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津閣2015年春季拍賣會將于3月29至31日,在北京昆侖飯店舉行。預展日期為3月29、30日,拍賣則于3月31日舉行。本次拍賣會將分為“中國書畫”專場、“心畫——中國書法”專場和“啟功不朽——紀念啟功先生逝世十周年書畫”專場三個部分。匯集了467件近現代、當代名家書畫精品,更有以學術為先導,深受各界藏家和專家稱道的版塊即將與大家見面。
中國書畫集珍
“中國書畫”專題作為文津閣拍賣歷年的重中之重,一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此次專場繼續為藏家們寰宇集珍,保持精品化的理念外,還精心策劃了“芥子須彌——書畫小品”、“寫意精神”、“當代水墨”等多個專題,將中國書畫進行專業性劃分,為藏家鑒賞與收藏提供學術建議。其中包括齊白石、黃賓虹、吳冠中、徐悲鴻、李可染、吳昌碩、任伯年等近現代重要大家的精品佳構,來源清晰可靠,涵蓋人物、山水、花鳥等豐富題材,不一而足。此外,“當代水墨”版塊中更特別精選最具影響力的周思聰、張仃、盧禹舜、袁武、薛亮、柳謙等名家精心之作登場。

《四喜迎春圖》徐悲鴻
本場封面作品《四喜迎春圖》為中西繪畫藝術大家徐悲鴻創作于1942年佳作,為海外資深藏家友情提供,深藏多年從未公開示人。畫面喜鵲踏柳而立,遙相呼應。喜鵲腹部、腿足、翎羽等不同手法的描繪暈染,與柳枝的 瀟灑勾勒相得益彰,足見徐悲鴻融中西繪畫精髓于一爐之功力。

《江南鄉情》吳冠中
此外還有北派大家吳冠中風景代表作《江南鄉情》與之呼應,這張畫是吳老江南鄉情系列的代表之作,大片的房舍逶迤起伏,間以綠柳雜樹,小石橋橫貫畫面,橋基以淡墨粗筆橫向拖出成塊狀,和墻體瘦硬的線條,屋頂恣肆的重墨形成頗具裝飾意味的對比。橋上水邊有熙熙攘攘的人群,用飽滿濃艷的色彩點成。特別引人矚目的是畫面右邊的一扇大門,濃重的墨塊下幾點跳脫的色彩,分明就是拾階而上的人群。以抽象的藝術語言表現深入人心的生活本身,這是吳冠中先生一直堅持的創作理念。先生有一段著名的話:“藝術家手中需有一線聯系著藝術和生活的源頭,風箏不斷線,不斷線才能把握作品與觀眾的交流。”讓這張作品如此感人的風箏之線,當屬那份對于故園的眷念罷。

《蜀游小景》黃賓虹
與北派佳作對應的還有海派名家黃賓虹山水精品《蜀游小景》,這件作品約成于四十年代中后期,立軸,多次出版,是黃賓虹變法時期頗為重要的一件作品。此時的黃賓虹在藝事上完成了一次偉大的突破,一超直入宋人渾穆深邃之境界,卻又伐毛洗髓,舍去前人皮相,戛戛獨造,化用于無形。畫作右上題識曰:“微風颺素秋,疏雨澣庭卉。抗言揆古今,揮杯未能已。蜀游小景似墨三先生,賓虹畫。”顯示了畫家的凜然風骨和拳拳愛國之心

《紫藤蜜蜂》齊白石
齊白石一直為文津閣拍賣近現代書畫中的“不老之泉”。本場的齊白石作品均具有真、精、新等特點。其中《紫藤蜜蜂》是白石老人突出題材的精品之一,“藤不垂絕無姿態,垂雖略同,變化無窮也”。畫中紫藤張弛有度,筆走龍蛇,其高絕的書法造詣在畫藤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蜜蜂的精工點綴,使畫面靜中有動,層次分明。另一件花卉作品《秋海棠》是白石老人九十一歲力作,為中國婦女運動先行者、著名愛國將領黃琪翔夫人郭秀儀所作。郭秀儀曾師從齊白石,歷任“北京齊白石研究會”副會長。此件作品是齊白石最為典型的藝術面貌“紅花墨葉”的精彩表現,花卉色彩、層次的變化和葉子墨色濃淡的疊加,體現出齊白石對花卉畫的主張。此外更有齊氏最為擅長的題材作品《墨魚圖》《蝦蟹圖》《臘梅圖》等均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心畫書之韻
“心畫——中國書法”專場是本次拍賣首次推出的專場。書法一直備受廣大藏家關注,也是文津閣拍賣極為重視的部分。此次以專場的形式推出,旨在對其進行更加系統化、學術化的梳理,為藏家遴選更具品質的拍品。該專場將推出“二王遺韻——帖派書法”、“吉金樂石——碑派書法”、“大師與傳承——現當代書法”等專題。

