘祥生治印便有“潘”、“祥生”、“吳興潘氏怡怡室收藏金石書畫之印”、“祥生手拓”等十余枚。1886年11月,吳昌碩再赴滬上,寄居潘府時,任伯年為吳昌碩作《饑看天圖》,吳為任刻田黃石朱文“畫奴”印一枚回贈,傳為一時佳話。

關 良(1900~1986) 棒打玉皇
設色紙本 冊頁
29.5×29.5cm
說明:本作品由潘德侯先生提供。

關 良(1900~1986) 孫悟空
設色紙本 鏡片 癸丑 1973年作
69.5×50cm
說明:本作品由潘德侯先生提供。

關 良(1900~1986) 孫大圣
設色紙本 鏡片 丁巳 1977年作
130.5×65cm
說明:本作品由潘德侯先生提供。

關 良(1900~1986) 人物冊十二開
設色紙本 冊頁
16.5×12.5cm×12
說明:本作品由潘德侯先生提供。

關 良(1900~1986) 人物圖
設色紙本 鏡片
29.5×29.5cm
說明:本作品由潘德侯先生提供。

關 良(1900~1986) 東郭先生
設色紙本 立軸 甲寅 1974年作
66×50cm
說明:本作品由關良家屬提供。

關 良(1900~1986) 戲曲人物
設色紙本 鏡片
68.5×41cm
說明:本作品由關良家屬提供。

關 良(1900~1986) 大圣獻壽
設色紙本 鏡框 丁巳 1977年作
60×44.5cm

關 良(1900~1986) 大圣獻壽
設色紙本 鏡片 戊午 1978年作
69×33cm
說明:此作品上款人為沈達人,筆名沈堯,1929年生,江蘇南京人。1949年畢業于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1950年至1989年在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從事戲曲史論、戲曲美學研究工作。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屆學科評議組(藝術)成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戲曲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戲曲文學分支副主編,《中國京劇百科全書》理論分支主編。著有《戲曲與戲曲文學論稿》、《戲曲意象論》、《戲曲的美學品格》等;合作主編《古典戲曲十講》、《戲曲史論叢書》(12種);參與撰寫《中國戲曲通史》、《中國戲曲通論》、《中國戲曲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中國京劇百科全書》。

關 良(1900~1986) 孫大圣
設色紙本 鏡片 乙丑 1985年作
96.5×55cm
說明:此作品上款人為張林寶,系原上海美術館辦公室主任,作品直接得自上款人本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