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易平臺為核心,藝術家為主體單位,公開所有交易數據,建立全新民主定價體系。
這樣一個藝術品資產化、金融化的市場生態環境,是北京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和昆明元盛文化產權交易所最近推出的,藝術家運營和藝術品交易的全新模式“藝術家公盤”。相對于以藏家為主體的傳統收藏市場,月底即將上市的藝術家公盤,走的無疑是投資先于收藏的“增量市場”。
藝術品資產化是大市場
其實這并非一個騰空出世的交易模式。
2010年,昆明元盛文交所曾對藝術家劉伯駿的作品推廣進行了各種嘗試。當時,劉伯駿是一位市場價值沒有得到充分認定的藝術家。三年之中,元盛文交所在對藝術家作品的經營中,并沒有把自己局限在文交所的角色上,而是從展覽到藝博會、研討會,再到資產包,元盛的觸角早已伸向藝術經紀人、畫廊,乃至更多。經過幾年的實踐,劉伯駿作品的藝術價值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國際版權交易中心董事、元盛文化產權交易所CEO羅嘉元坦言:“通過這三年的個案實踐,我們把這種模式已經做得相對成熟,只是沒有做批量化運作。”藝術家公盤的推出便是基于這些年的經驗,“打造一個新的市場生態環境,并不是要改變原有的傳統市場。現在市場已有的角色,是不應該被改變的,即便是信息不對稱,也成為藏家與市場間的樂趣。”
事實上,以個人愛好主導的藏家市場也難以被改變,要想在傳統市場下完成藝術品金融化、資產化也確實難以做到。藝術家公盤實際上是以第四方交易平臺為核心,整合藝術家、經紀機構、投資機構等全產業資源,各個端口的所有數據全部在這個第四方平臺上做信息披露。盡管只賺傭金和服務費,但目的于做藝術品資產化的藝術家公盤,看重的恐怕就是藝術品資產化屬性一旦成立后,這個極易擴張的大體量市場。
選擇藝術家的標準
在公盤上市的每個藝術家配有相應的兩個機構,一是堪比明星經紀的專業經紀機構,另一個為藝術家項目運營提供資金支持的專營機構。“我們的經紀機構除了賣畫,還有(為藝術家)上五險一金、開發票等全套服務,”羅嘉元告訴記者,“目前合作的經紀機構有兩種,一是專業經紀機構,二是畫廊。認可這種模式的畫廊,他們的傳統模式與現在的合作毫不沖突,只是在此基礎上多了一種渠道,就是可以加入我們的藝術家公盤。只是合作畫廊必須按照我們的規則,所有信息公開披露,我們還會有第三方進行評估,我們為畫廊帶去金融和市場元素。”作為平臺而不直接提供服務的第四方,藝術家公盤還要求合作的經紀機構提供保險、新媒體推廣、市場公關、傳統媒體運營等各項服務。
另一個配備的專營機構則是投錢的個人或機構。一旦藝術家在公盤上市之后,專營機構需要做的,就是做一份五年的詳盡“商業計劃書”,羅嘉元介紹:“就是五年你準備怎么做,準備投多少錢,賣多少出去,資金流是多少,市場推廣費是多少,我們至少要求推廣費一年三百萬以上。”
這種投資先于收藏的新型模式并不一定適合所有的藝術家,“我們不是選擇好壞,而是選擇更適合我們商業模式運作的藝術家,我們的核心就是挖掘價值、發現價值、分享價值。”這種價值的分享更是相對大眾化的分享,這就要求公盤在選擇藝術家時必須是存在價值低估的藝術家。
解決“老大難”問題
其實回看藝術市場近些年,不難發現,想打造藝術品全產業鏈的機構已經不少。羅嘉元認為,藝術家公盤能區別其他模式的主要在于三個問題得以解決。“首先是藝術市場老生常談的真假權屬問題,之前市場出現的模式基本上無法解決。過去在打造藝術鏈的時候是以畫為單位,作品來源很廣也相對復雜,可能藏家手中拿幾張,藝術家手中拿幾張,無法判斷真假,即便是真,也無法向買家證實。”就藝術家公盤的做法而言,解決此問題的辦法是避重就輕,只做在世藝術家,且以藝術家為單位,所有作品要么直接來源于藝術家本人,要么拿回藝術家手中親自認證,“認證的同時有法律和公證人員在場,需要完成這些手續并作出法律聲明,上盤前還需要誠信擔保。”
而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在去年成立的藝術品鑒證備案中心,是國家批準的五家藝術品鑒定試點之一,加之公盤建立的藝術品檔案庫中,不僅僅公開二級市場的交易數據,而是涵蓋了公盤里流通的每件作品的每個交易信息,“這讓以后藝術品在流傳上有保證。”
另外,相較于過去大多依靠專家評估定價的傳統模式,藝術家公盤選擇的是市場定價,“比如合作的青年100,他們有自己的評選機制,評選出來以后再上我們的盤,把價格扔到市場上,看市場反應。我們會有兩個或更多機構的評估報告,買賣方信息對稱,交易記錄、評估等都用足夠量的數據支撐。”
區別于單一的市場交易模式,公盤的流通更像多管齊下。在如畫廊、藝術展覽等傳統市場渠道上,羅嘉元透露,今年市場會看到一種交易所加畫展的全新模式,合作方有藝術澳門、藝術北京、青年100等。具體模式目前還不能透露,但羅嘉元幾乎肯定地稱:“到時候看到的一定是讓市場吃驚的模式,去參展的畫百分之五十能賣掉,因為過去各司其職的各個端口都聯手了。”
回歸文交所本質
除了線上線下的交易外,公盤還有金融產品渠道,如基金、信托、銀行等,以及互聯網市場渠道,如電商、眾籌、P2P等。“這個月會有兩只基金發售,銀行服務模式已經有兩家銀行談好,互聯網P2P模式,是跟百度[微博]和騰訊合作,在百度百發上發。我們和招商銀行成立了眾籌網,跟畫廊也有密切合作關系。也就是說,公盤上的作品有三個渠道同時在賣,而所有數據和交易詳情都在我們這有披露。”
以投資為主導的藝術家公盤,主要客戶群體無疑以銀行理財客戶為主。此外,“藝術家公盤”與傳統藝術機構的合作也進入簽約階段。目前已加入合作的有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德美藝嘉、“青年藝術100”、紹德堂(北京)、廣坤文化傳播、濰坊天下雍和,元恒文投等藝術機構。回歸到文交所的本質,藝術家公盤倒是讓這個第四方平臺應有的金融屬性、市場屬性以及互聯網屬性更加突顯。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