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藝術盛典 —— 第20屆(春季)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全面接軌國際,創造更具國際水準的藝術現場!
“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這句話用來說明張際才的創作歷程無疑是最佳的!張際才早年從事美術教育和創作,后才專攻山水創作。張際才雖是后來轉到美術創作,但是其通過努力所獲得的藝術成就亦是極為可觀的!其在贛南山區潛心寫生十余載,長期師法自然,融會貫通,在自然中求法則,努力尋求人和自然、自然與精神的共鳴,法由景生,逐步走向了從有法到無法、從寫實到寫意的自由境界,形成了自家獨特的山水語境。同時還得到關山月、黎雄才、劉勃舒等大師的肯定和教誨,風格日臻成熟。其作品傳承了嶺南畫派創新精神,靈動賦有生氣,渾然天成,意境幽遠,筆墨和意境俱有強烈的時代感,在嶺南畫壇獨樹一幟。可以說,張際才是一位自學成才、賦有才情同時成績斐然的藝術家。

張際才
山水是造化饋贈給人類的禮物,在人類文化史上作為自然象征的山水,是永恒謳歌的主題。在中國繪畫中,吟詠不盡的山水詩情便是中國人對山水最崇高的喜愛和崇敬。而張際才的藝術創作,就是以山水家園為主題的藝術實踐!

故鄉印象,2006年,68x68cm
看他的山水作品,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畫家是在傳承與創新中尋找自己的創作方向和藝術定位。他的山水畫既有傳統筆墨符號的元素,也有黎雄才等近現代嶺南畫派大家的影響,更多的是他變通融匯、對時代審美感的自我追求與探索。
在風格上,他的山水作品,呈現出的是一種與自然越走越近的當代山水,而不是與自然越走越遠的概念化、符號化的古典山水。“從容流水、心隨意遠”是對其山水作品風格的最佳寫照!

縮雨初收青山濕,2008年,68x68cm
在技法運用上,他對傳統筆墨、圖式章法深有體悟,多以水墨為主,在中國畫筆墨的本源上求豐富、求變化,骨法用筆、以書入畫、披麻皴、散點皴、亂柴皴、水墨渲染等等,都能運用自如;用筆縱肆,墨法淋漓,格法多變。同時大膽借用現代繪畫透視、色彩等多種表現技法,把水、墨、彩有機地融合起來,達到蓊郁淋漓、格調大氣的效果,使畫面渾然一體,在質樸中蘊韻律,在變化中達新意,成功地使中國傳統山水語境轉換為現代語境。

春山多秀色,2014年,180X97CM
經過幾十年人生與藝術的積淀、礪煉、漸修與陶冶,張際才完成了由“嶺南山水”(寫生與摹寫)向“山水嶺南”(寫意山水)的升華與跨越。2015年5月15日-18日,張際才作品將驚艷亮相廣州春季藝博會,為觀者完美詮釋“可觀、可游、可居”的中國畫!
第20屆(春季)廣州藝博會相關信息
時間:2015/5/15-2015/5/18
地點:琶洲C館14.2-15.2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