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記者有幸采訪了安徽“畫虎世家”的第三代傳人光勝。已到不惑之年的光勝談吐間或隱或現著一絲書生氣,并夾雜著絲絲的年少輕狂,但給記者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對炯炯有神的眼睛,就如同他畫筆下生威的老虎,明亮的眼眸中散發著一股敢于挑戰、不斷創新的霸氣和睿智之光。
一般老虎的壽命不過二十幾年,而光勝的畫虎年齡卻有近30年了。“算起來,從小學自學畫老虎到現在,我的畫虎歷程已經有很長時間了,我畫的老虎作品也有千余件”。光勝說,三十多年來,他在畫虎中不斷充實自己、證明自己,同時也娛樂自己,如今畫虎已經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他生活的核心。
中國以虎為題材的畫家不算少,但三代人傳承畫虎卻為數不多。蚌埠市的光氏三代人畫虎已近80年的風風雨雨,現以“畫虎世家” 譽滿江淮。繼祖輩光元鯤、父輩光相磐的惟妙惟肖的畫虎技法后,作為光氏的第三代傳人,光勝從小受祖父熏陶,后在家父嚴格教導下,打下了良好的繪畫根基,而后就讀安徽師范大學美術系的專業學習更使他技高一籌。在觀摩父輩畫虎的過程中,源于一種奇特的虎情結,一種自小對虎的喜愛,光勝從小就致力于畫虎的功法。
面對山中梟雄的虎王,通常人很難有機會親近,但為了更多地觀察和了解老虎,光勝總是不斷地尋找機會,小時候是父輩帶著去動物園看虎,一看就是大半天;長大后獨自一個人整天甚至是連續幾天地守在動物園里看老虎,看它的動作、姿態、神情;漸漸的,光勝發現僅靠在動物園里遠距離看虎收獲有限,于是他開始利用網絡、電視等媒體四處搜集老虎的影像資料,在展覽館里仔細研究老虎標本的骨骼與皮毛,同時學習老虎的常識及文化。總之,各種各樣能夠走近和了解老虎的途徑和機會,光勝都不舍得放過。
當記者問及老虎在其心中的形象,光勝說:“雄健而不失柔美,剛強又通人性。”在光勝眼里,老虎像人一樣,有它的喜怒哀樂,有它的風情萬種,也有它的多面性。而讓光勝30年來一直努力地借用畫筆向人們全面展現不一樣的虎貌、虎行、虎態及虎情。
在爺爺用花鳥布景,父親借山水構圖的手法基礎上,光勝努力嘗試將西畫的構圖風格和手法與中國傳統的國畫結合起來。說起中西結合的畫法,光勝對自己2006年完成,并入選《第六屆全國工筆畫展》的虎畫《雄風》頗為滿意。他告訴記者,《雄風》的最終誕生是建立在連續對四幅畫稿的修改和完善的基礎上。由于中西畫風格的結合是很大的嘗試,所以他每修改一次,都會拿去請教長者、前輩,最終在四次毀稿后,參展的《雄風》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幾十年畫虎過程,遇到過很多困難,但我都將他們為動力,這讓我有了堅持的勇氣和耐性。”光勝感概說。
30年的學習和創新,無疑讓光勝的畫虎功藝進入了很高的境界。他筆下的老虎時而雄風烈氣、時而平靜溫情,無論是單虎、雙虎或群虎都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將虎性剛柔的兩面性表現得淋漓盡致。他曾赴全國各地多次舉辦畫展,出版了個人畫集,多幅畫作獲全國大獎。采訪中,他還告訴記者,不久,他將赴臺灣高雄舉辦虎畫展,讓臺灣同胞欣賞到虎畫。為了迎接虎年,他在努力補充更多的虎畫作品,同時也在部分虎畫中使用有虎字的對聯題字,以此作為他獻給虎年的禮物。
光勝:畫虎畫皮更畫骨
光勝:畫虎畫皮更畫骨
光勝:畫虎畫皮更畫骨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