《錄抱樸子》黃士陵
金石書家黃士陵,字牧甫,是晚清最有影響力的金石書畫巨匠。此次置于碑派書法版塊的代表作《抱樸子》篆書四屏是黃牧甫最具代表性的書風巨作,這次的這組《錄抱樸子》作于癸巳年(1893,44歲),從北京回到廣州的第六個年頭了,風格上已擺脫時人影響,當屬于其成熟期稍前作品。從風格上看拙樸可愛,平整中見流動,挺勁中寓婉和,圓凈清暢;筆法上有“合以古籀”的圓勁厚重,而去金石之斑駁取挺拔光潔書寫意味,裹鋒起筆,如錐畫沙,摒棄過多縈紆纏繞和屈曲起伏較大的一般寫法,這也是他有別于時人的特征;字形取方,頗見錯落,穩中求險用拙得巧,寬博溫雅,偶參金文結構、益見蒼潤之韻味和拙樸之神采。從尺幅及風格上來看這都是一組較有份量不可多得的作品。

《行書“野馬”》吳昌碩

《臨庚羆卣銘》吳昌碩
吳昌碩書法一直備受各界藏家所青睞。此次上拍的作品均體現吳昌碩篆隸融匯、雄渾飽滿的風格。本次專題中,《篆書六言聯》《節臨石鼓文》《篆書八言聯》三件,均為其成熟期充滿個性的石鼓文書風,雖然依傍石鼓文,但卻已經拉開了很大的距離,既有古典的形態,又有自我獨到的胸中丘壑。他的另一件作品《臨庚羆卣銘》則又和前面三件不一樣,用筆結字十分率意,可見當時書寫狀態非常隨意,透露出輕松自在的心境,但是又不失法度,豐富的用筆值得人們細細咀嚼和體會。吳昌碩的行書書法也極富篆籀氣,《行書自作詩》《行書“野馬”》兩件作品,字數不多,卻氣勢磅礴、真氣彌漫。其筆法正如“錐劃沙”,并不以點畫精到而討人喜歡,卻充滿力與氣的美,夭矯放縱,不可局限。
本次春拍還收入了清代乾隆以降在書法上最富盛名的21名進士的26件書法作品,乾嘉碩儒,道咸名流,散見其間。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考試——殿試者,稱為進士。進士分為三等:一甲三名,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名,二甲第一名稱為傳臚,又稱亞元,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但民間對各類名次的進士,習慣皆以“狀元郎”稱呼之。
有清一代,自順治三年開科取士,共舉行過112科會試,其中正科84、加科2、恩科26,錄取進士兩萬余名(不包括武科進士)。
本次專題的亮點是光緒甲辰科進士書法。光緒三十年(1904)舉行的甲辰科是我國封建歷史上最后一次科舉考試,本次展覽不但收入了此科進士的8件作品,而且齊備甲辰狀元、榜眼、探花、傳臚書法遺珍。
再讀不朽啟功
今年正值啟功先生逝世十周年,北京文津閣拍賣特別推出“啟功不朽——紀念啟功先生逝世之周年書畫”專場,精選啟功先生作品21件(套),其中書法18件,畫作2件。就拍品的質量和來源而言,此次推出的數量雖然不多,但大多數都是先生的精心之作,21件拍品中有19件參加過展覽或者在相關出版物中出版著錄,其中6件為多次展覽出版。另外還有5件為同一上款,其余大多為北師大校友舊藏,傳承有序。就時間而言,從上世紀三十年代一直到先生晚年,不同時期,不同面貌,都有體現。而且拍品結構豐富,既有書法,又有繪畫,也不乏題簽、匾額以及未竟作品。可以說,此次書畫專場從多個側面展現了先生的書畫藝術成就。

《秋山紅樹圖》啟功
其中《秋山紅樹圖》是啟先生大尺幅山水精品,是其“以畫內之境,求畫外之情”的精彩體現。此畫用筆極為圓潤可愛,尤其是霜柯的出枝,如春蠶食桑,筆跡斑駁而入紙,似聞悉簌之聲,橋上執杖而行的白袍雅客亦清逸絕塵,然此畫最精妙之處,在于啟先生通篇僅用三簇紅樹,一抹青山,將題跋之詩中“落日半山紫,新霜疏樹紅”的無盡秋意演繹到了極致,一時覺得明人此詩分明乃為此畫而作才是。

《題南田翁畫》啟功
另有行書《題南田翁畫》為啟功先生自作詩,惲南田晚居城東,自號東園草衣,其沒骨花卉獨步畫壇。此詩明旨處在結尾兩句,“無心拾青紫,只畫墨蒲桃”,可謂曲傳心事。先生書法恪守儒雅,作品中透出的書卷之氣最令人激賞,此作筆精墨妙,通篇無一絲一毫浮囂之氣。下筆輕重緩急拿捏似全爛熟于胸,偶露飛白,加之書于黃色錦文紙上,墨豪生彩,神氣飛揚。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