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筱芳作品《羊羊得意》。(資料)
日前,2015年上海中國畫院迎春畫展在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展廳揭幕,林曦明、方增先、周慧臖、韓天衡、施大畏、楊正新、韓碩、馬小娟、丁筱芳等畫院老中青三代畫家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迎接乙未新春。本次共展出作品60件左右,展覽至3月8日結束。
迎春畫展是上海中國畫院的保留節目,每年都會舉辦。說是迎春,其實并沒有限定主題一定要和新春有關,只要是近期創作的合適作品,都可以拿來展示。這次展覽出的作品內容五花八門,除了應景的梅花、羊及有新春寓意的年俗畫外,傳統仕女、山水乃至抽象藝術一應俱全。
“沒有規定主題,大家創作起來比較輕松,也更能體現畫家的風格與特色。”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丁筱芳表示。
展覽分為兩樓,一樓主要是老畫家的作品,二樓是中青年畫家作品。相比之下,老畫家的畫作還比較傳統。上了二樓,畫風立刻“任性”起來,不少畫作“神似”油畫,內容另類,如果不是看過介紹,很難想象它們是國畫作品。
“這些畫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國畫作品,他們有的吸收了西方的題材,有的是吸收了西方的技法,有的作品中甚至用到了丙烯顏料。”丁筱芳介紹,“現在有個概念叫作紙本設色,用來稱呼繪制在宣紙上的作品。”
不少看似傳統的繪畫中暗藏玄機。比如丁筱芳為這次展覽繪制的 《羊羊得意》,畫中充滿童趣、憨胖圓潤的“領頭羊”惹人注目,“我這幅畫是用墨暈染出背景輪廓,中間羊的部分反而是留白,這也是借鑒西方的畫法。傳統中國畫大都背景為虛或留白,主體為實,而西洋畫則是反過來。”在此次展覽的中青年作品中,這種創新型的作品占到七成。
“國畫要發展,必然面臨探索創新。這方面上海中國畫院一直走在前面,像程十發、陸儼少、林風眠就是吸收借鑒西方繪畫和其他藝術門類的理念?,F代畫家尤其年輕一代在實驗水墨上走得比較遠,但不管走多遠,都不能觸碰中國畫韻味的底線。”丁筱芳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