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華夏大地上文人名士越來越少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們才會猛然意識到名人大儒的一些不可替代的重要性?,F(xiàn)如今,已經(jīng)稀罕了,屈指詳數(shù),那些儲藏著歷史風云,標志著時代特征的老先生們,已經(jīng)成為科技現(xiàn)代化里哀老而稀疏的珍寶,正朝不保夕地消失在這個毫不保留的時代,于是每每行走在這座城市,我在工作之余,唯一的愛好,就是對照當時的歷史或某一本書去尋找那些能記錄當年只言片語的筆跡,亦或是一幀泛黃的相片。

張伯駒
這一次我所記述的是一代收藏大家張伯駒先生(1898年-1982年),字家騏,號叢碧,別號游春主人,好好先生,又號叢碧山房,平復堂,河南項城人,與張學良、溥侗、袁克文一起并稱“民國四大公子”,是我國老一輩文化名人,集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張伯駒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畫名跡,從30歲開始收藏中國古代書畫,當初僅為愛好,繼以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為己任,他不惜一擲千金,雖變賣家產(chǎn)或借貸亦不改其志,曾買下中國傳世最古墨跡-西晉陸機《平復帖》、傳世最古畫跡隋展子虔的《游春圖》、李白的《上陽臺貼》等等,經(jīng)他手蓄藏的書畫名跡見諸其著作《叢碧書畫錄》者便有118件之多,被稱為天下第一藏。自云:“予生逢離亂,恨少讀書,三十以后嗜書畫成癖,見名跡巨制雖節(jié)用舉債猶事收蓄,人或有 美焉,不悔。”
在張伯駒的一生中,有近十年的寶貴時光是在長春度過的,是機緣?是巧合?個中緣由,不得不讓人歔欷。這個為保護文物而奔走呼吁,不惜傾家蕩產(chǎn),甚至差點丟失性命,而后又悉數(shù)將所藏文物捐獻給了國家,在當時“左”的路線下,他又受盡凌辱與折磨,帶著傷痛,拖著已勢高齡之軀與夫人潘慧素,在陳毅的關懷下,在時任省長于毅夫的變通下,在宋振庭的安排下,一同來到吉林,開創(chuàng)了真正意義上的吉林省博物館的館藏時代,他不惜捐獻比自己生命還重要的珍貴書畫于館藏,而且歷史性地購進大批書畫珍品,幾年的時間里,讓吉林省博物館在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上躍居全國前列,給后人留下了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彼時此地,張伯駒先生功莫大焉。
讓我們把時光拉回1957年,這年的夏天,大規(guī)模的“反右”斗爭開始了,隨著天氣炎熱,反右聲勢也一天天地推向高潮,于是在文化部公布的第四批反黨反社會分子名單中有了張伯駒的名字,作為張伯駒的好友陳毅元帥每個禮拜都有聽到張伯駒被批斗的消息,有時候是一次,有時候是二次,大字報鋪天蓋地,大會小會不停地批斗。此時,陳毅元帥開始擔心張伯駒的身體會吃不消,然而這種時候,他無法出面,因為搞不好,張伯駒又多了一條罪狀。
缺少理解的地方住住也缺少同情,雖未親見,但陳老總能想象得出,張伯駒夫婦,此時的處境會有多么艱難,已經(jīng)有些人經(jīng)不起打擊而自殺了,張伯駒是個耿直性子人,受得了苦,卻受不了冤屈,一腔熱血,卻落得了這樣的下場,會不會一時想不開呢?
應當設法為他們安排一條出路?
