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子孫后代們能從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中找到鄉愁,認得‘回家’的路。”江西省吉安市峽江縣農民劉陽福字斟句酌地說。春節這幾日,他創辦的民俗博物館成為縣里節日旅游的新亮點,3000多件寄托著鄉愁的老物件讓游客流連忘返。
春節期間,民俗館每天要接待參觀者近300人次。古家具、古裝、老農具、木雕……面積800余平方米的民俗館內藏品豐富,涉及古人生活、生產、學習等方面,年代跨越唐宋至新中國成立后。
“鄉下的一磚一瓦、一盆一罐都折射著一個時代的變遷,扔掉就太可惜了。”45歲的館長劉陽福是峽江縣湖洲村大西頭村農民,除了種植5畝農田外,還在鎮上開了一個輪胎店,生意不錯。隨著新農村建設和農業機械化的不斷推進,他發現,農村的一些老房子被推倒,不少雕刻精美的桌椅、床鋪、裙板等遭到破壞甚至丟棄。
從2006年開始,劉陽福就有意識地去收集那些老宅里的東西,木雕、石雕、老繡品、老農具都納入他的收藏范圍。截至目前,已經收購藏品5000多件。
隨著藏品數量的增加,他產生了一個想法:建一個展示館,將這些民間物品,以民俗文化的形式免費展現給大家,讓更多的后人從這些布滿灰塵的老物件中了解歷史,找到老祖宗的記憶。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劉陽福的民俗館趕在2015年春節前開館了。來此參觀的人有周邊的村民,也有城里的居民。“沒想到,這些東西保存得這么完整,有種昨日重現的感覺,讓我們把鄉愁‘狠狠地’記住了。”一位從鄰縣慕名而來的游客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