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宸
四川一草一木皆為入畫粉本
1940年,傅抱石跟隨郭沫若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文化工作委員會從湖北武漢輾轉流徙到四川重慶。初到重慶的第一年政治部工作沒有展開, 傅抱石就同時在西遷至沙坪壩的中央大學和國立藝專兼職教授中國美術史,這個時期傅抱石著書撰文之余,開始致力于山水畫藝術的探索,迎來了他繪畫風格的一個奠基期。金剛坡地處重慶西郊的群山之中,傅抱石所租的岑氏家宅距離賴家橋二里許,是個獨門大院,為茂林修竹以及叢樹溪水環繞,背靠綿延的山巒岡陵, 坡下為梯田與農舍,一派蜀地田園風光。后來工作委員會解散,傅抱石便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和畫畫上來。從學校到宿舍有數十里山路,無論寒暑傅抱石都堅持步行往來,為的就是飽覽蜀地風光。
傅抱石認為四川的“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是入畫的粉本”,他把天地造化之神秀都收諸筆下,所以居住重慶金剛坡任教中大藝術系時期,傅抱石的山水畫突然發生了一個重要的轉變。此前傅抱石畫風受石濤風格影響比較大,同時他也學習了四王的畫風,完全是傳統的面貌。但是寓居巴蜀之后,傅抱石忽然轉向以表現溪瀑雨霧為擅長,創作出了《瀟瀟暮雨》《萬竿煙雨》等早期代表作品,其中化實為虛的處理手法,寫生的基調、水墨造型方法以及獨特的抱石皴法都開始初見端倪,傅抱石山水畫風中的許多基本的風格元素已經初具,他的山水畫格調奠基就在這個時期。應該說,傅抱石山水畫雄渾恣肆的整體面貌,其形成是與四川地區的山川雄偉峻厚、雄秀幽奇密不可分的,蜀地崇山峻嶺蔓延起伏,團塊包裹中見出巖漿流溢之意態;激流飛瀑縱切河谷,水流落差大、速度快,蘊蓄著巨大的能量,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飛動氣勢,這些都與后來傅抱石山水畫藝術的總體特征吻合,應該說是蜀地的雄奇孕育了傅抱石的山水畫風。
東歐采風催化其總體風格
1957年,已經在全國畫壇逐漸形成影響的傅抱石,被委任為新中國第一個美術家代表團團長,率領特偉、陽太陽、王臨乙、劉繼卣等四名成員赴東歐訪問并采風。期間他們參觀了羅馬尼亞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的自然風光、人文古跡以及社會主義建設面貌,在為期三個多月的時間里,傅抱石畫了大量寫生和速寫,并創作作品49幅,舉辦了展覽、出版了畫集。這次東歐之行是新中國時期畫界提倡用寫生改造中國畫的一個重要行動,同時也是傅抱石探討中國畫變革的深度實踐。這次的嘗試他不但要用中國畫的筆和紙來直接描繪現實社會中的新事物,而且還是當代西方國家的山川、植被以及教堂、工廠、酒店等建筑,這都完全需要創造全新的筆墨形式來表現,傅抱石筆下描繪了西方樹種、干涸的河床,這些藝術形象都是傳統筆墨所從未涉足的領域。傅抱石這個時期的藝術探索使他的山水畫寫生和寫實的面貌更加強烈,也促使了他的寫生筆墨更加成熟和體系化,為其總體風格的形成起到了催化作用。
兩萬公里“寫生長征”
1960年江蘇省國畫院正式成立,傅抱石被任命為院長。這年他又推出了一個新中國寫生的重大舉措,那就是率領畫院三位領導、四位老畫家以及藝術院校的五位青年師生,一行共計十三人,遠赴祖國的中南以及西北、西南、嶺南六省十余市,參觀訪問、寫生創作、交流展覽,為期三個月,行程兩萬三千里,被畫史上譽為“寫生長征”。這次的寫生傅抱石飽游祖國河山、沃覽風土人情、瞻仰人文古跡,領略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貌,同時還交游了地方畫壇名流石魯、李煥民、周韶華、黎雄才等人。這期間傅抱石把自己的取材從江南山水又拓展到了大西北的黃天厚土以及圣地延安、西岳華山和三峽燈火,一大批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誕生了,《棗園春色》《延安塔影》《漫游太華》《待細把江山圖畫》《西陵峽》等磊落磅礴的佳構力作橫空出世、光耀古今,傅抱石的藝術進一步醞釀升華,逐漸形成了成熟的個人風格面貌。同時這種壯游也使傅抱石胸次大開,作品逐漸走出了50年代寫生風格的束縛,個性的抒寫和主觀表現色彩更加強化,主觀傾向也更加濃郁,傅抱石通過這批作品個性化情感的抒發,把新中國初期的時代精神都映現出來,作品展出之后獲得了巨大的社會反響。
東北壯麗景觀盡顯造化之奇
1961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召集傅抱石和關山月為人民大會堂重畫他們初創后并不太滿意的鴻篇巨制《江山如此多嬌》,后全國人大出于政治考慮取消了創作任務。這年6月在國務院辦公廳的安排下,傅抱石與關山月同赴東北游覽寫生。這次活動為期近四個月的時間,行程四千多里,傅、關二公暢游東北三省,登長白山、瞰鏡泊湖,游牡丹江、覽松花江,林海雪原、鏡泊飛瀑這些壯麗的景觀都一起奔入傅抱石的如椽巨筆之下,盡顯天地造化之奇。這次的壯游傅抱石自稱為“茲游奇絕冠平生”,關東山水使傅抱石的江南山水畫風因加注入了北派山水畫的宏大壯麗而更具氣勢,尤其是這段時期他創作的泉瀑系列,如《天池飛瀑》《鏡泊飛泉》等作品,更是想落天外、蕩人魂魄,觀之令人滌蕩襟懷、澡雪精神。
以上四次游歷是對傅抱石總體藝術風格產生了重大影響,或曰促成其風格生成的重要寫生實踐。如果把這幾次的寫生創作排列開來,簡直就組成了一部傅抱石的藝術史。
傅抱石的寫生足跡
傅抱石的寫生足跡
傅抱石的寫生足跡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