1961年,幾年夢一般的生活,在指縫間悄悄的過去了,仲秋的一天,一封電報打破了這個家的不平靜。
伯駒先生并慧素女士:
吉林地處東北腹地,物埠民豐,百業(yè)待舉,現(xiàn)有博物館急需有經(jīng)驗的人才,若伯駒先生身體允許,可否考慮來工作。
翹盼待復。
又:慧素女士可一同調(diào)來吉林,在省藝術??茖W校任教。
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 宋振庭
發(fā)函的人正是時任吉林省委宣傳部長的宋振庭(1921年-1985年),紅軍長征時是陳毅元帥的老部下,頗通文采,今日觸筆對他的崇敬和緬懷之情更是難以自抑。上世紀50-60年代中期,當初中央作出決定,有條件的省可以籌建博物館,吉林省響應中央號召,決定籌建吉林省博物館,并委任時任當時吉林省政府文化處處長的宋振庭主持籌建工作,接到任務,宋處長就滿腔熱情的投身到博物館籌建工作中去,作為領導,他不只坐在辦公室批公文,而且深入基層和同志們一道身體力行,在緊張繁忙的籌建中,他總以極高的興趣和滿腔的熱忱參加博物館的建設工作,在宋振庭同志的領導下,1952年春節(jié),吉林省博物館宣告成立,1957年正式向廣大群眾開放。
1961年冬天,新的生活開始了,張伯駒攜夫人慧素(1915——1992)在好友陳毅兩個小時之多的家宴上,面對陳毅的理解與祝愿,夫妻二人抱著陳毅先生送的禮物眼含熱淚的一一作別。幾天后的長春,陰霾的天空窸窸窣窣的飄著雪花,長春火車站一對相互攙扶的老人走出站臺,面對這樣一個陌生的城市,舉目無親,地凍天寒中,兩個人多么渴望有人能幫扶一把,哪怕是引一引路,此時,張先生思潮澎湃,這一次真的是有好人在幫我們嗎?正遲疑間,前方的一輛黑色小轎車旁,兩個年輕人舉著橫幅,赫然寫著‘北京來的張伯駒先生’每個字都一尺見方,夫婦二人激動的有點走了調(diào),來接站的兩個人中,女的叫小華,拍去車窗上的厚雪,幾個人順利的上了車,被直接接到省委宣傳部長宋振庭的家中,由于當日宋部長下午有個會議就沒有親自去接站,但宋先生早已等候在家中,而且備好了飯菜,正在焦急的等待著,車輪碾著咯咯作響的積雪平穩(wěn)的停到了宋部長的家門口,“我是宋振庭”一位高個子的人伸出雙手輕輕地說,“我們好像認識很久了,對嗎?”,此刻張伯駒真的不知說些什么才好,又一一見過了宋部長的夫人宮敏章,大家輕松親切的在宋部長的家里共進了晚宴,席間,宋振庭直截了當?shù)母嬖V張伯駒:“省里決定,由你來擔任省博物館的第一副館長,省里沒什么人手,就不準備設館長了,明天你去看看,離這不遠,西安大路上的一座三層樓(現(xiàn)在香格里拉酒店位置),都是過去的老底子。”張伯駒鄭重而又欣然地點了點頭,他怎么也沒有想到,從30歲起,就絕意仕途,立志永不當官,然而眼前這個博物館工作,不但是他的熟悉的,更是他所熱愛的,張伯駒的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很快夫婦二人被安排到吉林藝術專科學校朝陽區(qū)宿舍。此處離宋振庭家不遠,是個小院子,三間北房,一間做臥室,一間待客,一間是書房,地方雖然不大,但此時已經(jīng)和宋部長享受同樣的待遇了,這也讓夫婦二人欣慰十足,幾天的生活,一切都安定了,收拾好房間,二人把隨身帶來陳毅送的禮物小心翼翼地拆開包的很緊的封套,里面是一副裱的十分精致的立軸,潘素搬了凳子把立軸小心地掛在墻上,啊!是一首陳毅親手寫的自作詩《冬夜雜詠》。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此時夫婦二人熱淚盈眶,耳畔不覺又傳來陳毅在臨行的話語,“這點小禮物,做個紀念吧,你們到長春后,安頓好了再打開看。另外見了宋振庭同志,帶我和張茜給他們問好,就說我很感謝他們。”此時兩人心里什么都明白了。1961年的冬天,新的生活開始了。

