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美老師】孫景剛 《風山門九號3》 布面油畫 2008年

【國美學生】陳子胄 《海市蜃樓》 布面油畫 2013年

【國美老師】楊參軍 《胡蓉蓉像》布面油畫 2006年
2015年3月9日,“追求卓越:來自學院的藝術家——首屆油畫邀請展”全國巡回展將落地杭州,亮相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楊勁松勁松: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執行館長
大韻堂藝術機構:作為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的館長,您認為這次展覽的意義何在?
楊勁松:現在多元化的大學教育機制其實是計劃經濟的延伸,盡管出現了改革和轉變,但它與社會的關系還是有脫節的現象。所以說,這需要社會力量和有志之士來介入其中,將學院的特點介紹給社會,這樣學院與學院、學院與社會也能夠形成對比競爭與交流發展的良好局面。現在的藝術教育已經開始更多地關注社會問題,而作為大學的美術館應該將這些變化展示出來。所以我覺得大韻堂藝術機構舉辦的展覽,是大家所期待的一次機會,也是一種希望有所幫助的心態。我覺得它的意義也在于此。
大韻堂藝術機構:因為大韻堂藝術機構在這次展覽中突出強調學術性,那么您認為大韻堂如何提高油畫展覽的學術水平?
楊勁松:油畫作為一個西洋畫種,在國內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藝術面貌,在此之后,還是需要加強本民族藝術特征。對于院校藝術來講,藝術特點能夠更加鮮明則會更好。因為藝術講求的就是獨特性,強調的是不可替代性。而現在藝術特征的差異性不太明顯,所以說希望大韻堂藝術機構在學術層面將各個院校的獨特性加強、趨同性減弱。
作為美術館,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展出的院校獨有的藝術風貌,讓大家都知道藝術院校有著豐富的文化基因和藝術想象。 除此之外,展覽是一個很重要的場合,藝術家的作品拿到展覽空間時,他會對自己的作品產生反思,同時在對比中發現自己的弱點。所以展覽是很重要的學習機會。我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觀看這次展覽,而不是說僅僅是充滿空間。
大韻堂藝術機構:在完善展覽的效果上,您有什么樣的建議?
楊勁松:我認為展示空間是一次再創造的過程。如果是很好的策展,應該將一部分凸顯出來,讓凸顯的部分和一般的部分有空間展成上的區別,讓觀眾能夠體會到展覽的用心和針對性。展成應與策展相互配合,這樣去做是比普遍性的展覽會好很多。這點在中西方的大博物館內都能看到。
大韻堂藝術機構:大韻堂藝術機構也有自己的美術館,比如北京地區的大韻堂美術館、上海地區的上海大韻堂藝術館,那么希望您從美術館的角度,來談談策展的經驗。
楊勁松:美術館是一個再創造的機構,而不只是一個放物品的空間。如果這一概念成立,我們對一個展覽的主題和文化研究,是應該有一些溝通和磨合,來把大韻堂“追求卓越”的關系很強烈的顯現出來,要區別于一般性的聯展和精英展。這也是學院美術館與社會美術館的區別。它總是想著能給社會提供多少能量,能夠產生多少信息,而非簡單地看一看。所以,我們希望它能夠逐漸專業化,但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美術學院應該培養藝術家,而不是技藝匠人。他能夠提供思想,能夠在平凡中創造偉大。他要能讓他人產生反思,甚至自責。這也是美術館所能提供給社會的能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