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鵬,1969年12月15日出生,1991年畢業于上海工藝美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張鵬畢業于上海工藝術美術學校,畫畫是他近一年多來的工作之余做的最多的事情,我一直認為張鵬的畫給中國畫新水墨一個新的定義,他不是傳統的水墨畫法,運用紙本色色,給中國畫一個新的表現形式,他的作品中墨的成分很少,運用色彩表達了水墨畫的韻和氣。畫面生動富有濃厚的情感,他作品表現花卉和風景,作品多為小品。他的桃花系列是最早期的作品,畫面色彩明快,筆法撲拙,他一直自嘲自己是涂鴉,我認為這正是他珍貴的地方,他從傳統中來,但是融入了當代的語言和構圖等表現形式。形成了自己的鵬氏新水墨。


張鵬先生是真誠的。這種真誠,使他從對生活的真切感受中汲取靈感。他是以真誠自然的心態陶冶筆下的花卉世界,聽任情感和創作欲望的驅動,讓自己的才華靈感和表現技法在畫面上自然融會,達成作品的統一。因此他的作品,即有文人畫的任情使性,張狂浮躁,又有許多院體畫的雕琢刻畫,脂粉甜膩,充滿了自然美的豐饒多彩,洋溢著真摯動人的生活情趣,具有別樣的詩意。


張鵬對中國畫面畫法有他獨特的理解,他的花卉作品有一種傷痕的美麗。在美術史上,古今畫家都十分注重“意”的把握,所謂立意、畫意是也。沒有對大自然的自我感受,并形成于胸的鮮明意境,便沒有獨特的創造。沒有對客觀自然形象進行取舍、提煉、概括的能力,要塑造出獨特的藝術形象是不現實的。意雅畫則雅、意奇畫則奇、意高畫則高。張鵬先生深諳此理,并極力在創作實踐中實踐。他善于取舍、善于提煉,不僅注意抓住對象的美,而且注重抓住對象的神,更傾注對對象的愛。作品中的花和小動物都給他賦予情感。他用詩一般的感情和筆墨使美、神、愛在其作品中實現了完美的統一,達到“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藝術效果。


他的紙本色色花卉畫創作又同時借鑒了工筆重彩的“基因”,善用強烈對比的色彩,每幅作品都體現出主格調,他注重章法布局,黑白、色墨在強烈對比中形成統一,艷麗色彩的渲染、布局的有意夸張、線面的精心細合、景物的匠心舍取,使其作品畫面藝術張力、感染力極強,給人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間和強烈的視覺效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