1937年潘素在上海,時年22歲。
老牛自知夕陽短,無須揚鞭自奮蹄。在新的崗位上,張伯駒只爭朝夕的精神,積極而又熱情的投入到工作之中。此時曲折的來路似乎全部都有了意義。很快潘素也被吉林藝專聘請上了自己的工作崗位,章詒和50年代在北京什剎海初見潘素,說她豐盈白皙、眼睛烏黑、腮邊飄蕩著萬般嫵媚,此時的潘素,雖已年過半百,但氣質(zhì)風韻猶存,給人一種繁花落盡美人遲暮的感覺,剛剛走上崗位的二位老人,便以充足的精力,旺盛的熱情投身到自己熱愛的工作中,他們精神煥發(fā),興致勃勃,潘素的教學搞得很出色,而且還開了畫展,觀眾非常踴躍,因此也在東北畫壇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張伯駒則埋頭開始整理原館的藏品。
1962年張伯駒在吉林省博物院學術年會上作首場學術報告時情景
落花流水,又是一年春草綠,幾顆高大挺拔的棔樹,依然庇護著小小的院落,那顆蔥郁的合歡葉依然朝舒暮合,春發(fā)秋落,那滿樹的迎春花依然散發(fā)著陣陣的清香,使半條胡同的人都能感覺到清爽舒適,這年,張伯駒同夫人潘素回北京過了一個春節(jié),并看望了張伯駒的好友摯交,2月份的時候,由北京市民盟宣布摘掉了右派的帽子,這期間依然任吉林省博物館的副研究員,并著手整理鑒定大量的原來館內(nèi)遺存,經(jīng)過數(shù)月整理,博物館總算有了頭緒,在宋振庭的大力支持下,開始有意識的多次進京,為博物館購買古代書畫珍品。
這年的五月份,由吉林省委正式任命張伯駒為吉林省博物館第一副館長。在張伯駒的建議下,首先把遺落在公主嶺的董其昌的代表作《晝錦堂記》購買了回來,這也是張伯駒為吉林省博物館收藏購得的第一件藏品。從此一發(fā)而不可收拾,開始了吉林省博物館的個性化收藏和特色收藏。
先知先覺者,歷史會記住他的名字,時光流逝,1963年來臨了,隨著鑒定工作的有序進行,同時在省委宋振庭的大力支持下,吉林省博物館努力地把文物市場上齊白石、張大千、溥心畬的作品購入省館收藏,把明清書畫扇面,成扇和名人書札買絕,致力于把博物館辦成某些學科和研究領域的中心基地,這兩年,每年都有大批珍貴的書畫藏品進入吉林省博物館,在國內(nèi)地方博物館中,地位逐步得到提升,而且這年四川人戴亮吉帶一塊硯給張伯駒看,用珊瑚做的漆盆,制作十分精細,盒底小楷書款‘萬歷葵酉姑蘇吳萬友造’。合上蓋內(nèi)刻細暗花紋,紋薛素素像,硯質(zhì)特別細膩,背刻王稚登行草五絕,硯下邊刻隸書小字“脂硯齋所藏之硯其永保”十字,依此便知脂硯齋命名的緣由了,張伯駒當即做出購買決定,并收歸吉林省博物館。
張伯駒從小就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他看的書多的難以勝數(shù),一部《古文觀止》便可倒背如流,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他20多歲的時候便已讀完了兩便,354卷的《資治通鑒》他可以從頭講到尾,如數(shù)家珍,唐詩宋詞,脫口而出的便有一兩千首,扎實的文學功底,造就了他多才多藝的文化底蘊,由于他天資超逸,而又翕然塵外,便利用一切閑暇時間,寫下了大量古體詩詞和音音戲曲等論作,其作品主要有《叢碧詞》、《秦游詞》、《霧中話》、《天多詞》《續(xù)斷詞》和《氍毹記夢詩》、《洪憲記事詩注》及《亂彈音韻輯要》、《叢碧書畫錄》、《素月樓聯(lián)語》等。
作者:呂大龍知了堂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