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方翔
4月,和洋洋灑灑的櫻花季一起到來的,還有香港春季藝術品拍賣(簡稱香港春拍)。香港保利、佳士得、蘇富比等幾大拍賣行陸續(xù)通過巡回預展,在明媚的春光里秀出了今年春季的重頭拍品。
今年適逢吳冠中逝世5周年,香港蘇富比和保利香港紛紛推出了吳冠中的重量級作品。其中,香港蘇富比策劃的“生命的風景”專題,包括《紅梅》、《荷花》、《彩山》、《墻上秋色》、《李村樹(二)》和《江邊竹林》六件作品,總估價7200萬至1億港元。而保利香港則力推吳冠中的《青島》,此作曾以4025萬元在北京保利2011年春拍時成交,時隔三年再次現(xiàn)身拍場,估價待詢。
而香港佳士得則將于4月6日呈獻“古今·佳士得”的第二場拍賣及“樂古山房藏珍”專拍。兩場拍賣均由佳士得全球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專家團隊策劃,以作為傳統(tǒng)春秋季拍賣的補充,提供一系列宋代單色釉瓷、美國私人收藏古銅鏡特輯,以及明清瓷器精品,為新晉藏家提供入門機會。
雖然部分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受經(jīng)濟和政策大環(huán)境的影響,2015年春拍大方向?qū)⒀永m(xù)上一年的態(tài)勢,難以破局,但剛剛過去的紐約亞洲藝術周上一系列天價的產(chǎn)生,讓人們似乎又看到市場上仍存在“破竹”生長的契機。這些契機的背后,是本土買家此前在3月的紐約亞洲藝術中上展現(xiàn)的種種“任性”舉動。
“任性”背后的理性考量
在今年的紐約亞洲藝術周上,劉益謙無疑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剛從香港交接完明代永樂唐卡之后,劉益謙此次在紐約又是出手“闊綽”,除了在安思遠專場上以486.9萬美元購得“西藏十一、十二世紀銅瑜伽士坐像”,創(chuàng)西藏佛像拍賣的世界紀錄之外,他還在紐約蘇富比的秋拍中,以1402.6萬美元購得一件有鄭和真跡的明永樂年間的佛經(jīng)。加上甲骨文、石濤冊頁、孫中山對聯(lián)等等古代遺跡近現(xiàn)代書畫,今年春季紐約市場上,劉益謙可謂最耀眼的“明星”。
雖然有一些市場人士認為,劉益謙在紐約又“買高”了,但他卻有自己的看法,“此次的西藏銅瑜伽士坐像,是目前公認的最好的西藏佛像之一,許多專家拍賣之前都跟我說,一定要將他請回來,最終能夠如愿,也是非常開心。至于甲骨文,由于是小林斗盦收藏過的,而且在許多權威書籍上都曾著錄過,因而也算是給龍美術館的收藏增加了一件高古的藏品。至于那件鄭和真跡,早在拍賣之前,就有藏家希望我能夠讓給他,當時我就表態(tài),如果最終的成交價低于200美元的話,我就成全這位買家,但最終的成交價超過了1400萬美元,這件藏品也會出現(xiàn)在明年的專題展覽中。”
相比前兩年的出手,此次劉益謙在紐約市場上選擇有了一定的改變,“我覺得前幾年,我購買藝術品主要還是跟著市場熱點,但是現(xiàn)在有了龍美術館之后,我覺得系列更為重要,特別是要考慮到龍美術館未來的學術地位以及發(fā)展。在此次購買下這件甲骨文之后,許多專家主動找上我,希望能夠開一個研討會,我覺得這就體現(xiàn)出了龍美術館的學術地位。今年,龍美術館將整理自己的收藏,并通過向資深藏家借展的方式,舉行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宮廷藝術展以及宋元書畫展,而在明年則將舉行明代永樂宣德藝術品展覽,以及明清書畫展。”
當問及為何在紐約出手如此“闊綽”,是否是因為在海外能夠“撿漏”?劉益謙表示:“在紐約拍賣市場上的價格雖然不一定便宜,有時候還可能會比內(nèi)地同類藏品還要貴,但是市場的氣氛卻是內(nèi)地所缺乏的,特別是許多藏品都是‘新鮮貨’,而不是像內(nèi)地一些拍賣上,許多藏品都是數(shù)次參與拍賣的,其藝術品的收藏性給藏家的投機性所掩蓋了。正是由于現(xiàn)在內(nèi)地的拍賣市場上,許多人購買藝術品的目的不是為了收藏,而是投機,造成了內(nèi)地市場發(fā)展的瓶頸。”
“全球化視野”和“關注藝術家本身”
在十多年前,在內(nèi)地的拍賣市場上,還可以看到海外藏家,而現(xiàn)在基本上都是“內(nèi)斗”。劉益謙特別提到,從雞缸杯到唐卡,再到康熙的萬壽尊,與其競爭的都是西方的藏家,而此次鄭和真跡的競爭中,劉益謙從圈內(nèi)人士處了解到,與其競爭的都是藏家,特別是前一口有多位藏家競爭,其中也包括海外的藏家,這也是讓他既煩擾又高興的現(xiàn)象。在他看來,知名藏家的介入,像埃斯肯納茨與他競爭雞缸杯,確實提高了最終的成交價格,另外一方面有這么多海外藏家關注中國藝術品,也是對于市場發(fā)展非常有利的。
與劉益謙有著同樣觀點的還有中國瓷器部總經(jīng)理劉越,他認為劉益謙請回了這件銅瑜伽士坐像,無疑顯示出泛亞洲藝術的重心重回亞洲,而埃斯肯納茨購得銅熊,顯示出海外藏家雖然不再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主角”,但他們的影響力仍然存在,而一套四張極其珍貴的明代17世紀黃花梨圈椅拍出968.5萬美元,顯示出安思遠被譽為“明朝之王”可謂名至實歸。
相比單一由中國藏家的實力來托起市場,中國藝術品的國際市場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需要全球化的、更多元的買家。這個門類的市場的長遠發(fā)展力,不僅來自于本土買家高價回流的購買力,更需要更多的全球藏家的研究,讓中國藝術品為更多人所鐘愛。
相比之下,這兩年歐美藝術市場的增長,無論是整體銷售額,還是重要藝術家的個人作品價格,都在穩(wěn)步增長——這是一個成熟市場在復蘇時的表現(xiàn)。而反觀中國藝術品市場,在整體市場銷售增長的時候,一些重要藝術家的市場表現(xiàn)反而出現(xiàn)了萎縮。從國際化的視野來看,業(yè)內(nèi)專家已經(jīng)越來越少地關注整體市場的行情,而是更多地關注藝術家本身。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拍賣總額連創(chuàng)第一,其實意義并不是很大,只是說明了市場的容量。
春拍在即:任性競價 理性收藏
春拍在即:任性競價 理性收藏
春拍在即:任性競價 理性收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