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比演員吸毒嫖娼,一旦有了事情,幸災樂禍的人就說“他肯定得罪了人”,支持他的人就會辯解“這里面有陰謀。”誰也不去考慮事實到底是怎么樣的。就好比賈靄力這件事情,都在爭論誰說了真話,誰說了假話,卻沒有人真考慮這個1000萬的價格到底值得不值得。連劉鋼律師一開始也保留地說,他不相信賈靄力會參與這個操作。不管是劉律師老眼昏花記錯了時間,還是有關媒體搞成了“晚上八點發”,事實是這件事情最佳后果就是把賈靄力的作品價格被放到了顯微鏡下將被仔細檢驗。
我們就來看看賈靄力作品的1100萬價格到底是怎么回事。
讓我們還是從藝術市場理論開始來解釋吧。很多人都在嚷嚷真的假的,其實都是經驗和感覺其實誰也沒有花一分鐘分析。在市場理論中,從畫廊或者藝術家這里銷售給收藏家,是一級市場;而拍賣在理論上是收藏家和收藏家的交易,所以是二級市場。如果我們要比較兩個市場的話,畫廊這些一級市場是一對一的交易,當畫廊給你一個價格的時候,你不能精確的知道他給被人是否也是同樣的價格,是否會給同樣的折扣。相比畫廊,拍賣看起來就是一個對公眾的價格,即使你自己買貴了,但是落錘前的上一個出價實實在在是由某個人出的,心里還是好受一些。
就拿這次賈靄力的事件來說吧。你說1100萬是假的,朱彤就出來說,“即使1100萬是假的,但是我出價到了1000萬,這個是真的。我沒買到還后悔呢?”這件作品不值1100萬,至少值1000萬吧。所以對于很多人來說,如果他要投資藝術,又沒有時間去學習去了解,那么拍賣上去賣東西就是最簡單和有保障的事情。道理很簡單,我就是比別人多出一手錢嘛。這個思路基本上就是以劉益謙代表的收藏家標準做法,只買拍賣場最重要的,節省時間成本和交易環節,而且每次都是新聞頭條,無形中為藝術作品增加了價值。
但是就藝術市場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拍賣的價格是公開的。但是拍賣并不能決定藝術作品的價格和價值。價格是不同收藏家議價競價的結果,價值則是由一級市場來造就的。藝術品的基本價值是“注意力經濟”,也就是說越有名的作品越有值錢。藝術作品要有名首先是藝術家要有名,藝術家要有名,就要有好的個展;個展好了,就有好的策展人或者國際畫廊邀請你去展覽,或者批評家寫文章表揚你;然后你就可以被那些非盈利的美術館、雙年展邀請去展覽或者個展。伴隨著藝術家越來越有名,越來越多人知道,在畫廊會賣得越來越好。但是其實一個藝術家的產量卻是有限的(當然可以請助手,這是最佳的飲鴆止渴的方式)。所以很快就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藝術家很有名,那些有錢又任性的人想要,但是又不愿意排隊等,也不愿意去那張畫值得。怎么辦呢?他就大嗓門出高價。這個高價一出,就有已經有了作品的藏家會拿出來賣,一來二去就有了藏家之間的交換,這就是二級市場。所以我們說二級市場是根據一級市場的價值來博弈出一個價格,而不是自己創造一個價格。
二級市場通常應該是理性的,但是也會有波動的時候。但凡一個藝術家的價格飛漲,必然是要有好的個展,重要的雙年展,或者被重要的人收藏了,再不就是有跨國畫廊要接受,或者藝術家身患絕癥,再也畫不了了。如果這些“利好消息”都沒有,然后價格飛漲,我們就只能呵呵了。你要看賈靄力的價格到底是怎么回事,這個其實非常簡單嘛?把藝術家過去的簡歷拿出來看嘛。藝術新聞報昨天報道說他近年來很少參加展覽,最近的個展是2012年的香港,然后是在西安參加了一個群展。
