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智
東洋結集
一般地說,如果畫面上沒有題句、題詩,只有窮款,那么畫得再好,也覺得有缺陷。如果有恰切的、精彩的題詩,則能使畫面境界大大提高。而當今絕大多數畫家缺乏的恰恰是文學修養、作詩的能力。
老師因為超常的繁忙,留下的繪畫作品不多,但有限的作品大都有詩作留題。文人畫配上文人詩,寫的字又極富書卷氣,給人以美不勝收的藝術享受。
老師送我的這幅小畫,雖然沒有題詩,卻有畫題和題句。這畫題和題句如此切合畫境、心境,秀挺、儒雅的行書小字又巧妙地錯落其間,便散發出濃郁的詩情了。
1983年,啟功老師的日本書法展在當地引起巨大轟動,讓日本書畫界領略到了高超的書法藝術,最終獲得圓滿成功。回國的時候,老師可稱兩袖清風。在那個復印機并不普及的年代,老師用展覽所得潤格為北師大中文系購置了一臺高檔復印機。
展覽過后,日本“株式會社西武百貨店”將老師書法展的全部作品影印成冊,裝幀十分精美。這也是老師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書法集,他從日本歸來,只帶回兩本。我見了愛不釋手。老師對我說:“過幾個月,還要給我寄幾本。到時送你一本。”1984年我再次拜望老師的時候,他笑吟吟地拿出一本冊頁遞到我手中。黃色的封面上,是書法家趙樸初先生題寫的集名《啟功書作展》,扉頁上還有老師親筆書寫的“啟智同志指正”幾個字。這題名留贈之言,是老師事先寫好的,專等我去時,親自交給我。這不僅反映了老師記性出奇的好,更體現出老師待我的一片真情。此時的老師雖已成為中國書協主席,但依舊平易可親。我覺得有一股熱流沖到心里,半晌竟說不出一句話來……
1986年11月,我國第一部高等院校書法教材《書法概論》問世,主編即是啟功老師。在這部教材里,老師將他的書學理論正式上升為學術成果,將漢字結構說進一步科學化,用“黃金律”這一數學原理去把握漢字的結體。這個理論乃是諸家隔靴搔癢之論的升華,繁瑣之論的簡化。它破除了許多對漢字結構講求過甚乃至神秘化使人無所適從的清規戒律,打開了千百年來書家一直摸索的漢字結體規律的樞紐,在書論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在這里,我借用啟功老師《論書絕句百首》中的一首論書詩,來闡述黃金律格的原理。
用筆何如結字難,縱橫聚散最相關。
一從證得黃金律,頓覺全牛骨隙寬。
釋義:此詩概括出的結字要訣,乃啟功老師一生學書經驗的結晶。老師曾做試驗,“影摹唐楷,見其折算,于停勻中有松緊,平正中有欹斜。茍能距離無謬,縱或以細線畫其筆畫中心,全無輕重肥瘦,懸而觀之,仍能成體。乃知結字所關,尤甚于用筆也。”而結體之規律,即可運用黃金律去把握。具體說,就是把打好的方格分成圖一形式,即5∶8=0.382∶0.618。這樣就在方格的中心部位交匯成為四個點a、b、c、d。字的中心如經過這4個點,必然美觀。至于筆畫長短、粗細,或筆畫偶有失誤,均無傷大局。a、b、c、d4點中,a點是定位點,最為重要。其次是d點,如圖二。即便是“一”字在格中的位置,總宜掛上a處,如圖三。
以上內容是我在天津《今晚報》上發表的《啟功論書絕句注釋》一文中的一部分。為什么我能較深入正確地理解老師發明的“黃金律格”,這有賴于老師對我進行的一次詳細的講解。
啟功教我學書法:啟功在日本出作品集
啟功教我學書法:啟功在日本出作品集
啟功教我學書法:啟功在日本出作品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