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春夏秋冬,劉明總是背著心愛的畫箱,一次次地投入那片讓他忘情癡迷的山水、村落、小橋.....一遍遍的用腳步丈量著民居、祠堂、書院.....安徽的南部丘陵地帶,集中了以徽派建筑為特點的古村鎮,依山傍水,粉墻黛瓦,雕梁畫棟。皖南的風光在他的眼中是厚重的,更是色彩的,他用油畫表現層巒山脈的疊嶂飄渺、翹角飛檐的錯落有致,農家宅院的鶯飛草長,還有那磚雕的門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楹柱.....
嚴寒酷暑,雨雪風霜,清晨黃昏,村邊,山頭,溪畔,都能看見他支著畫架,戴著草帽,一畫一整天。村民們早就熟識了這位執著勤奮的畫家,不經意間,那哼著小調歸耕的壯漢,那倚在門邊絮語的農婦,那撒著歡兒的土狗,都自自然然地走進了劉明的畫中。他的每幅畫都是那么溫暖、陽光,充滿了生命的色彩,豐富的情感,從拂動水畔的百年板栗樹下,從陽光投到溪水的光影中,從籬笆墻間的雜草叢中,你很容易地聽到風聲、水流、蟲唧.....
蟄伏在野外,只是一個人在默默的畫畫,可是他的內心卻像是完成了一場一個人的派對,一個人的狂歡。寫生,是畫家與自然溝通的一種方式,以繪畫來回饋自然。就美而言,藝術美何嘗不是來自于大自然的美。劉明熱愛自然,熱愛寫生,不斷尋求著與自然對話,與自然溝通。他總是說,我在大自然中非??鞓?,我在傾聽大自然的聲音,欣賞大自然的表情.....
一切技術都從屬于真情的傾訴,劉明的作品浸透了他對自然的摯愛,對藝術的追求,那充滿靈性與激情的作品給我們帶來的視覺的美感,心靈的震顫是那么的從容凝練,那么的單純輕松。也許是時光的打磨,也許是底蘊的沉淀,也許是個性的篤定,劉明的油畫不同于那種常見的機械性摹寫自然的寫生,畫家所追求的是主觀精神世界對外部自然景物的一種深刻感悟,這種感悟是以意念對客觀形象進行概括,對客觀色彩狀態進行濾造,是以新的色彩意境和形象出現在畫面,進而達到思想與景物的最終吻合。
走筆運刀的情緒是寫意油畫中最鮮活,最真實、最顯露生命活力的情緒,劉明作為意象油畫家正以這樣的情緒關注著自然,關注著自己的內心,揮灑著自己的情感,追尋著心中的夢想。他醉心于山野鄉情、煙雨人家.....忘記了周圍的人和事,仿佛永遠不再詢問世間冷暖,忘卻所有的世態炎涼,在作品中展示出詩情與浪漫。
劉明喜歡音樂和體育。他說構造一幅美術作品,在一定意義上是在創造一首“視覺上的音樂”,在他的工作室里,有一組架子鼓,那也是跟隨他多年的好朋友。每天堅持跑步,偶爾打球,他說,必須有強壯的體魄去遠足畫畫,希望活久一點,多畫一些畫。他個性隨和,生活從簡,夜晚杯茶相伴的閱讀常常通宵達旦,有著與眾不同的品質和與人為善的情懷。他常說:“繪畫使我快樂,它是我的生命,其他無關緊要。”
劉明“傻”了,他一意孤行的走上了一生畫畫的道路,劉明“迷”了,他不是把畫畫當作工作,而是生命的需要和樂趣,劉明“瘋”了,忘我的勤奮于畫布顏料。他的作品展現的是一條不斷走向自然的心靈之旅。藝術之于他,已經成為生命的一種存在方式。只有從心靈真正熱愛畫畫、熱愛自然的人,才能堅持多年鍥而不舍的將“寫生”與“創作”結合起來。在長期的積累中,他的色彩精妙、用筆從容、風格多變,呈現出堅實基礎上的抒情與酣暢,充滿了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洋溢著畫家在藝術領域艱辛跋涉而又享受其中的風貌。
老藤
2O15年3月于北京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