什么事情都有中國的特殊性,就好比拍賣和畫廊。在國際市場上,畫廊和拍賣是老死不相往來的(除非畫廊是做二手生意的畫廊)。比如幾年前,韓國的現代畫廊就被趕出一級市場的重要博覽會巴塞爾博覽會,原因是他自己擁有一個拍賣公司。總的說來,畫廊和拍賣之間是一對辯證的關系。畫廊創造的價值,但是它的價格要得到拍賣的檢驗;拍賣創造價格,但是價格要得到畫廊和藝術家學術活動的保障。而在中國,這個情況有點特殊。首先,私有財產得不到保障,股票和房地產市場不穩定,這些造成了藝術市場作為投資功能凸顯。不是說在國外藝術市場不投資,而是說沒有中國這么明顯。另外,藝術作品的買賣和收藏是個循環系統,從畫廊到收藏家,再轉手幾次。如果在國外,好的作品就被捐到了美術館基金會永久收藏不再流通。但是在中國,這些交易的終點并不明確,而且富人和藝術票友還在用慈善拍賣做價格呢,哪有捐贈的閑心?(話到這里,我就順便告訴你秘密:一個愛好藝術家的企業家或者過氣中年女藝人業余熱愛藝術如何創造自己的藝術價格?把自己的作品送到慈善拍賣上去。那里拍馬屁的有錢人比較多,馬云大師的水墨340萬簡直太便宜了。)
言歸正傳,上述的條件造就了中國藝術市場最特殊的情況,就是二級市場大于一級市場,拍賣強于畫廊。因為很多有錢人沒時間去了解藝術,所以他要去拍賣買;因為是投資,不是收藏,要出貨,所以他要去拍賣賣;最后很多作品沒有美術館要,沒有基金會捐贈,所以作品就一直擊鼓傳花這么傳著。好作品去不了美術館,在市面上漂著,年輕藝術家要入場,老收藏家要追新,就會影響老藝術家的價格。好事者就說是泡沫。在看中國的藝術市場,如果把拍賣市場的好壞和股票市場的好壞比較,就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在國外,股票市場和藝術市場是同步的,基本是投資收入有閑錢就收藏藝術;但是中國是反的,股票市場和藝術市場是“對沖的”,股票不好藝術市場就好,沒有好的投資渠道就買藝術投資,有了好的的投資渠道就賣作品去炒股。2010年,股市那么糟糕,尤倫斯收藏拍賣照樣賣得好。2015年,股票這么好,蘇富比的拍賣就是拍不好。不過這一年最可喜的是,賈靄力的作品價格達到了的最高價格1100萬。
在中國,拍賣成了一個強勢的市場力量,沒有學術體系去糾正他,沒有媒體去監督他,沒有法律和道德去制約它,而它卻裹挾著巨大而盲從的客戶和購買欲望來侵蝕畫廊的價值制約。拍賣公司沒有興趣和時間去培養藝術家,但是拍賣公司卻可以在藝術家某個起飛的節點上拔苗助長。也就是當一級市場出現了對某個藝術家的興趣的時候,拍賣公司就試圖通過拍賣放大這種興趣。本來二級市場是個慢慢形成的過程,但是拍賣公司總是透支或者提前消費著這種興趣。這種透支的直接后果是讓不成熟的藝術家沖昏的頭腦,脫離了畫廊,直接擁抱藏家,接受市場的洗禮。而成熟的藝術家往往會或多或少的保持著和畫廊的關系。道理其實很簡單,要維持二級市場的價格,就必須不斷的有好的展覽,或者去好的地方展覽,獲得更多的關注。而這些只有畫廊可以做到,有時即使有畫廊,藝術家也要建立自己工作室系統,自己承擔很多畫廊的工作。
