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胡潤藝術榜、拍賣業藍皮書等統計數據的出爐,過去的2014年的藝術品市場無疑顯示出了整體的疲態,投資性高價拍品數量減少,而大眾化藝術消費品逐漸增多。據顯示,2014年全球純藝術市場再創新高,公開拍賣成交額達到152億美元。其中,中國占全球拍賣市場總成交額的37.2%,重新回到全球第一大藝術市場的位置。但在另一方面,經過了2014年整個收藏領域的表現乏力,國內的藝術品市場總體上難掩疲態,藝術家的書畫作品拍賣成交額也是普遍下滑。
成交數據連續下滑
近日,胡潤研究發布的《2015胡潤藝術榜》顯示,今年100位上榜的藝術家,2014年其作品拍賣成交額為67億元,相比2013年的72億元,下降了7%,比2012年的最高峰更是下降了近三成,這也是上榜藝術家的作品拍賣成交額連續三年出現下滑。
據了解,每年3月,胡潤研究院都會揭曉胡潤藝術榜,今年是胡潤研究院連續第八年發布胡潤藝術榜,榜單內容為前100位中國在世藝術家按照2014年度公開拍賣市場作品總成交額進行排名。此外,今年僅有18位過億元成交額藝術家,較去年20位相差2位。胡潤研究院對此認為,“這與中國的反腐進程,以及股市、樓市的回暖都有關系,使得沒有多余的錢投資到藝術市場。”
無獨有偶,此前早些時候發布的《中國拍賣業2014藍皮書》也顯示了文物藝術拍賣市場的交易額下滑態勢。2014年,我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交易額為307.6億元,同比2013年微降2%。而根據對中國保利、中國嘉德、中國匡時等10家拍賣公司的數據分析發現,書畫市場占比達六成多,但10家公司在油畫和當代藝術板塊的下滑幅度達37.4%。
藝術品一級市場傳統畫廊的日子和藝術品拍賣市場同樣“不太好過”,據報道,北京798藝術區幾家畫廊書畫作品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下調,而且銷售情況不甚理想,書畫“不好賣”讓這些老板“不再敢收”,名人字畫價格整體下滑30%,而北京多個古玩市場都有玉器、翡翠店關門的情況。
當代藝術“跌最猛”
而根據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與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聯合發布的《2014年中國拍賣業經營狀況及2015年展望》藍皮書,中國藝術品市場更是自2011年秋季調整以來,便進入了持續調整階段。
來自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藝術品成交總額同比降幅近半,2013年開始逐漸企穩,但市場仍然在繼續調整。2014年全年國內共舉辦文物藝術品拍賣會2736場,成交額總計307.6億元,較2013年(313.83億元)小幅下降2%,表明當前整個藝術品市場規模維持在較穩定的狀態。截至2014年秋拍,10家樣本藝術品拍賣公司成交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拍品件數,已從2011年春拍時占比10.6%下降到2014年秋拍不足5%;1000萬元以上的拍品數量從同期的1.1%下降到0.3%。
藍皮書顯示,隨著藝術品市場持續調整,2014年拍品結構也在進行著深度調整。2014年度,中國書畫仍然在藝術品市場上占據主導性地位,份額占比達62.9%。其中當代水墨板塊持續升溫,10家納入統計的樣板拍賣行共推出17個專場,成交額為5.52億元,盡管當代水墨在整個藝術品拍賣市場中所占份額不大,但市場關注度高,成績喜人,對今后尋求新的市場突破提供了啟示和可能。與之相反的,瓷玉珍玩、油畫及當代藝術(統稱當代藝術,下同)、郵品錢幣等幾大門類則均有不同幅度的下滑,尤其是當代藝術向下調整的幅度最為嚴重,納入統計的10家拍賣行在該板塊的下滑幅度整體達到了37.4%。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認為,這些拍品門類的變化,向市場釋放出強烈的“多元化需求”信號。
另外,藍皮書還顯示,經過3年多的持續調整之后,如今文物藝術品市場中拍品的價格檔次出現了明顯變化,尤其是2014年度,拍品均價繼續下調,投資性高價拍品數量減少,大眾化藝術消費品逐漸增多。中拍協藝委會副主任何小平先生表示,“從幾千元到幾十萬元價格區間的藝術品受到追捧與青睞,大眾收藏是今后發展的一個方向。”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