有時,拍賣公司甚至赤裸裸的威脅畫廊。最有名的就是某拍賣公司Z總裁常威脅畫廊說“如果你不送作品我們拍,那有的藏家拿不好的作品來拍賣,流拍了我可不管了;你要送了好作品我們拍,別的藏家送我們就不收。”因此,當藝術市場興趣開始起來,拍賣公司聞到血腥味游過來的時候,不成熟不嚴肅的畫廊往往是直接和拍賣公司合作,但是由于他們缺乏影響學術的能力,其后果就是被市場消費掉。(那個青春題材的女藝術家,那個青春殘酷的70后藝術家,還有那個艷俗的藝術家基本屬于這種吧。)而成熟和嚴肅的藝術家和畫廊采取做法就是積極推動學術的展覽;通過和海外畫廊合作,擴大市場;同時最重要的是,采取“饑餓營銷”,控制一級市場的銷售。說白了就是引起你對某藝術家的注意,但是掐斷或者減少供給,讓購買欲望消費在拍賣上。這方面最成功的就是北京P畫廊吧。每推出一個藝術家個展就是暗示你這個藝術家要在紐約P畫廊展覽,這是在中國的最后一次展覽,然后開幕當天作品就訂完,讓你等。到年底拍賣季節過去,畫廊小妹再來電話說作品有了。
正是在這個條件下,一個藝術家從進入拍賣到作品過千萬,基本是幾年災年幾年豐收年的結果,幾年漲價,幾年被打下來,然后再漲上上去。我們看劉曉東、曾梵、張曉剛的二級市場,從形成到過千萬,哪個不是花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如果相比這些革命前輩,賈靄力從第一次進拍賣到作品的過千萬的時間,即使加上通貨膨脹錢不值錢,我們也必須感慨上帝所有的幸運都給了他。而且更重要的是即使上面說的這些老一輩藝術家,每個人都跟某個畫廊保持著某種關系,原因是單憑自己無法應對這么大的拍賣壓力,或者尋找到更好的展覽。他們必須借助畫廊的力量。但是賈靄力相比他們,幾乎沒有國際畫廊在后面撐腰,而他和他中國的畫廊的關系,基本也就是王力宏結婚的效果,只有哈利路亞,性生活卻寥寥無幾。相同的就是市場的饑餓營銷。但是由于缺乏畫廊的參與,我們也不知這張1100萬的畫是何時何地賣給誰的,如果流轉的。這些都讓拍賣的1100萬看起來是上帝的青睞。
從2013年開始,無論是很多拍賣公司,都開始建構自己未來十年的市場布局,也就是說他們要在30-40歲之間的藝術家中制造未來的F4的客戶群。其中做法之一就是挑選種子藝術家,進行推廣。有的甚至是把很年輕的藝術家的重要作品納入只派重要藝術家的重要作品的“夜場拍賣”中。正如藝術新聞報指出的那樣,賈靄力的數次“個人作品價格的記錄都是在蘇富比的夜場上完成的。” 從藝術市場和公司經營的角度看,這些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把所有過去三年在同一夜場上出現的30-40歲的藝術家的過去的簡歷那在一起看,我們會發現什么呢?相比,賈藹力沒有單一的畫廊,缺乏有說服力的展覽。拍賣公司的夜場本來是非常嚴肅的事情,作為推出年輕藝術家的平臺也很好,但是如果完全忽略畫廊的價值保障也是行不通的。賈靄力時間恐怕對于整個拍賣公司的種子計劃來說,是個非常大的挫折,而且這個事件也必然會被不了解市場和當代藝術的人以偏帶全的認為是拍賣作假和市場泡沫,從而不公平的影響到其他的藝術家。
但是,歷史從來就是細小原因重大的結果。相比以官員饋贈為主導的水墨和古玩市場,當代藝術圈總有會有劉鋼老眼昏花這樣的“偶然”事件冒出來,也有聞江豬這種傻×出來嚷嚷泡沫,所有的這些都意味著在這個市場中還是有理性的力量存在,有這個力量存在,有對藝術的喜好,就有反省和清醒。所以就像魯迅說的那樣,“搗鬼有術,然而無效,所以古來以此成大事者,無有!”
賈靄力的1100萬
賈靄力的1100萬
賈靄力的1100萬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